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x 
古都行(2003-2018)


收粮洞纪行 
  作者: 石同勋   上传时间:2009-11-25 8:53:57  















 

   久闻朝歌寨(俗称老寨)下面有个收粮洞,是殷纣王当年在此屯兵时贮粮之所。但不知其庐山真面目。1989年重阳节,我们登临了朝歌寨(俗称老寨),考察了收洞粮,使之茅塞顿开。
   朝歌寨是太行山东侧诸峰之首,海拔700余米。远远望去恰似一座空中城池,《淇县志》记曰“纣王屯兵之所”。我们从大水头沿羊肠小道拾级而上。爬到山顶尽管气喘吁吁,大汗淋淋,但这古老的山寨终算来到了我们的脚下,我们是胜利者。
   沿朝歌寨残墙漫步,四面皆为峭壁悬崖,寨内面积约1000平米。正中是金銮殿遗址,3米长的殿基石条比比皆是。殿前有饮马池,马蹄印迹隐约可见。向导告诉我们,前几年有人在这里开荒,曾挖出铜箭头和古钱币。我站在宫殿遗址前举目眺望,古城朝歌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回首往事,感慨万千:纣王到此屯兵,意在固本守业,用心良苦。但天有不测风云,为建霸业,征服东夷,武王寻机,奸宄暗袭。“铁桶一般的江山”付之东流,成了败国之君,怎不憾然!
   我们出朝歌寨北门,沿崎岖山道去考察收粮洞。走到山腰出现一段平坦小道。我们谈笑风生前行道路突然消失了,横在眼前的是一道山梁,我们都傻眼了。向导不慌不忙指着山上的一个小洞说:“这个洞叫穿山洞,从这里爬过去就到收粮洞了。”穿山洞是个直径只有50公分的圆洞。我们匍伏着穿越80米长的穿山洞来到收粮洞。
   收粮洞是个自然溶洞。高10米,宽6米,进深160米。洞口正中有一座不大的青石龙王庙,系清代所建。洞之尽头,有一泉潭,清澈见底。据碑铭所载:春秋两季天旱不雨,乡人成群结队来此祈求,洞中泉水每每溢出洞外,灌溉四周禾苗。龙王庙后十米处洞之上方,又有一个圆形石洞,名曰“洞中洞”。登临其上,可望洞外,别有情趣。我们借着手电筒的光线看洞顶,使我们大开眼界。全是石灰岩溶液形成的各种图案--有的象东海蛟龙;有的似南山猛虎;有的恰似天空云朵;有的宛如仙女飞天;有的酷似琼宫珊瑚;有的却象月宫玉树,千姿百态,蔚为状观。真乃巧夺天工,使人叫绝,令人陶醉。洞中时有水珠滴落下来,叮咚有声,悦耳动听。我们看得如痴如醉,忘乎所以。向导告诉我们:相传当年纣王在朝歌寨屯兵时,从四乡收来的粮食贮于洞内,故名。
  我们还在洞口南侧发现一方明崇祯四年(公元1632)李宇光的摩崖题记诗《游收粮洞》:
      古洞流云滴玉华,琼浆金粟列仙家。
      鸾骖一去无消息,唯有险岩锁翠霞。
   我伫立洞口,俯视下山的羊肠小道,仿佛看到衣服烂缕的奴隶,成群结队,背的挑的,步履艰难往这里送粮。有的倒在路旁,有的顺着山崖滚到山下,其惨状难以入目……耳边又响起奴隶的惨叫和呻吟,站在道旁催粮的虎愤,怒目圆睁,扬鞭呵斥!然而,这些都已成过去,如今的收粮洞,成了普通百姓的好去处。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站        站长:郑厚德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主持人:黄 强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栏目主持人:张小燕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