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提及的河流
古都朝歌研究

 

   

 

 

文物文献 - 《诗经》中提及的河流
《诗经》中提及的河流
 
作者:秋雨  加入时间:2018-5-18 9:44:49

 《诗经》中提及的河流

秋雨


  《诗经》中写到的河流水系有:黄河、淇河、泾河渭河、淮河、汉江、洛河、济河、溱河洧河、汾河、漆沮水、丰水、东海、陈地河湖沼泽、大汶河、汝河、泮水、滮水、泉。其中写到黄河的有至少25篇,写到淇河的有8篇,写到泾河渭河的有6篇,写到淮河、汉江的各有5篇,写到洛河、济河、溱河洧河、汾河、沮漆水、丰水、东海、陈地河湖沼泽的各有2篇,写到大汶河、汝河、泮水、滮水的各有1篇,写到泉的有16篇,但有2篇写的泉不是地下涌水的泉,而是思如涌泉之泉。

  一、黄河
  《诗经》的故乡在黄河流域,文中的“河”字特指黄河。原始黄河诞生与青藏高原隆升密切相关,直到11000年至10000年前,黄河自多石峡贯通抵达河源,从此现代黄河出现,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成就了中华文明,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河源远流长,流过了千古岁月,留给中华儿女的有欢笑,也有无尽的悲伤。

  汉代以前称黄河为大河,大河越过三门峡东来,先后流入了渑池、荥泽、蒲田泽、菏泽、巨野泽等湖泊,每个湖泊都是黄河的沉淀池,所以那个时间黄河之水并不浑浊,《魏风·伐檀》中说河水清且涟猗、直猗、沦猗,黄河并不浑浊。古时大河处于黄土高原东端,与华北平原接壤,地势低洼,河水至此减速。春秋战国之前黄河流域属于亚热带气候,雨水丰沛,水源繁多,流量很大,河水先流至豫西的渑池,之后流至平原排泄不畅,形成了位于河南省中部的荥泽和蒲田泽。渑池、荥泽先后成为黄河的沉淀池,先是渑池消失,至汉代荥泽被淤积湮塞而消失,荥泽淤平后河水变得黄浊,大河才被改名叫做黄河。《诗经》提及黄河的诗篇有至少24篇,分别是:

  1、《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邶风·新台》:新台有泚,河水瀰瀰。……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3、《鄘风·载驰》:既不我嘉,不能旋济。其中的济意思是渡,渡的可能是济水,也可能是大河。

  4、《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说的是黄河在齐西卫东,过浚县大伾山,北流入海。

  5、《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6、《王风·葛藟》: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绵绵葛藟,在河之漘。

  7、《国风·郑风·清人》:清人在彭,驷介旁旁。……清人在消,驷介麃麃。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其中的彭、消、轴说的是黄河岸边郑国的地名。

  8、《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9、《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国风·陈风·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11、《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沔彼流水,其流汤汤。

  12、《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其中的九皋,皋就是沼泽地,九是虚数,渊就是渗水,渚是水中岛。

  13、《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说的是黄河支流,秩秩就是涧水清清流淌的样子,有条不紊,有序之貌。斯干就是此水涯。

  14、《小雅·无羊》: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意思是说牛羊快乐草坡欢,饮水逍遥湖泽边,而此湖泽就在黄河岸边。

