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帝辛(商纣王)
古都朝歌研究

 

   

 

 

朝歌人物 -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帝辛(商纣王)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帝辛(商纣王)
 
作者:殷雪渊的博客  加入时间:2017-8-14 10:56:31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帝辛(商纣王)


    在处理殷周关系上,周文王表面上恭顺事殷,以麻痹帝辛(商纣王)。他曾率诸侯朝觐帝辛(商纣王),向其显示所谓的“忠诚”。同时大兴土木,“列侍女,撞钟击鼓”,装出一副贪图亨乐的样子,欺骗帝辛(商纣王),诱使其放松警惕,确保灭殷商准备工作能够在暗中顺利地进行。


    在各方面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之后,周文王开始实施讨伐殷商的行动,第一个步是翦殷商羽翼,对殷商都城朝歌形成战略包围态势。为此,周文王首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相继征服犬戎、密须、阮、共等方国,消除了后顾之忧。接着,组织军事力量向东发展,东渡黄河,先后翦灭黎、邘、崇等商室的重要属国,打开了进攻商都---朝歌的通路。至此,周已处于有利态势,伐纣灭商只不过是 一个时间问题了。
    周文王去世,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即位后,周武王继承乃父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与诸侯结盟,向朝歌派遣间谍,准备伺机兴师。 
    而这时的帝辛(商纣王),竟然没有进攻周,实在令人费解(虽然有一种说法是东夷族的反叛迫使帝辛(商纣王)的攻周计划化为泡影,但我认为此说法不可信。当时商军主力在东南方向的作战因另有原因。但不管原因是什么,结果都是造成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与此同时,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呈现白炽化,帝辛(商纣王)饰过拒谏,肆意胡为。周武王、吕尚等人遂把握这一有利战机誓师伐商。
    公元前1046年正月,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万5千人,浩浩荡荡东进伐商。周军进攻的消息传至朝歌,殷朝廷上下一片惊恐。帝辛(商纣王)无奈之中只好仓促部署防御。但此时殷商军主力还远在东南地区,无法立即调回。于是只好武装大批奴隶,连同守卫国都的殷商军共约17万人(一说70万,殊难相信),由自己率领,开赴牧野迎战周师。 这些奴隶缺乏训练和战斗原动力,根本无法和精锐的周军抗衡,尤其是周军中300乘战车部队战斗力极强,结果纣王战败。帝辛(商纣王)战败后选择了在鹿台自焚,不可谓不丈夫。可与后来项羽的乌江自刎同歌。
    殷商战败的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殷商统治集团,而不仅仅是帝辛(商纣王)个人---政治腐朽,横行暴敛,严刑酷法,导致丧尽民心,众叛亲离。以及对周边少数民族进行长期的掠夺战争,削弱了力量,且造成军事部署的失衡。还有对周人的野心缺乏警惕,放松戒备,自食恶果。
    对《史记》关于帝辛(商纣王)暴戾的几点评论。


    一、酒池肉林
    这当然是骄奢淫逸的行为,但严重程度远远没有达到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么严重。
    挂起来的肉是熟肉吗?很好吃吗?和纣王平日的食物相比,显然只是一般之物。酒倒在多大的池子里?这些酒肉冬天结冰,夏天变质是免不了的。纣王在工作上也许不是特别勤政,但他在改革、对外用兵方面的情况看至少不是完全不理事的,由此可见,纣王不会天天和众人在这里嘻闹,只是偶尔为之而已,这个“偶尔”的频率就无法考证了。但我们就假设他每年10次,又能发费多少酒和肉呢?


    二、炮烙之法
    此法是否真的有过尚无定论。假使是事实,这当然是及其残暴的杀人方法,但是和腰斩、诛三族、诛九族、五马分尸、凌迟处死等其他方法比,这是更加残暴的方法吗?显然不是。而且我们不要忘了,当时还是早期文明时代,那时本来就比后来野蛮的多。后来那些使用腰斩、诛三族、诛九族、五马分尸、凌迟处死之刑的帝王为什么被被格外批判呢?


    三、宠爱妲己
    纣王深爱一个女人是情感问题,在今天不必再批评这种爱本身。常常听信妲己的话也很合理,爱过的人都感受过。问题是妲己到底对纣王说了什么,说要珍宝、宫殿、美食是肯定的,一般女人嘛,都会如此。提出杀她看不顺眼的奴隶、惩治说她坏话的官员也是有的,纣王也会听一些。这些当然是错误的,但在当时的背景下,这些对于君王来说都是小事,当时和后来奴隶因为小时被杀是常事,官员因为君王略有不满而被杀、扁被杀也不少见。所以这也不是什么特别的罪过。


