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单位夹在铁路和公路之间,闲暇时就多了一份观察与思索,这些旅客南来北往,川流不息,他们来自何方?又到哪里去?为什么而奔波?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自己,虽然我们未在列车上,其实我们每个人也都在旅途中,皆是滚滚红尘的匆匆过客。进而我又联想到了人生这个大命题,即人类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怎样度过人生?
人类从哪里来?从海里来。几十亿年前,地球完全被海洋包围着,水中的氢、氧元素,这些构成生命氨基酸的基本元素在雷电、狂风、暴雨、太阳光、宇宙射线、陨石撞击等诸多因素作用下,合成了构成单倍体生物(生命的最低级形式)的小分子,小分子再联结成大分子,这时就有了多倍体生物。又过去了几十亿年,地球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陆地,原来生活在海洋里的动物有些进化为两栖动物,这其中包括后来演变为人类的猿,为了生存,猿学会了劳动和制造工具,逐渐与身边的其它动物区别开来,最终发展成为高级灵长类动物,并统治了这颗蓝色的星球。这是我们从学校里学到的关于人类的起源。
除了这些解释外,通过阅读科普读物,我还了解到人类起源的其它形式和一些与人类起源有关的知识。比如人类来源于外太空学说,我认为也是有道理的,就像我们现在一样,科技发达了,地球上容不下200亿人了,自然就想往月亮上、火星上或更遥远的星球上移民。当初那个高度文明的星球也是基于同样的考量,实施了生物迁徙活动,也就是说,地球上的人类是别的星球上生物的种子。所以才有了几百年来飞碟(UFO)频频光顾地球的现象,他们是来视察一下当年播撒的种子是否生根、开花、结果。
至于生命起源中的其它大事件,莫过于恐龙的灭绝和人类在地球上不止一次地生存过这些问题。恐龙的灭绝缘自一次陨石大撞击。几十亿年前,一颗小彗星与地球迎面相撞,由于能量很大,溅起的沙砾尘土遮天蔽日,将地球紧紧包裹,竟持续了两、三年之久,因地球上突然没有了阳光,大部分植物在短时间内干枯了,凡是以吃草、树叶为生的动物逐渐死掉,而且灭绝了许多种动植物,特别是陆地上的物种,在这次事件中,具有庞大家族、伟岸身躯和食量极大的恐龙也在灭绝之列。而生长在南美洲的一种巨蜥,虽与恐龙形体极为相似,却因其习性与恐龙截然不同得以生存下来。
还有一个问题,这就是现在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类究竟是不是惟一一茬儿?近年来一些考古发现和学术界逐渐给予了否定的回答。其一是宇宙的运动原因。银河系带领着太阳系包括地球沿着自己的轨道运转着,当它运行到一定的区段时,温度、湿度、磁场、宇宙射线等这些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就会发生大的改变,这正像地球上的四季变化,只不过四季变化不足以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罢了。当这种改变突破了人类能承受的最低极限时,人类就彻底走向了灭亡。但当地球走出这段阴霾之后,一切又恢复了正常,人类就会重新诞生,去走过上亿年漫长的进化过程。所以近半个世纪以来,地球环境的恶化不单单是人类造成的,恐怕更多是地球自身运动的原因。其二是地球自然灾害的原因。行星的撞击、地震、洪水、飓风、海啸、干旱、瘟疫等等时刻威胁着这颗十分脆弱的小星球,而且防不胜防,也极有可能造成人类的灭绝。其三则是人祸。科技的进步带来了物质文化生活的高度文明,但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样可以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现在人类的核武器能把地球毁灭几百次,大规模生化武器也足以毁灭人类自己。当邪恶战胜理智的时候,这种悲剧就会上演。说不定多少亿年前,就有过了几次教训。所以现在我们极有可能是“第二代”或“第三代”人类,这也倒很好地诠释了“沧海桑田”这个成语。
我们最后的归宿是哪?是泥土里。这是一个狭义的解释,主要指的是个体。无论王孙贵族,还是庶民百姓;无论是拥有亿万资产的豪富、权倾朝野的总统、显赫荣耀的名星,还是身无分文的乞丐,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权位、金钱、头衔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位著名诗人曾慷慨激昂地吟咏“粪土当年万户侯”,不料真被他言中,我们每个人最终都将成为粪土。
