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夕,我随淇县摄影采风团到纣王殿采风。
纣王殿因3000多年前商朝末代帝王纣王在此建宫殿屯兵训练而名。久而久之,纣王殿已作为村名沿袭至今。
纣王殿位于淇县(朝歌)城西北25公里的太行山余脉的皱折里,群山环抱,只有村东一条蛇样小路成为通向外界的纽带。用战略家的眼光来看,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难怪纣王选此建宫殿屯兵训练。举目四望,大山植被繁茂, 每一道石缝间都盛长着侧柏、黄棕、黄栌、紫荆、皂角、五角枫,还有较少见的油桐、楸树等数十种树木及数不清的各类灌木,郁郁葱葱,生机无限。五颜六色的野花争奇斗艳,娇态媚人。更有桃、梨、杏、核桃、板栗、苹果、柿子等树,为山区的经济发展增添着活力和色彩。近在咫尺的山峰,似虎,似熊,似剑,似佛,自然天成,令人遐想。小村依山而建,高低不平,参差不齐,石头路,石头墙,石头台阶,石头房,举头弯腰,满眼皆石,使你一下子置身于石头的世界,一下子感觉到了山里人实(石)打实(石)的脾气性格和实(石)打(石)的憨厚笑容。红彤彤的山查如一个个微型的红灯笼越墙而出,犹如村姑羞涩的脸庞;朴实无华的花椒虽不引人注目,却送来一阵阵沁人肺腑的特有的馨香。村旁有一拦河坝,拦住了雨季倾泻的山洪,成一碧绿的湖,秋风吹皱秋水,吹响湖边茂密的芦苇,令人心旷神怡。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绿树青山,倒映着浣衣的少妇和嬉水的顽童以及饮水的牛群,如诗如画,给小村增添了一幅秀美的彩照。
我们先到搞根雕的朋友老牛家落脚。老牛土生土长,自上世纪90年代初恋上根雕,至今已搞出数百件大大小小的作品,有的似猛虎上山,有的似仙鹤展翅,有的似金鸡独立,有的似龙飞凤舞……刘熙根先生拍摄的老牛与他的根雕的照片,还上过《人民日报》呢!
拍了一些风土人情的照片后,我们便在老牛的向导下登山。“无限风光在险峰”。这里的最高峰便是三县垴,海拔1019米。所谓三县垴,就是淇县、汲县(现称卫辉)、林县(现称林州)三县交界处。我和刘部长对三县垴心仪已久,便都提议攀登三县垴,领略三县交界处的风光,体验站在三县交界处的感觉。
我们顺一山沟而上。老牛介绍说,这道沟叫铁炉沟,是当年纣王炼铁铸兵器的地方。沟中相对的两块梯田叫南炉台和北炉台,1958年,还有人在此挖出铜、铁箭头和冶铁用的坩埚呢。当年纣王为克东夷(今安徽、江苏一带),从朝歌城来到这里,驻扎在西北到东南的大沟(后人称纣王沟)里。纣王沟东侧有一平台,叫杀人场,凡百姓闯入军事禁区或士兵违纪,都在此处死。南山的四条沟,除这条铁炉沟外,还有骑兵驻扎训练的马军峪,步兵驻扎训练的步兵峪,炼铜铸兵器的铜炉沟。在步兵峪的步寨岭上,有一人工凿的石台阶通向崖下一块平地,相传是当年纣王的嫔妃住的地方,建国初期尚有古建筑,可惜十年浩劫时被毁。南山后的山沟是皇姑所住,人称皇姑庵。沟内杨柳依依,泉涌涧飞,蝴蝶翩翩,山花烂漫,景色诱人。传说皇姑漫步欣赏美景时,常被路旁酸枣树上的带钩儿圪针挂住衣裙,皇姑生气地说:“这圪针要不带钩儿该有多好。”没想到皇姑一句气话,这里酸枣树上的圪针真的从此不再带钩儿了。
时光飞逝。虽说当年纣王的遗迹早已无迹可寻,但我仍仿佛看到了商军将士铸造兵器的身影;仿佛听到了商军将士训练时的呐喊;仿佛看到了纣王从这里挥师东进,力挫东夷,将中原文化传播到江淮,统一了中州;也仿佛看到了纣王因连年征战损耗太大,俘虏太多,被周武王乘虚而入,最后一败涂地,自焚而亡……
山越来越陡,走了还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我们便汗流满面,坐到一棵柿树下小憩。这时山外艳阳高照,沟内却凉风习习,再饮几口山溪水,再用溪水洗把脸,真是十分惬意。老牛举手摘下一枝柿子,又扯过一秧山葡萄让我们品尝,那柿子的甘甜,那山葡萄的酸甜,真的是别有滋味。突然,我们发现一群黑蚂蜂象战时敌人的轰炸机一样在头顶盘旋。老牛说,这是黑蚂蜂,不要动它,你要招惹它,它就会撵着蜇你。它不象黄蚂蜂,你趴到地上就不蜇了。这种黑蚂蜂不管你跑到哪也要撵着蜇你,并且能蜇死人啊!顺着老牛的手指,我们看到了东边峭壁上一个比腰鼓大出许多的蜂窝。老牛说,用这种蜂窝作枕头,能专治头上的病。我说,蜂窝本来就是一味中药。说起中药,老牛用手随便一画说,这里中药材多得很,这是柴胡,这是防风,那是益母草,那是冬凌草,那是薄荷……山里人得个小病,熬点中药,一喝就好。说话间,一只野兔倏地穿过。老牛说,现在野兔也成国家保护动物了,野兔多得到处窜。还有獾,也很多。狼和老豹也有了,有一天,一只老豹与一群牛打了起来,老豹把一头小牛的脖子咬了个窟窿,跑了。我突然想,现在老豹要是出现在面前,不知会是什么情景。