  15、《小雅·正月》:鱼在于沼,亦匪克乐。意思是说别看鱼儿池水碧,并非戏水见鱼欢,此池水就在黄河边上。

  16、《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意思是说大河泛滥横流水,倒海翻江冲垮山。

  17、《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其中的冯河就是涉水过黄河。

  18、《周颂·般》:陟其高山,嶞山乔岳,允犹翕河。其中的翕河就是汇于黄河。

  19、《商颂·长发》: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说的是黄河泛滥,大禹治水。

  20、《小雅·菁菁者莪》:汎汎杨舟,载沉载浮。在黄河或黄河的直流中泛舟。

  21、《小雅·采菽》:泛泛杨舟,绋纚维之。在黄河或黄河的支流中泛舟。

  22、《小雅·鸿雁》: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中泽就是泽中,此泽临着黄河。

  23、《小雅·采绿》:其钓维何?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钓在黄河流域。

  24、《小雅·黍苗》:原隰既平,泉流既清。此泉在黄河流域。

  25、《鄘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二、淇河
  豫北有一条至今未被污染的河流淇河,今天属于海河的南运河水系卫河的支流,它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方脑岭棋子山,流经山西省陵川县、壶关县,河南省辉县市、林州市、鹤壁市淇滨区、淇县、浚县,在浚县刘庄与共产主义渠交汇,同时穿越共产主义渠,向南至浚县新镇镇淇门村的小河口东流入卫河,全长161公里。但在古代,淇河却是属于黄河支流。

  太行巍巍,淇水滺滺,古淇河自太行山中流出,冲波逆折,砯崖转石,倾澜渀荡,势同雷转,历经千古岁月。早在七千多年前新石器早期,就有人类在淇奥居住,形成了独具风骚的淇河文化。太行山中的淇河,两岸峰峦竞秀,千岩万壑;流出太行山的淇河,岸边有大赉店、花窝、淇水关、第一军校等人文遗址;鹤壁市区,新建的淇水诗苑等十大景点,更是给今日淇奥增色添彩。

  《诗经》中采自淇水卫地的诗篇有45首,内容与淇水卫地相关的诗篇有61首,因而《诗经》成为淇河文化的灵魂,淇河也就被称为诗河。竹、卫武公、许穆夫人成了淇河之魂,《淇奥》《竹竿》成了华夏文化中竹文化的源头,《淇奥》成了最早的廉政诗篇,《硕人》成为歌颂美的开篇,《载驰》成就了华夏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淇河也被称为爱国之河。《诗经》提及淇河的诗篇有8篇,分别是:

  1、《邶风·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此篇有人认为是卫国第十代国君卫共伯早死,共姜立志守寡,父母逼她改嫁,她发誓不出嫁,作此诗以表示决心,是共姜自誓之作;有人认为是共伯被弑,共姜不嫁自誓,而作此诗。共姜生活在卫国国都时,国都在朝歌,故笔者认为诗中“其流”不应该是邶地境内的其他河流,应是紧邻国都的淇水。

  2、《邶风·泉水》:毖彼泉水,亦流于淇。……出宿于泲,饮饯于祢。……我思肥泉,兹之永叹。

  3、《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景。……二子乘舟,泛泛其逝。这首诗是对卫国公子寿和公子及惨遭杀害的哀伤,也是对卫宣公残暴和对淫妇卫宣姜的鞭挞。卫宣公执政时期,国都位于朝歌,卫宣公令太子伋出使齐国,所以二子走的水路应是淇水濮上,但途中被杀,故笔者认为所乘之舟应在淇水。

  4、《鄘风•桑中》:送我乎淇之上矣。……送我乎淇之上矣。……送我乎淇之上矣。

  5、《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6、《卫风·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7、《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泉源在左,淇水在右。……淇水在右,泉源在左。……淇水滺滺,桧楫松舟。

  8、《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有狐绥绥,在彼淇厉。……有狐绥绥,在彼淇侧。

  此外,《鄘风•桑中》:爰采唐矣?沬之乡矣。……爰采麦矣?沬之北矣。……爰采葑矣?沬之东矣。《邶风•泉水》: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其中的沬、泲在朱熹的《诗经集传》中注为地名,没有水名之说,笔者《黎伾斋新译诗经》书中也采用了此注。但近来鹤壁认为沬、泲是古河流,似乎已经达成共识,但笔者却找不到文献依据,故笔者同意姚慧明老师的观点,认为沬、泲只是地名,不是水名。还有《商颂》中的商汤之汤是否与汤阴河或者北京的汤河有关不清楚,商部落自北而南,未执掌天下前,先居之商丘非今日商丘,而是古称帝丘的今日濮阳,后来迁往今天的商丘。因而,商汤的名字与汤阴河或许有些关系。很奇怪的是,甲骨文中没有“淇”字,《诗经》中没有“洹”字,这或许与周朝和商朝的世仇有关。
  三、泾河渭河
  《诗经》中写到了泾渭,也就是泾水渭水,如今叫泾河渭河。泾河,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泾源县境,流经平凉、彬县,过甘肃,于陕西西安高陵区南入渭河,是渭河第一大支流。河道输沙量极大,水极浑浊,也是渭河来沙量最多的支流。渭河,发源于甘肃,经陕西流入黄河,是黄河最大支流,是中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泾水清澈,渭水浑浊,成语有泾渭分明,出自《邶风》,是说泾水和渭水同流一段河道,但却清浊不混。常用泾渭分明喻人品的优劣清浊,事物的真伪是非。《诗经》提及泾渭的诗篇有6篇,分别是:

