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之窗》( 作者文集之九)        首页      序言       作者近照      手稿

 
《淇河之歌》---作者: 贾振君

涉足青岩绝

 

      有山有水方为好地方。青岩绝就是这么个地方,且水秀山雄,各具造化。
      青岩绝座落在鹤壁新区正西10公里处的太行山东麓,位于淇县庙口乡贺家村淇河段。乘车进山,未至淇水边,一股江河所特有的鱼腥味便扑鼻而来,耳畔也听到哗哗的水声。缘河而上,两岸绿柳倒垂,芦苇青青,河水奔腾咆哮,一路劲歌。行进约1公里,青黛色的山峰从两岸突兀而出,山势嵯峨,直插云霄。而河水也被雄伟的大坝拦腰截断,围成一个大湖泊,蔚为壮观。
      湖中碧波荡漾,游艇穿梭,青山白云倒映水中,随波流动,变幻莫测。湍急的河水从堤坝上直泻下去,形成一道瀑布,浪花飞溅,如珠如玉,闪闪发光。一汪湖水就在襟袖之间,碧蓝碧蓝,深不可测,向上望不到尽头,可它从高原穿山越岭,九曲连环,浩浩荡荡扑进大中原的怀抱该需要多么大的气魄,使人感叹“淇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沿着南岸的羊肠小道攀援而上,但见峰峦起伏,山险崖陡,千层叠翠。野兔偶尔从身边蹿过,野雉忽然从林中飞出,不知名的山雀儿争相引颈高歌,大家游兴盎然。可是很快又领略了胆颤心惊的滋味,也考验了攀登着的勇气。原来,我们已攀到了绝壁突出的最边缘,抬头仰望,壁立万仞,只有山鹰盘旋,人如悬在半空中;低头俯视,崖高百丈脚下惊涛拍岸,河中的游船如火柴棒儿大,而且小道宽不盈尺,危机四伏,若非悬崖石缝中的几株荆棘壮胆,是断然不敢穿越的,回望行人,皆吓出了一身冷汗。青岩绝上入青天,下插淇水,绝下碧波滔滔,绝中云蒸霞蔚,绝顶山风啸啸。它既有太行山的雄浑与豪迈,又集奇险秀幽于一谷,峰回水转,如展开的一幅山水长卷,使人仿佛置身于壮丽的长江三峡之中。
      越过南天门,便来到了青岩岭绝壁东侧,这里地势较平缓。崖壁上有10余座石窟,最大的一个又称为千佛洞。洞高1.87米,宽3.4米,进深3.6米。后壁雕释迦牟尼坐像,像高1.1米,右手平举胸前,头顶有圆髻,火焰背光,面目清瘦,长颈,削肩,身着通肩大衣,衣纹折叠规整,垂于座前。洞内四壁雕有许多佛龛,现存造像600多尊,大小佛像均着深红、浅蓝、浅绿等色,虽年代久远,但仍可看出五彩缤纷的列佛造像安详于窟中,造像着色是该窟的一个特色,在石窟造像中尤为罕见,从造像风格看此窟应是北魏后期的作品。窟内有石供桌,为明弘治七年(1494年)造。该石窟于1986年12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窟南边有一洞穴,幽气深深,阴风习习,深不见底,据说这就是《白蛇传》中白蛇与青蛇修炼居住的地方。青岩绝与一水之隔的金山寺、庞村、许家沟构成了《白蛇传》故事的发源地。尽管是传说,但与故事发生的时间、诸多地点及实物如此的吻合,也足以令人信服。
      此外还有玉帝庙、文王庙等石窟遗址,这些遗址像古老的勋章缀满了青岩岭的胸襟,它们是鹤壁的骄傲,更是华夏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的见证。
      登临青岩绝顶,放眼下望,就是驰名遐迩的“天然太极图”景区。“太极景区”内淇河段恰是整个淇河从山区流入平原的接壤处,北靠“四脑山”,面向豫北平原,“天然太极图”就镶嵌在峭壁之下、淇河两岸。阴阳二鱼南北而置,悠悠淇水呈反S型环绕阴阳二鱼,定位乾坤,浑然天成。传说周文王曾被囚禁在这里,文王日夜观此图而衍生周易。“天然太极图”蕴藏着玄机,阴阳相生相克,奥妙无穷,万物之理皆出其中,通过它可以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
      举目四望,往西往南,可见太行山脉峻岭参差,千峰竞秀,万壑峥嵘,往北可见村落茅舍炊烟缭绕,村民在田野耕作的田园风光,向东极目远眺,京广铁路上火车南来北往,新区的高楼大厦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如海市蜃楼,而夜幕降临时,天上星光灿烂,地上霓虹闪烁,交相辉映,宛若仙境,疑是银河落九天。
      青岩绝的风光令我们留连忘返,我们有理由相信,鹤壁的明天山川会更加秀美,厚重的淇河文化呼唤着与更多游客的真情相约。

 

 

[走进凉水泉]<---本篇--->[追忆青龙镇

 

[ 返回主页]    个人博客:凤凰宅主jijianshenji@163.com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由淇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机关电话:0392-7226048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网站联系电话:0392-7226249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