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河
淇河痴(姚慧明)文集  

   
     

淇河文化与殷卫文化
——再谈文化建设重点项目之淇水文化研究
作者:记者:陈志付   媒体:淇河晨报2007
     

  晨报讯 “‘淇水文化’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淇河文化’是同一个概念,都是指鹤壁的地域文化,只是提法不同。”河南淇河文化研究网站站长姚慧明对我市城市文化建设重点项目将淇水文化研究工程列入其中感到欣慰,“淇河文化是鹤壁的本土文化,实施淇水文化研究工程是鹤壁文史界的一件大事,我们非常拥护。”姚慧明接受记者采访时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发表了对淇水文化研究工程的意见和建议,并着重阐述了淇河文化与殷卫文化的关系。

  “鹤壁曾是殷商和卫国的腹地,然而一直以来许多鹤壁人对殷卫文化知之甚少,对历史上真实的殷纣王也了解得不多,甚至现在还有些淇县人不晓得自己的家乡就是古代卫国的国都。”姚慧明说,实施淇水文化研究工程要着力发掘和宣传殷卫文化。

  姚慧明说,殷卫文化是殷都朝歌的殷文化和卫都朝歌的卫文化的总称,也可以叫做朝歌文化。殷商王朝从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其间多次迁都。其中从盘庚迁殷到商朝灭亡共经历了254年,在这254年里有4位帝王的都城在朝歌,朝歌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历史长达1个多世纪。因此,殷商文化与淇水文化深厚的历史渊源值得深入研究。

  在谈到卫文化时姚慧明说,卫国经历了西周、东周和秦朝三个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836年,是除了秦国之外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诸侯国。卫国以朝歌为都时间达400余年,历经康叔之治、武公盛世和文公中兴的强盛时期。在众多的诸侯国中卫国在中国儒家思想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周游列国的14年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卫国境内活动,孔子的学生中卫国人的人数仅次于鲁国,卫国人子贡是中国儒商的鼻祖。史书中说“卫地自古多君子”,除了康叔、武公、子贡之外,像许穆夫人、蘧伯玉、商鞅、吴起、吕不韦、荆轲、石碏、鬼谷子等声名显赫的历史人物都称得上是“卫地君子”。吴王的弟弟季札游历卫国时曾赞叹:“卫多君子,其国无患。”

  “卫国为什么能够出现这么多的君子,卫国何以延续了800多年?”姚慧明说,这些问题应当列入卫文化研究及至淇水文化研究工程的重要课题之中。

  姚慧明还谈到了他对“淇水文化”这一提法的看法。他说,“淇水文化”与“淇河文化”一字之差,而表达效果是有差别的。自2001年我市召开第一届淇河文化研讨会以来,“淇河文化”已深入人心,一提到鹤壁地域文化大家都以“淇河文化”来表述,各种媒体在报道中使用的也是“淇河文化”这个词语,已经约定俗成。另一方面,“淇水”是古汉语表述的概念,“淇河”是现代概念,作为现代人应当以现代汉语的表述方式为准,譬如黄河在古汉语中叫“河”或“河水”,现代人在相关的表述中只说“黄河文化”而不称“河水文化”,其道理是一样的。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