  1、《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2、《国风·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3、《大雅·皇矣》: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

  4、《小雅·六月》:侵镐及方,至于泾阳。

  5、《大雅·棫朴》:淠彼泾舟,烝徒楫之。

  6、《大雅·凫鹥》:凫鹥在泾,公尸在燕来宁。……凫鹥在沙,公尸来燕来宜。……凫鹥在渚,公尸来燕来处。……凫鹥在潀,公尸来燕来宗。……凫鹥在亹,公尸来止熏熏。其中的泾是泾水,沙是水边,渚是水中高地,潀本义为小水流入大水,引申为水汇处,港汊,亹是山峡中两岸相对如门之处。

  7、《大雅·召旻》涉及的是周幽王二年,周西部丰、镐和泾、渭、洛一带发生的地震,用自然现象预测社会动荡,是不科学的。

  四、淮河
  淮河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和山东五省,流域西部、西南部及东北部为山区、丘陵区,其余为广阔的平原,还有为数众多、星罗棋布的湖泊、洼地。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淮河干流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全长1000千米。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千米;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为中游,长490千米;洪泽湖出口以下至三江营为下游入江水道,长150千米。《诗经》提及淮河的诗篇有5篇,分别是:

  1、《小雅·鼓钟》: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

  2、《大雅·江汉》:匪安匪游,淮夷来求。其中的淮夷是说夷之在淮上者。

  3、《大雅·常武》:率彼淮浦,省此徐土。……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其中的濆就是高岸。

  4、《鲁颂·泮水》:式固尔犹,淮夷卒获。……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5、《鲁颂·閟宫》: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

  五、汉江
  《诗经》中写到了那个时代的南部界河汉江,但诗歌采集地均在汉江北边。汉江自陕西省西南部发源,回环东流,流出汉中,流过安康,流淌在秦岭南麓,经鄂西北抵达古曾国,过炎帝故里大洪山后注入古云梦泽,古泽与茫茫九派相连,直奔东海。杜甫赋诗《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王维《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伴着远山编钟声鸣,汉江岸边那位砍柴的樵夫唱了两千多年,唱过远古,唱过历代,唱到了今天。古云梦泽已化作田园,汉江依然东流,在鄂西北与豫西南流出了一汪人间瑶池,诞生了丹江水库,水库依然如诗画般地清澈、安宁、美丽,成为南水北调中线的源头。《诗经》提及汉江的诗篇有5篇,分别是:

  1、《周南·汉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其中的汉就是汉江。

  2、《召南·江有汜》: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其中的江就是汉江。

  3、《小雅·南有嘉鱼》: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其中的南指南国,南原为乐器名,形似钟,引申为乐调名,或说指南方江汉地区的乐调。

  4、《小雅·四月》: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滔滔江汉,南国之纪。

  5、《大雅·江汉》:江汉浮浮,武夫滔滔。……江汉汤汤,武夫洸洸。……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

  此外,《周南·兔罝》写的是云梦古泽狩猎。古云梦泽方九百里,北以汉水为限,南到长江。西汉时期,因江、汉两水泥沙的淤积,荆江和汉江两内陆三角洲联为一体,泽区随着江汉输沙的堆积,日益缩小淤浅,成为沼泽形态。汉赋大家司马相如代表作品《上林赋》《子虚赋》姊妹篇,描绘了上林苑宏大的规模,也写到了八百里云梦古泽,进而描写天子率众臣在上林狩猎的场面,还有楚王驾车千乘掩兔辚鹿狩猎的描写。东汉末年,曹操赤壁战败至乌林,已能带兵从华容道步行,只是道路泥泞罢了。魏晋南朝时期,云梦古泽主体向东南推移,成了首尾七百里的夏州,整个古云梦泽被分割成为大浐湖、马骨湖、太白湖和若干大小不一的水坑,范围只有近四百里,比先秦时期小了一半还多。唐、宋时,日渐浅平的古云梦泽主体大多成了陆地,大浐湖已没了记载。北宋初期,著名的古云梦泽基本消失,大面积的湖泊水体已为星罗棋布的湖沼所代替。

