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x 
古都行(2003-2018)


再游云梦 
  作者:王武瑞   上传时间:2009-11-25 8:52:23   















 
   农历二月初二,两学友远道来新乡游玩、叙旧。为了不让学友枉来新乡一趟,我挖空心思如数家珍般地向他们介绍了附近几处名胜,他们遂决定游云梦山,一座无青山秀水但不乏苍凉古朴的“荒山”。
  云梦山位于河南省淇县境内西南部与卫辉交界处。从新乡市区开车一个多小时即到达山脚下的塔岗村。前面是崎岖的山路,汽车极为难行,我们一行5人雇了辆马拉架子车而上。
  初春的山野仍是一片荒凉,远不及前年秋天与刘君来时那么生机勃勃。不过,依然展现了她的自然美。因为“巷子深”的缘故,又未能得到较好的开发,外地的游人极少,多是近处的香客。但他们大多是徒步而行。马车所行的路,确切地说,是一条山谷,被雨水和山洪冲蚀的痕迹犹存,坑坑洼洼,忽高忽低,车子极为颠簸。但常是有惊无险,不仅因为马匹膘肥体壮,车夫还是一位老把式。这和刚才坐在桑塔纳轿车奔驰在107国道上相比,虽有世纪之差,但别有一番感受。
  途中义务修路的山民随处可见,他们还顺便请游人布施,或零币或食品或香烟,种类、数量均不限。即使遇到因吝啬或穷困而拒绝的人,他们也不失客气地让路,决无车站码头那些死皮赖脸强行索要者的无赖之态。然而,这一“自愿”反倒激起了我等的慷慨。
  左右山壁如斧劈刀削,给人一种坐井观天的感觉。顽皮的山羊在陡峭的悬崖断壁上吃草,风吹草动,摇摇欲坠,真让人为之捏把汗。而它们却面不改色心不跳,悠闲得很,不时“咩咩”地向游人招呼,仿佛是炫耀自己高超的爬山本领。
  几公里的山路,行程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南天门”。山门上刻着“迎霞聚瑞”四个端庄的大字。当我按讲定的价钱付给这位大山一样淳朴的车老板5元钱时,却有一点占了便宜的感觉。我们怀着补偿的心情要求给他照张相。他站在马车边,憨厚地笑了———我按动了快门。其实,应该感谢的是他,尽管不知后来寄去的这张照片他是否收到,但寄给一家杂志社的同一底版的那张却发表了,题名为《山中的哥》。
  最大的庙宇修得也不甚壮观,但在这深山谷中却算得上高大雄伟。此山谷就是传说的鬼谷———春秋时那位因以自号鬼谷子的隐士居住的地方。此处大小庙宇也多是供奉这位老先生的。不知怎的,偶而还有包公的牌位,焚香跪拜的人比比皆是,鞭炮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使得整个谷中烟雾缭绕,地上仿佛也依稀印上了烟雾的影子。我们拾级而上,走进鬼谷子洞———传说当年孙膑、庞涓从师学艺的地方。淇县春秋时称朝歌,这里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古军校。鬼谷子为当时著名纵横家,他除培养了孙、庞二位著名将帅,苏秦、张仪二位辩士曾“俱事于他学术”。但据历史
考证,孙、庞学艺不在此处。2000余年过去了,洞中已无任何有说服力的遗迹或遗物,连照明用的也是电灯。鬼谷子洞深80余米,底部有一泉,四季不枯,传说该泉水有消灾祛病之奇效。
  因是进香的旺季,恰逢吉日,天公又作美,游人如织。几个饭铺生意兴隆,来时虽备有“粮草”,但挡不住村姑的满腔热情,又想起一副乡村小店的对联:虽无城中美味佳肴,却有乡间风味人情。我等就要了5碗手工擀制的绿豆面条,果然是“味道好极了”。
  饭毕登山。因时间不早,张君金岭欲寻捷径上去,我等就随后跟上。怎奈山势险峻,欲速则不达,只得半途而返,改走“正道”。
  拾级正抵凌绝顶,抬头山见峰突起。终于登上了眼中的“山顶”,原来是山腰一大块凸出的岩石。一时,我们丧失了斗志。跑在最前面的我气喘如牛,一屁股坐下来小憩。
  山登绝顶我为峰。尽管喘着大气,腿还在颤抖,但云梦山最高处,海拔800余米的山峰终于被我们踩在脚下,剩下惟一的感觉就是心旷神怡。山高风巨,我们尽情饱览山景。极目远眺,头顶虽晴空万里,远处的山峦却隐隐约约笼罩在一片云雾之中。莫非,这就是云梦山得名的原因?
  乐而忘返。指点江山、摄影留念的兴致未尽,不知是谁大叫:“啊,四点半啦!”我们连忙整装返航。尽管上山容易下山难,但下山比上山还是节省力气的,且我等不敢懈怠,唯恐那些马车先我们下山而去。
  还好!赶上了从“迎霞聚瑞”处返回塔岗停车场的最后一辆出租马车。要不,浑身乏力的我们步行回去,我不敢想像那将是怎样一副狼狈相! 

                  [鹤壁日报]2001-5-25 10:24:32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站        站长:郑厚德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主持人:黄 强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栏目主持人:张小燕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