    四、杀比干  囚箕子
    比干、箕子、微子三人,都是商王室的重要成员,也占据商王朝的许多重要职位。他们和锐意改革(改革肯定伤害王室贵族的既得利益)、对外用兵(这就需要大量使用能干的非世袭贵族,并在他们获得军功后赏赐他们以高官,也危害到世袭贵族的利益,但战争的获利却没有他们的份)必然存在利益矛盾,杀没杀比干,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尚书》其实是孔子的弟子们写的,《史记》也是汉时的作品,他们记述了比干等三人对纣王在私生活上不满和批评,可见二书的作者对纣王无偏护之心,但二书都没有比干等人在改革、战争等国家大政方针方面的批评纣王,对纣王谏言的记述。这是为什么呢?是没有任何谏言显然不可能。是建议纣王积极改革政治,启动奴隶、自由民、低级贵族出任官职,改革税制?显然也不可能的,一般而言,这些贵族官僚势力的代表,只会积极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可能自己反对自己,否则商王朝也不会腐朽到这般田地。那么就只能是反对纣王改革了。对外战争也是如此,他们也应该是反对的。从周王朝对三人的极力推荐和后世传说看,他们甚至可能还从阻挠过纣王攻打周国,同时还会反对纣王不祭祀神灵的做法等等。
    那么纣王能怎么看待比干等人呢?你反对我的私生活,我不同意,你们这些个大奴隶主们,哪个不是肆意挥霍,尽情享受?凭什么我这个大王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不合理,却很合情,贵为最大的奴隶主,他就可以这么想,这么做。你要我不要改革,好家伙,商王朝历经创建、兴盛、衰落、中兴、全盛,到帝辛(商纣王)时已经是危机重重了,奴隶们渴望自由,不愿当奴隶了,可还有更多的自由民迫于生计不得不向奴隶主借债,大不了就抵身为奴隶,奴隶反而越来越多,这对以比干、箕子、微子等大奴隶主们有利,但对这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不利。为了王朝的生存,纣王只能力排重议,坚持改革,给有才能的自由民、小奴隶主和一些奴隶做官的机会。
    对外战争也是如此。商王朝是奴隶社会,文明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低下,和周边尚未臣服的东夷等在生产力方面的优势并不很大。在帝辛(商纣王)之前,多位商王都曾攻打东夷,但都没有取胜,这也足以证明东夷的确实力不凡。今天出土的一些大型精美青铜器也足以证明这一点。这就决定了殷王朝必须攻打东夷,不可能坐等东夷发展壮大,帝辛(商纣王)也就只能为了殷王朝的生存,继承历代先王遗志坚决攻打东夷。这和隋唐时期,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不厌其烦的攻打高丽是一个意思,不是因为高丽做错了什么侵犯了隋唐,也不是三帝暴戾,而是卧塌之侧不容他人酣睡。所以帝辛(商纣王)不能听比干的。帝辛(商纣王)成功了,消灭了东夷,把中原华夏文明推进到山东、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但这个历代先王都没有取得的成功不是轻易得来的,殷商肯定付出了巨大人力、财力的代价。人和钱从哪里来?显然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比干等大奴隶主,大贵族。所以比干等要反对,机遇同样的理由他们也反对对表面上对商极其恭顺的周国用兵。
    帝辛还反对神权,改革旧俗,传统势力也极力反对。从甲骨文的记载可以看出,商人是多么迷信,什么都要占卜,可见神权多么强大。但是神权阻碍了社会进步,不能保卫殷王朝,你占卜今天不宜动兵,可敌人偏偏就在这天进攻你,你怎么办?你占卜说周不会造反,可周就是反了,你又怎么办?所以纣王也不能接受。
    由此可见,在反对势力的主导者的死亡上,不是什么忠臣不忠臣的问题,而是君权与神权、君权与权臣间的斗争,是要不要改革,伐战的大是大非的问题。所以反对势力的主导者要极力力柬,帝辛也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最后作为反对势力的主导者失败甚至死亡就完全符合这类游戏的规则。杀权臣的核心人物是打击、震慑权臣、贵族集团的典型做法。
    所以,囚禁比干(王子比干,帝辛亲叔叔)、箕子胥余(王子胥余,帝辛亲叔叔)等是帝辛打击权臣的行动,不是暴戾的表现。
    那个微子启(王子启,帝辛庶兄)其实是早该杀的。帝乙死时,身为长子的微子因母贱而未能继承王位,他因此心怀不满,在朝中散布“殷王朝就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灭亡了”之类的流言,可帝辛并没有治他的罪。在周进攻朝歌前,微子还去周请兵以便发动政变(见《古今尚书·商书·微子》),事败后逃跑。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帝辛(商纣王)

《古都朝歌研究》 由淇园工作室和朝歌古都学会 主办    栏目主持人:王之珩    策划设计:闫玉生、郑厚德   管理运行:淇县之窗
 电话 0392-7222204    电子邮箱: dong-tuozi@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