  五、洛河
  洛河源出陕西洛南县西北部,东入河南经卢氏、洛宁、宜阳、洛阳、至偃师接纳伊河之水,成为伊洛河后东流,到巩义市的洛口,注入黄河。洛河在古代的方位靠南,夏代的二里头,原在洛河之阳。汉时的太学、灵台、明堂均在洛河的北边汉魏故城。相传隋时,李密在汉魏洛阳故城西北建有李密城,才将洛河改道。洛口处黄河与伊洛河所夹的三角地带,称为洛汭。《书·禹贡》载:“东过洛汭,至于大伾。”

  洛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显赫的地位,据《河图玉版》载:“仓颉为帝,南巡狩,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帝。”可知洛汭即为洛书出处。《水经注·洛水》中说:“黄帝东巡河过洛,修垣沉壁,受龙图于河,龟书于洛,赤方篆字。”《竹书纪年》载:“帝尧祭于洛”“率群臣沉璧于洛。”自古以来,洛河被视为神河,曹植写有《洛神赋》,历代帝王常来此祭祀。洛阳、洛宁因洛河而得名。《诗经》提及洛河的诗篇有2篇,分别是:

  1、《小雅·瞻彼洛矣》:瞻彼洛矣,维水泱泱。……瞻彼洛矣,维水泱泱。……瞻彼洛矣,维水泱泱。

  2、《大雅·召旻》涉及到周幽王二年,周西部丰、镐和泾、渭、洛一带都发生地震。是年有人曾借用周幽王二年所发生的地震说事,并说:“从前伊水、洛水枯竭导致了夏亡,大河之水枯竭导致了商亡。周幽王时期周的德行已如同夏、商二代的末年,地震、干旱使得水源又被堵塞,堵塞了就会枯竭,水源枯竭必定会引起山陵崩颓。山陵崩颓,水源枯竭,是亡国的征兆。”这些是不科学的。

  六、济河
  济河发源于今天的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上的太乙池。济河源头向东被沁河所阻钻入地下,以地下河向东潜流七十余里,到济渎和龙潭从地面涌出,形成两条河向东流,在济源境内交汇成一条河,至温县西北始名济河。之后第二次潜流地下,穿越黄河而不与黄河水相遇,在荥阳再次神奇浮出地面。济河流经原阳时,原阳还处在黄河之南,南边一支济河第三次潜流地下,至山东定陶与北边一支济水会合,流入巨野泽。

  济河在地表三隐三现,百折入海,并不全是地上河。贾鲁河上游及其索、须河源流,原属济水流域,济河在东汉王莽时出现旱塞,唐高宗时又通而复枯,之后消失,从而扩大了淮河流域面积。当年卫国遭到北狄入侵,许穆夫人横渡济河返回卫国奔赴国难,并写出了《载驰》著名爱国诗篇。河南省市县与济河有关的有:封丘、济源。温县与济河水系的泉水有关,当年温县有两处知名的温泉。《诗经》提及济河的诗篇有2篇,分别是:

  1、《邶风·匏有苦叶》: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有瀰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2、《鄘风·载驰》:既不我嘉,不能旋济。其中的济说的是渡,也许是渡济河,或许是渡黄河。

  七、溱河洧河
  溱河源出河南省新密东北,东南流,会洧河成为双洎河,东流入贾鲁河。洧河源出河南省登封阳城山。《诗经》提及溱河洧河的诗篇有2篇,分别是:

  1、《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2、《国风·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溱与洧,浏其清矣。

  八、汾河
  汾河在今山西省中部地区,西南汇入黄河。《诗经》提及汾河的诗篇有2篇,分别是:

