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河
淇河痴(姚慧明)文集  

   
     
牧野之战、商为何亡于朝歌不亡于殷
作者:姚慧明收集
     

    商朝末期(约公元前11世纪),在周灭商之战中,周武王姬发率军在牧野(今河南淇县南)进攻商军,灭亡商朝的战略决战。
商朝末年,商纣王帝辛荒淫暴虐,致使众叛亲离,政权摇摇欲坠。地处渭水、泾水流域(今陕西境)的姬姓周族国家迅速崛起,拥有一支车、步兵数万人的精锐军队。周文王继位后,鉴于商周矛盾加深,励精图治,发展实力,力图摆脱商朝控制。他以具有雄才大略的姜尚为军师,任用一批贤臣.采取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翦除羽翼,逐渐削弱和孤立商乏朝的方略,积极准备灭商。周先后出兵攻灭西部的犬戎(今陕西武功东、兴平北,一说在今陕西凤翔境)、密须(今甘肃灵台西南),巩固丁后方,又转兵东进攻灭耆(商西土与国,一说在今山西长治西南)、邗(今陕西户县北,一说在今河南沁阳西北)、崇(今陕西户县附近)等商的盟国,对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形成进逼之势。然后,又将国都从岐地迁到丰邑,作为灭商的前进阵地。
    文王即位五十年、称王九年时去世,儿子姬发继位,称周武王,加紧进行灭商准备。武王以姜尚为“师”负责军事,弟周公姬旦为“辅”,处理政务,召公、毕公为左右助手。他于文王墓前祭祀,令将文王木主牌位载车于军中,宣称奉文王之命,率六师军队东进至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孟县西南)黄河渡口,会盟各诸侯国军,检阅实兵。相传800诸侯不期而至。众诸侯拥武王为盟主,结成联合灭商阵线。武王拒绝诸侯即刻伐商建议,认为时机尚不成熟,在会盟完毕,即率军西归,史称“孟津观兵”。
武王待机灭商,派间谍侯般到朝歌侦察商朝情况,并收买纣王重臣微子启、胶鬲等,促其反叛。当得知纣王杀死王子比干,囚禁其弟箕子,微子出走,太师疵和少师疆奔周,商统治集团严重分裂,纣王十分孤立,商军主力远攻东夷(东部沿海地带),朝歌空虚,遂决定先发制人,乘隙决战灭商。
    周武王四年(前1057年,一说前1027年;另说八年,十—年)十二月,武王率西六师战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万人,并联合庸(今湖北西北、陕西南部)、蜀(今四川境)、羌(今陕西、甘肃境)、?(今河南西部)、微、卢、彭(均在今四川南部)、濮(今湖北西南)等方国军队,大举东进。戊午日,周军在孟津(一说汜水)渡河,与各方国军队汇合。武王作“泰誓”,历数纣王“自绝于天”的罪行,宣布今“维共行天罚”(《尚书•泰誓》)的决定。接着,武王挥军北上,冒雨行军,于一月;初(—说二月)进抵商郊牧野。甲子日早晨,攻商大军在牧野集结,武王占卜为吉,随即召开誓师大会,并命军队在作战时,“不过六步七步乃止齐焉”,“不过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以保持队形严整;要求将士英勇奋战,又不滥杀败逃之敌(《尚书•牧誓》)。周军与诸侯国军士气高昂,列成左、中、右三个方阵,准备与商军交战。
    纣王得知周军来攻,慌忙调集少数贵族军队和大量奴隶、战俘17万人(一说70万人),开赴牧野。商军士气低落,多不愿战,队形混乱。武王见此情,便命姜尚率百夫长的大卒精兵首先向商军发起冲锋。商军前徒纷纷倒戈,让开通道。武王随即指挥全军奋力冲杀。双方大战至夕,商军大势已去。纣王逃奔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武王率领众诸侯进入朝歌,安抚商民。然后发兵攻打越?方(今河南郑州西)、卫(今河南淇县北)、磨(今河南滑县、濮阳一带)、宣方(今山西垣曲附近)、蜀(今山西新绛西)、厉(今河南鹿邑东)等,扫除附商诸侯;扩大战果。四月回到宗周(今陕西西安西),作《世俘》宣布克殷之命。统治中原近700年的商王朝灭亡,周王朝代之而立。
    点评: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我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周文王采用逐步翦商方略,使商朝陷入孤立。周武王正确选择决战时机,先发制人,增加了远程攻商的突然性。运用阵前誓师,激励士气,统一作战行动,发挥车战整体威力,适时挥军总攻,顽强作战,夺得灭商的彻底胜利。此战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商王朝,建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为西周奴隶制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对后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附:作战地图
          