一时无人说话,只有山风飒飒,只有不知名的小鸟婉转的啼鸣,更显得山谷幽静,幽静得使人联想到若是一人在此时的害怕。
山更陡了,刚才还是走,现在真的是攀登了。用手扒着岩石或抓住藤条,汗流进眼内也顾不上擦,几步一歇地向上,向上。就连爬了几十年山的老牛,这时也感到了累,一直说要把他肩上替两位摄影者挎的三脚架、摄影包扔掉。这倒应了一句俗话,路远没轻重啊。我们又休息了两次,便开始最后的冲刺。人人心里都清楚,这是黎明前的黑暗,曙光就在前面。终于,我们登上了顶峰——三县垴!一个个欣喜若狂地向三县(市)的方向大声呼喊着;一个个举起炮筒似的镜头聚焦着奇石奇峰;一个个在刻着鹤壁、安阳、新乡的山石上留影……刘部长更是激动地站到界石上,用三地的方言向三个方向呼唤着:淇县哩——林县哩——……然后又将三脚架的三只脚支在三市的市名上,分别将三市的美景拉进镜头。
不远处有一电视转播塔,我们又好奇地奔去。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当时有100多人。毛主席逝世时,老牛和山民们还星夜爬山到这里看电视呢!有卫星转播后,人和机器便都撤走了。可想当年这些电视工作者该有多艰苦。当年石头垒的房基仍在,当年的篮球场仍在,他们青春洋溢的身影也浮现在我的眼前。如今仍有一地震台在这里,有一人每天抄表上报。可惜未见其人。
忽然传来狗叫声,原来近处有放羊人居住。见老牛带我们走来,放羊人忙打来一桶清澈的井水,饥渴难耐的我们真象是沙漠中遇到绿洲一样,兴奋地畅饮起来。放羊人又掐出一摞方便面让我们吃,考虑到放羊人将方便面带到这里不容易,我们谢绝了。但放羊人仍实实在在地劝,刘部长只好拿了两包,硬把钱留下。
上山容易下山难。从铜炉沟下山时,不仅坡陡,而且灌木丛丛,恰似热带丛林。脚下无路可寻,踩着光滑的草,拽着灌木枝条,一步步往下挪着。不一会儿,一个个汗流浃背,两腿酸软,筋疲力尽得坐下就不想起来。老牛这时却显出了韧性和毅力,除仍帮人挎着三脚架和摄影包外,他又砍了一捆益母草扛在肩上,在前面开辟着道路,将我们甩了很远后,才坐下等待。
钻出灌木丛,眼前猛地豁然开朗,近处的玉龟望天峰、哼哈二将峰,远处的石林、擎天巨柱,尽收眼底。五彩斑斓的蝴蝶也翩翩舞来,展示着自己华丽的衣裳和优美的舞姿。摄影家们不失时机,又举起了炮筒似的镜头。我未带相机,但我把南太行的美摄进了心里,永远保存在不灭的记忆里。
老牛自豪地说,比这美的地方还多哩!马军峪有五门洞和狐仙洞。五门洞位于半山腰,洞门朝北,五个门洞一字排开,既罕见又壮观。洞深约百米,洞顶有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洞内还居住着许多鸟。狐仙洞在紧邻五门洞里侧的山腰间,洞深约10米,高约6米,分上下两层。铁炉沟半山腰还有个透气洞,洞高约4米,深约15米,从山这边可达山那边绝壁,如站在那绝壁观景,气象万千,既刺激又惊险 ,不亚于华山泰山。这铜炉沟有个鸡精洞,因传说住有成精的山鸡而得名。洞口不到1米,过去曾有人用绳捆住腰进洞,掏过山鸡哩。崖洞沟里还有一处崖洞,由上水石构成,崖高约50米,宽约百米,远看如张开的巨嘴,近看则可在不同的位置欣赏到不同的艺术造型。若到雨季,瀑布顺崖而下,崖洞便成为名副其实的水帘洞了。
因天太晚,我们只好遗憾而去。欣喜的是,有识之士已在此投资开发旅游,用不了多久,纣王殿这个集历史遗迹、原始森林、洞、穴、泉、瀑、奇石、奇峰、绝壁以及各类山货和中草药于一身的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深山俊鸟,将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世人面前,将飞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