gdx 
古都行(2003-2018)


解读心星阁  
  作者:石同勋 上传时间:2009-11-25 8:53:05  















  

    心星阁建于摘心台之上。取摘心台之“心”,摘星楼之“星”而名。   
  全阁由青石构成,为四脊 顶仿古建筑。阁高5.68米,长宽各4.5米,十二根方形楹柱擎起,由156个构件组成阁顶,浑然一体,天衣无缝,犹如一块巨石雕凿而成。设计精巧,匠心独运,风格独特。雕工精细,斗拱替木,飞檐瓦档,玲珑剔透。登临其上,飘飘欲仙,心旷神怡。西眺太行,苍龙起舞;东瞰淇水,荡荡悠悠;南望比丘,肃然起敬;北顾浮山,幽涧藏奇。古都朝歌之大好河山历历在目。   
  阁之四面楹柱上镌刻的楹联,记述了朝歌的历史沧桑,高度浓缩着发生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重大事件,启迪人们对历史的追忆和反思。   
  正面联曰:“心存社稷德昭天地;亭对纣窝气贯长虹。”高度概括了殷之“三仁”的爱国精神和大无畏的浩然正气。社稷者国家之代称。上联言三千年前殷之仁人为江山社稷尽忠尽力,彪炳青史,感天动地,世代尊崇。下联中的纣窝即纣王陵墓,邑人称之纣王窝,“气贯长虹”语出《礼记·聘义》“气如白虹”。贯:贯穿;虹:彩虹,气势贯穿长虹。形容气势极其旺盛。三千年后的今日,面对纣王之陵,三仁的浩然正气依然巍存,被世人敬仰。   
  阁南面的楹联则启发人们追忆纣王败国的教训,弘扬三仁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台参天,摘星、观涉、折胫,前车鉴;三仁恸地,去国,佯狂、剖心,后事师。”当年纣王为寻欢作乐,修建了可以摘星揽月、高耸入云的摘星台。观朝涉,折股胫,导致众叛亲离、国败家亡,其教训是深刻的。而箕子、微子、比干为江山社稷屡谏纣王不受,无奈,箕子佯狂为奴,微子离国出走,比干剖心殉国,这种悲剧令人痛心疾首,难以忘怀呀!   
   阁北面的楹联比较公允,历史地、客观地为纣王说话,还他本来的面貌。“曳牛定夷,中原统一有此事;宣淫施暴,周汉以往无斯人。”上联言殷辛的功绩。“曳牛”,《史记》载“殷辛体壮力强,能倒曳九牛,抚梁易柱。”定夷,夷指东夷,居住在山东南部,安徽北部的少数民族。他曾亲征东夷,伐人方,统一了中原大地。郭沫若曾赋诗赞曰:“统一神州始此人。”下联则为其召雪。比较严谨地郑重地告诉世人,在周朝汉代以前的殷辛王,绝非是《封神演义》所描绘的那样:巧言饰非、刚愎自用、凿池储酒、悬肉为林、沉湎酒色、乱杀无辜、不问政事。正如毛泽东所云:“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阁西南的楹联高度概括“墨子回车”、“弟子掩目”、“箕子省亲”三个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急管嘈嘈、十指独掩弟子目;麦秀渐渐,千古绝唱麦秀歌。”管:乐器,形容乐曲的节拍急促,音色非常丰富。语出唐白居易《忆旧游》诗:“修娥慢脸灯下醉,急管繁弦头上催。”战国初期,大思想家墨翟带着学生到各国游说,途经卫国都城朝歌时,墨子大惊失色。朝歌乃纣旧都,是产生“新生靡乐”、“郑卫之生”的地方,把“急管嘈嘈”美妙动听的乐曲视为不祥之兆,遂令调转车头绕道而行。无独有偶,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路、宰予等驱车出游,宣传周礼雅乐。路经朝歌时天色已晚,本应住下。可是颜回却令车夫加鞭快跑,让弟子们用手挡住眼睛,不视朝歌这块“凶地”。其实他们都是伪君子。子路就不曾掩目,不然他怎么能发现宰予未捂眼呢?千年之后,唐代诗人胡曾赋诗嘲笑他们,真是痛快淋漓:“长嗟墨翟少风流,急管繁弦似寇仇,若解闻韶知肉味,朝歌欲到肯回头。”   
  周灭商后,箕子不在周朝称臣,带领殷朝遗老故旧五千余人,东度到朝鲜半岛建立箕子王朝。后应武王之邀回国省亲。路经故都朝歌,看到昔日皇宫已成废墟,一片荒凉,宫室毁坏,遍生禾黍,欲哭则不可,欲泣为近妇人,于是作麦秀歌咏之,以陈心志。诗假借一个失恋的女子抱怨“狡童”,抒发了作者对纣王不听劝谏,反加害忠良的痛苦、愤怒的心情。殷民闻之,皆为流涕。“麦秀”是中国最早的文人诗,讫今已成为千古绝唱。   
  心星阁是古都朝歌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丰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引起人民对历史的追忆和反思,又能陶冶情操,振奋精神,更能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去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2004年《淇县热线》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站          站长:郑厚德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主持人:黄 强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栏目主持人:张小燕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