  1、《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汾一曲,言采其藚。

  2、《大雅·韩奕》:韩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其中的汾王就是厉王姬胡,因厉王逃到彘,住在汾水岸边,故时人称其为汾王。

  九、漆沮水
  沮漆水在今陕西省麟游、武功两县。武功县西南是故邰城所在地,邰是周始祖后稷之国。沮、漆合称漆沮水,古漆沮水有二:一在今陕西邠县,就是后稷的曾孙公刘迁住的地方;一在今陕西省岐山,就是姬昌的祖父太王迁住的地方。《诗经》提及沮漆水的诗篇有2篇,分别是:

  1、《大雅·绵》: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其中的土、沮、漆都是水名。

  2、《周颂·潜》:猗与漆沮,潜有多鱼。

  十、丰水
  丰水东北流经丰邑之东,入渭而注于大河。《诗经》提及丰水的诗篇有2篇,分别是:

  1、《大雅·文王有声》:丰水东注,维禹之绩。……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

  2、《大雅·公刘》:笃公刘,逝彼百泉。

  十一、东海
  《诗经》提及东海的诗篇有2篇,分别是:

  1、《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2、《鲁颂·閟宫》: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

  十二、陈地河湖沼泽
  1、《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麻。……东门之池,可以沤纻。……东门之池,可以沤菅。其中的池说的是护城河。

  2、《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与蕳。……彼泽之陂,有蒲菡萏。其中的陂指水池的边沿,湖滨、湖边。

  十三、大汶河
  大汶河古称汶水,发源于山东旋崮山北麓沂源县境内,汇泰山山脉、蒙山支脉诸水,自东向西流经莱芜、新泰、泰安、肥城、宁阳、汶上、东平等县、市,汇注东平湖,出陈山口后入黄河,原来经泰安、汶上入济水(运河)。泰安大汶口以上为上游,大汶口至东平县戴村坝为中游,戴村坝以下为下游,称大清河,东平县马口以下称东平湖区。《诗经》提及大汶河的诗篇有1篇:

  《齐风·载驱》:汶水汤汤,行人彭彭。……汶水滔滔,行人儦儦。

  十四、汝河
汝河是淮河的支流,有南汝河和北汝河之分,南汝河位于今天的河南省驻马店市境内,北汝河发源于河南省伏牛山区,是淮河北岸的主要支流之一,流经豫皖两省,在新蔡县汇合小洪河后进入安徽省注入淮河。《诗经》提及汝河的诗篇有1篇:

  《国风·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遵彼汝坟,伐其条肄。其中的汝坟就是汝河堤岸。

  十五、泮水
  泮水出今山东省曲阜,西流至兖州府城,东入泗。《诗经》提及泮水的诗篇有1篇:

  《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思乐泮水,薄采其藻。……思乐泮水,薄采其茆。

  十六、滮水
  滮水在今陕西西安市北,位于丰镐之间,水多北流。《诗经》提及滮水的诗篇有1篇:

  《小雅·白华》: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十七、泉
  《诗经》中16篇写到泉,但有两篇说的不是从地下涌出水的泉。篇目分别为:

  1、《邶风·凯风》:寒泉。

  2、《邶风·泉水》:泉水、肥泉。

  3、《卫风·竹竿》:泉源、淇水。

  4、《陈风·衡门》:泌(泉水)。

  5、《曹风·下泉》:下泉。

  6、《小雅·小弁》:匪泉。

  7、《小雅·大东》:氿泉。

  8、《小雅·四月》:泉水。

  9、《小雅·采菽》:槛泉。

  10、《小雅·黍苗》:泉流。

  11、《大雅·皇矣》:我泉。

  12、《大雅·公刘》:百泉、流泉。

  13、《大雅·瞻卬》:槛泉。

  14、《大雅·召旻》:泉。

  15、《小雅·小旻》泉流(犹如泉涌奔流水)。

  16、《大雅·抑》:泉流(指思如涌泉)。





 

 
     
《诗经》中提及的河流

《古都朝歌研究》 由淇园工作室和朝歌古都学会 主办    栏目主持人:王之珩    策划设计:闫玉生、郑厚德   管理运行:淇县之窗
 电话 0392-7222204    电子邮箱: dong-tuozi@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