       牧野之战和商为何亡于朝歌不亡于殷

                    马执斌


    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十一世纪中期,是商周两国之间的一场决战。 


    周族本来居住在陕甘一带,是个古老的农业部落。在商朝后期,由于受戎狄的威逼,周族首领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居到陕西歧山脚下的周原。为了借助商的力量对付鬼方,周做了商的属国。经过季历和文王两代,周向跟它敌对的小国和部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终于称霸西戎。文王又率领族人迁居到丰(今陕西丰水西岸),发展成为威胁商的力量,引起商的疑惧,双方发生多次战争。文王晚年,已经取得了当时所谓天下的三分之二,造成了对商包围的形势。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第二年,武王一面派间谍入殷都搜集情报,一面在孟津大会诸侯举行军事演习。派去殷都的人回来报告说,纣王残暴腐化,朝里奸臣当道,国中百姓怨恨。前来会盟的八百诸侯都认为“纣可伐矣”。但武王却以“汝未知天命”为借口,还师。其实,深通韬略的武王并非笃信天命,而是觉得伐纣时机尚未成熟。《史记·齐太公世家》说:武王“东伐以观诸侯集否”,此语泄漏天机。原来武王会诸侯于孟津的目的在于试探自己的号召灵不灵,真要伐纣准备还不充足。况且商仍有相当实力,所以须要再等待一下。又过二年,商纣王更加暴虐专制,他杀死比干,囚禁箕子,闹得众叛亲离。在这种情况下,商纣王仍旧集中全力征伐东夷。武王看到伐纣的时机成熟了。
    大约在公元前1066年,武王在孟津集合起兵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并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西南各族共同战斗。出征前,卜龟兆,不吉利,诸侯们很害怕,而武王毅然传令东进。孤竹国君伯夷、叔齐闻讯赶来拦阻,武王根本不听。现今孟津县东二十五里,有叩马镇,相传就是当年伯夷、叔齐叩马谏武王的地方。武王的军队到达鲔水(在今巩县),纣王派胶鬲等候在那里。胶鬲问武王:“你率这么多军队要到哪里去?”武王回答:“我不骗你,要到殷都。”胶鬲又问:“你什么时候到殷?”武王说:“甲子日到殷郊,你就这样报告纣王吧!”胶鬲走后,天降大雨,日夜不休。武王率领军队冒雨急行。军师劝武王休息一下,因为士兵已有病倒的了。武王说:“胶鬲已将我们甲子到殷郊的消息报告给纣王。纣王不会相信。如果我们甲子到不了殷郊,纣王会以欺君之罪杀掉胶鬲。而我们呢,也就失掉信用。所以,一定要在甲子这天赶到殷郊。”武王率领军队继续前进,由现今荥阳氾水这个地方渡黄河北上,甲子黎明前到达殷郊牧野。当年的黄河是从现今新乡、汲县向北流的。牧野东面是黄河,西面是太行山,北面一马平川距纣别都朝歌仅七十里。它可以说是殷都的南大门。牧野的殷民见武王带这么多军队到来很恐慌。武王安慰他们说:“你们不要害怕,我是为安定你们生活而来的,不是跟你们作对的”。殷民听罢,高兴得蹦起来,紧跟着纷纷跪在地上给武王叩头。在牧野,武王举行誓师大会。他历数纣王不祭祀祖宗,不信任亲族,收容四方罪犯逃奴,残暴地奴役百姓等罪状,号召全体将士同心协力跟商纣王决战。
    当武王进攻殷都的消息传到商王宫廷的时候,纣王才停止了歌舞,撤散了酒席,仓卒研究对策。那时候,商的主力军几乎都调发到东南前线去征夷方,都城非常空虚。纣王别无办法,只好把大批奴隶和从东南俘虏来的夷人武装起来,拼凑十七万人,开往牧野。到了牧野,纣王把由奴隶和战俘编成的队伍布置在前面,让他们与武王的军队先战,把商的“正规军”布置在后面督战。
    武王则命令姜尚率兵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直冲商军。平时饱受压迫的奴隶和夷人本来就十分仇恨纣王,这时被迫当兵卖命,更激起他们的无比愤怒、两军刚一接触,奴隶和夷人便在阵前起义,“倒矢而射,傍戟而战”,争先恐后为武王开道引路直取纣王。商军顿进大乱。武王乘势左手高举黄钺,右手挥舞白旄,指挥全军奋勇攻杀。纣王大败,狼狈逃回到歌。武王率领大军追进朝歌。晚间纣王登上鹿台,穿上玉衣自焚而死。商朝就这样灭亡了。
    商为何亡于朝歌而不亡于殷呢?据《括地志》引《竹书纪年》说:自盘决迁殷到纣灭亡,二百七十三年都没再迁徙,只是“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可见,朝歌是纣的别都。朝歌这里有鹿台、酒池。《史记·殷本纪》说商灭亡前,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看来,当时纣王是住在朝歌的。朝歌距牧野也比殷近。牧野战败,纣王逃回朝歌自焚而亡。所以,商就亡于朝歌,而没亡于殷。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