不经意间竟说了这么多,还是书归正传吧,主要谈谈人生。
我们先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认识一下人生。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了,可谓悠久矣;它的质量大约为6×10(的21次方)吨,可谓庞然大物也,但它在浩淼无垠的宇宙中是一个什么概念?稍微有点天文常识的人都知道,充其量算沧海一栗。那么人类是什么?我们不过是一颗蓝色小星球儿上的一粒微生物罢了。这不是我的妄言,而是一位全国著名学者讲过的。人的生命有多长?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社会文明程度高了,医疗条件、营养水平都上去了,按最新的科技成果推算,人类可以活150多年。这一百多年究竟有多长?一位伟人曾说:“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若再拿我们每个人的存活时间跟地球或宇宙的生命相比,又该怎样形容?恐怕在现代汉语里目前还无法找到最恰当、最贴切的词汇。所以遨游过太空的人对人生的感悟往往最深,更容易超脱人生。
人生就是一个像一粒微生物一样的人,位于浩淼的宇宙中一颗极不显眼的极其脆弱的蓝色小星球上的一刹那间,其实就是一眨眼间的一小段时间。这是我从宏观的角度给人生下得定义。事实上这不是我的独创,嫌人生苦短的大有人在,比如中国清朝皇帝康熙,他说还想活他500年,还有一代伟人毛泽东,他说自信人生200年。其实1000年也没有多长啊
。
既然人生这么短暂,我们怎么度过它?我的答案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能在短暂的人生中做出惊天动地壮举者是风毛鳞角的,而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者。有些人不甘平凡,这也没有错,“帝王将相宁有种乎?”拿破仑也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且不说可能是我们自命不凡,一个个果真就是将帅之才,帝王只能有一个,就是元帅多也不过十来个呀,总不能十三亿人都去当国家主席或省委书记吧。绝大多数人还是得去做基层工作。
有的人得不到自己的目的就怨天尤人,甚至失去理智勾心斗角、拨弄是非,还因为心胸狭窄闹出恙来就太不值得。我老爱拿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得话来开导别人,一个人就好比一匹马,你的工作就好比一辆车;你若具有卓越的才能,你就是一匹高大健壮的马,组织上给你分派的工作如果重要,就好比让你拉一辆大车,若不重要,则好比让你拉一辆小车;给你同样的草料让你吃,给你同样的水让你喝,给你同样的路程让你拉;你会选择哪一辆车?如果让你拉小车还不是便宜了你!难道你还想早点累死呀?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自己是一介草民就自暴自弃、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我们追求平凡但不平庸、简约而不简单的人生。这正如一辆汽车上的所有零部件,你是轮胎,就要敢于轧过万水千山,尽情地驰骋,你是活塞,就要耐得住几百度的高温,不停地转动,你是一颗螺丝钉,就要安于十年八载的寂寞,牢牢地咬紧。
功名利禄从来都是虚幻的东西,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名垂千古的。历代君主帝王政客莫不如此,一代伟人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孰知再过几百载后,当年的风流人物同样会有俱往矣的命运。千百年来,历史究竟留下来了点什么,可能仅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几篇锦绣文章,可是几百年太短了,终究也会被亿万年岁月的长河所湮没和冲刷。
因此在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一小段时间里,不如安于现实,与人为善,脚踏实地的干好本职工作,不盲目攀比,不刻意强求,一切顺其自然,过平平凡凡、从从容容、轻轻松松、清清白白、简简约约的生活。
平凡最好,平凡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