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之窗》(作者文集之八)                       《马湾春秋》序                     作者简介

 

 

《马湾春秋》---作者: 赵有勋

三 子 争 父

方发白,我阔步登上混凝地铺成路的河堤。当我踏上这条路时,就想我村四道街都有这样一条石子路上河堤吗?为揭开心中的迷,一上河堤便向南跑去。一口气跑到村南端,才知道这是我村的华山自古一条路。接着一连串的问号在我脑海中升起:这条路是谁修的?他为啥修这条路呢?有一点我可断定这条路肯定是个人投资。

 也许是我来的有点早吧,前来河堤晨练的人只有我自己。我阔别故乡已多年了,我每次回家惯例是第二天早起在河堤上锻炼身体,之后,面向东方高歌一曲。就在我放喉之时,登堤晨练的人陆续的多了起来。不认识我的人带着疑问擦肩而过,认识我的人自然要打个招呼。就在我与人寒暄之时,一位老人手拄拐杖在一个中年妇女和一个小伙子一左一右地搀扶下,踏上混凝土四尺宽的路。我问他,那位老者是谁呀?他们说那是赵先呀。啊!我不禁啊的一声,便跑向前去,开口喊了声六爷,又叫了声婶子说:你回去吧,我来替你。她说那行,便返回去了。

六爷说,一上河堤就别管我了,我还能自理。上了河堤后。他的孙子不再搀扶他爷,我也就松开了他的胳膊。他拄着拐杖对我说,几十年如一日,往返二里路,这是我的惯例。我风趣的举起大拇指说,坚持就是胜利。他面带微笑北去。

由于我接了他媳妇的席位,所以只有等他回来搀他下堤。在他锻炼身体期间,经和他孙子闲谈,才知这条石子路是专门为他爷爷上河堤而修的,当然是他父子们投的资。这条路是在他爷爷离不开拐杖后才修的,这条路已有三年的历史了,他爷爷已病了四年啦。

他得的是半身瘫痪,病重期间两个儿子三个媳妇换班执勤伺候在他的床前,他的大儿子一瘸一拐也常来看他,他虽不能用手尽孝,但口齿不清的当指挥官。因为他也是个半身不遂,病史比他爹早三年,一他有亲身恢复的经验。二是他和他爹一样当年也是个名医。若非他的儿子孙子都是孝子的话。象他这84岁的老人也活不到今天。

俺二人正谈之际,六爷拄着拐杖走来了,俺俩随即搀扶他往堤下走。我问他,这条路名叫“孝子路”行吗?他眼含热泪连说中中中。下了河堤后他停下脚步说,松开吧,我自己能走,到我家吃饭去。我说咱爷俩谁和谁,吃你的饭机会多着呢。改日再说,这样我们各回各家了。

他比我才大13岁,可我口口声声称他六爷,他就是我上篇文章中所说的赵先。俺爷俩还有年轻人不知的特殊感情。他娶的第二个老伴是我堂叔伯姨家的闺女,是我母亲说的媒,所以我称他姐夫也未尝不可,而我从未改口,常称他六爷。他与我姨姐结合时年已古稀,她是命苦人,没几年就去世了。我姨姐在世时,他的两个小儿还未成家。当两小儿都结婚后,六爷才给他三儿分了家,分家后他又当公公又当婆婆跟上老三在一起生活。

他大儿子叫家中,二儿子叫家林,三儿子叫家森。还有个女儿早已当上奶奶,她大哥的大女儿即将当上婆婆,所以家中也该养老了。老二和老三还正年富力强。儿子闺女都三十上下。老二开了个面粉厂,厂址在王街与赵街交界的街西头,出厂门便可看到赵姓的祖坟。老三在村里当支书整天忙的不亦乐乎。

六爷未病之前,虽年迈,不但不是老三的负担,还能帮助老三婆媳做些家务。病后却成了她的重大包袱,可她伺候老公公毫无怨言。也从未向他的两个哥哥提出关于赡养老人的长短。她这一举动使他两个大表坐卧不安。老大说,我伺候不了老掌柜,我的三个儿子可以轮流照看。老二说,一朝君子一朝臣,这代不用下代人,不用你管,养老是俺小哥俩的事。老三说,我的孩子都是咱父亲把他们拉扯大的。养老之事该有我一人负担。他在我这里出门就是河堤,他在河堤上锻炼身体已经几十年了,再换个地方他也不习惯。六爷非常赞同他小儿子的意见,于是六爷就一直住在他小儿子这里。由于他在小儿子家住,他小儿家便成了个流动的客栈。这个客栈是不收费的,因为来客都是六爷的子孙后代,有的为他洗脚洗脸,有的为他端屎端尿,有的却是和他谈古论今减轻他的思想负担。早饭后,我便找六爷交谈。他说。小哎,下次你来咱爷俩说不定就见不上面了。我急忙展开我曾多次送给他人的万金油似的条幅,他孙子连忙递给他戴的眼镜,他口吃的念道:人生在世艳阳天,海阔天空心放宽。长命百岁不是梦,留下真情花苞含。

赠赵先为其子女行孝感动而书   丁亥秋 赵有勋

他高声地说你不愧是咱村的文人。我急忙说不敢当,不敢当。

 

上篇<--- 本篇 --->下篇

 

返回主页     留言评论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由河南省淇县科技文化局、淇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机关电话:0392-7226048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网站联系电话:0392-7226249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