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x 
古都行(2003-2018)


古灵山龙潭峡 
  作者:谷慧勇 上传时间: 2009-11-25 8:56:03  















 

  进入淇县古灵山,沿玉带河向西北一路走来,便是长达八华里的古灵山龙潭峡.
     其实,所谓玉带河就是龙潭峡伸到古灵山主景区的一部分.因其水澈如玉,飘然如带而得名.龙潭峡到此,出两峰而入群岩,变曲溪而呈平湖,秀则秀矣,但险象全无.要窥龙潭峡之全貌,必前行才是。
     往前稍许,忽见一峰插天,犹如大将军把门,煞是壮观。再往前走,顿感广天进入暗宇,骄阳遁去,凉风习习,令人唯恐雨之将至,不免胆怯却步。踌躇之间,一弯绕过,前方突然出现一方天地,隐约可见一座房子,房前一片芦苇,大有农家味趣。走近才知,已经来到著名的黑龙潭。黑龙潭水面并不很大,但是几股清泉清晰可见。站到高处,仔细审视这里的地势,两座山头构成一个反“S”形,活灵活现一个天然太极图。黑龙潭就处在阴鱼鱼嘴的地方。正对着黑龙潭的山壁高约千仞,如斧劈刀削一般,仰望久了有头晕目眩之感。经当地人指点,还可望见隐隐的字迹:“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经打听方知,这是明代御史孙征兰留在老家的又一方墨宝。回想其在云梦山等地的众多题记,不由对这位同村老乡肃然起敬。
  黑龙潭北侧是当地老百姓集资重建的龙王庙,里面供奉着五位龙王。黄龙坐中,两旁依次是白龙、黑龙,青龙、红龙。中国的龙王信仰是随着佛教的兴起而产生的,但是又与印度佛教中的龙王有很大差异。可以说中国的龙王是佛教道教杂糅的产物。道教引进佛教龙王并加以改造,形成自己的龙王体系,称之为天龙王、四海龙王、五方龙王等。
  《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
  《西游记》中有四海龙王:东海敖广、西海敖钦、南海敖润、北海敖顺。 
   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诏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 
   由于龙为司水之神,凡有水之处,无论江河湖海,渊潭塘井均有龙王,职司该地水旱丰歉。于是大江南北龙王庙林立,成为中国龙崇拜的重要一部分。
   甲骨文“龙”字表示这样一个概念:其一,它供天驱使;其二,它的声音是隆隆之声;其三,它的形象是闪电,头像兽类,身躯像蛇,隐身在云团之中;其四,它的工具是云团;其五,它的功能是接受天的旨意播洒雨水。古人如此刻画龙,意味着人们既惧怕它,又离不开它,对它敬畏有加。
离开黑龙潭大约一里多地,便是龙潭峡的又一处名胜白龙潭。白龙潭由白龙岩、白龙洞和白龙瀑三部分构成。白龙岩全部由钟乳石组成,仔细端详可见一条天然白龙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两根尺把长的胡须正对着沟下的一汪清水,大有蛟龙入海之势。而在白龙岩的上面则是一天然溶洞,广约三间,上下两层,上下洞口相通,人可钻上钻下。每到夏季,雨水丰沛,上游来水在这里形成一个跌瀑,三五好友坐在白龙洞中,观瀑赏景,必会十分惬意。
   沿龙潭峡一路前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目不暇接。一会儿是金龟出洞,一会儿是双猴望月,一会儿是金鸡独立,一会儿是犀牛探水。更为奇特的是,在一处绝崖上,倏地发现有一座山峰双石并立,大有炎黄二帝之风采。摄入镜头竟与黄河二帝非常相象。激动之余,随口吟诗一首以记之:炎黄二帝立龙潭,女娲补天有续篇。灵山圣景谁裁出,华夏奇观出天然。
   经过两个小时的峡谷穿行,豁然开朗之处就是闻名遐迩的明清古民居,有石头城美誉的原始村落---凉水泉。凉水泉,一个人口不足百人的深山小村,却保留了几十座原汁原味的石头院落。这里牛羊成群,鸡鸭满坡。偶闻老翁村姑吆喝声响,恍惚如入世外桃园,即便不是文人也会引发隐者之概。
据说,凉水泉过去其实是两水泉。一泉坐南,叫小泉,一泉坐北叫老泉。两股泉水昼夜不舍,四季长流,注入双龙潭后沿龙潭峡一直流向古灵山。目前,小泉已被当地人开发成五龙洞景区,而老泉则被开发为龙泉山庄,都成了这里有名的旅游胜地。
  龙潭峡,处处有龙,泉潭相连,真是名不虚传。唐代诗人韦庄赞曰:
  石激悬流雪满湾,五龙潜处野云闲。
  暂收雷电九峰下,且饮溪潭一水间。
  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
  回瞻四面如看画,须信游人不欲还。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站    站长:郑厚德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主持人:黄 强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栏目主持人:张小燕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