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之窗》( 作者文集之十)        首页及目录      作者遗照     序言

 
《朝歌漫话》---作者: 关永江

朝歌·姓氏之根

 

     朝歌(今淇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依山傍水,美丽而又富饶。曾为殷商四帝之都,康叔卫国之国都,时间漫长,因此,源于朝歌之姓氏甚多,被称为姓氏之根。

        一、源于殷都朝歌之姓氏
    殷商四帝都朝歌是:“纣都朝歌在卫州东北七十三里朝歌故城是也。本沬邑,殷王武丁始都之。帝王世纪云帝乙复济河北,徙朝歌,其子纣仍都焉。”(《史记·周本记》正义)。“武乙三年自殷迁于河北,十五年自河北迁于沬”(《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据中华全国古都学会理事王革勋同志考证,全国有61个姓氏或源于殷都朝歌,或同殷都朝歌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渊源。
    这61个姓氏是:李、王、卫、孙、褚、殷、康、林、常、禄、寇、孔、宋、比、箕、鲜、武、谈、通、牛、元、穆、萧、石、汲、戴、桓、宁、聂、弘、向、樊、凌、沙、宗、冷、礼、晁、繁、齐、庶、甫、鹿、弥、梅、枣、析、徵、葵、免、承、仪、司马、皇甫、熊率、白马、商丘、史晁、史叶、羊角、仲叔。

     为什么60余个姓氏源于殷都朝歌?

     周武王伐纣,在朝歌灭商后,将原都城朝歌的大部商民,分别迁往东都洛阳,宋国商丘,鲁国曲阜等地,箕子不愿做周之臣民,带领殷朝遗老故旧约五千人,从朝歌出发经山东半岛东渡到朝鲜半岛,创立了朝鲜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箕子王朝。少数商民留在卫国,致使朝歌成为60余个姓氏之祖根。

    二、源于卫都朝歌之姓氏
    武王已克殷纣,复以殷余民封纣子武庚禄父,比诸侯,以奉其先祀勿绝,恐其有贼心,武王乃令其弟管叔、蔡叔、霍叔设邶、鄘、卫分别监视武庚,史称三监。二年后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摄政,管叔、蔡叔疑周公篡权,乃与武庚作乱,欲攻成周,周公以成王命兴师伐之,杀武庚、管叔,放蔡叔,降霍叔为庶人。复以武庚之殷余民及三监之地封康叔为卫君,都朝歌,居河淇间故商墟。卫国是西周、春秋时期较为重要的中原诸侯大国,为中原文化的发展作出过较大贡献。传至卫懿公,在朝歌历时383年(按新的夏商周断代计算)。当时诸侯不断发动战争,人们迁徙频繁,所以源于卫都朝歌的姓氏也就更多,据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新斌同志,查阅历史资料、文献记载,源于卫都朝歌的族姓达160余个。

    源于卫国诸侯公族的族姓有:璧、凡闾、眷、礼、勉、铖、渠、顽、宪、县、槭、成公、公孟、公南、公叔、会房、蒯、南、卷子、大叔、析、辄、子南、子文、公孙、国、子疆、子季、子郢、公文、公析、孤、假、角、猫、黔、羌师、羌宪、石伯、史龟、史桑、史朝、庶、析龟、兴、右子、祝固、康、凌、常、卫等;

    源于卫国大夫的族姓有:仲叔、庚公、夏丁、县潘、邑裘、尹公、石、石冶、石骀、彪长、黾、晁、承、大临、临、革、弥、弥牟、齐、求、棘、兼、贾、孙、开、元、留、公荆、弘、子伯、子行、子高、子玉、鄄等;

    源于卫国名人的族姓有:衍、梁馀、于弓、子齐、子叔、子之、夏戊、胥弥、鄢、懿、弋、由章、贡海、惠叔、世、世叔、邃、哀殆、赐、端、蹀、赵阳、鲒、专、琴、南公、元垣、中叔、祝圉、姻等;

    源于卫国职官的族姓有:辟、监、将军、,寇、司寇、司、司徒、右、右宰、石公、箴、左公等;

    源于卫国方位的族姓有:北宫、辟阊等;

    源于卫国城邑的族姓有:须、漕、虽、戏阳、降、牵、羡、羊角、庸、汲、匡、淇、宁、戚、共、楚、铁、商、商丘、史叶、浚、悬、裘、拳、卷、籍、聂、鄄等。

    综上所述,源于淇县的姓氏二百余个,这是得天独厚的姓氏资源。因此,对淇县姓氏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淇县地处中原,传说时代,为华夏与东夷部族的交汇地带,后为殷商畿内之地,西周姬姓又封于此,其文化来源复杂。研究淇县的姓氏,对研究早期部族文化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源于殷都朝歌、卫都朝歌族姓的相当一部分为现代姓氏,他们的后裔,有的分布在海外。研究这些姓氏的起源与演变,对海外华人到中原寻根祭祖创造条件,对中原地区的改革开放也具有重要意义。认真研究和开发朝歌的姓氏文化资源,对振兴淇县经济,颇具有广阔的前景。
 

 

[上篇]<---本篇--->[下篇]

 

[ 返回主页]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由淇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机关电话:0392-7226048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网站联系电话:0392-7226249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