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革勋文集》 作者:王革勋

 
  主页 淇洹集 淇洹吟咏录 学广集粹 战士历程 闲聊八面斋 西坡书签  
 

 

 

 

 

 
 
 

千古文明话淇河

 
 

 

千古文明话淇河

200112月)

 

淇河是中华民族的古河,商周时期即已存在,迄今四千年之久。淇河是中国历史上的名河,伟大祖国的传统典籍《四书》、《五经》、《国语》、《战国策》、《山海经》、《水经注》、《说文解字》、《括地志》都有记载。淇河是孕育祖先同大自然奋斗的文明河,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其赋诗撰文,传流千古绝唱。淇河是民族之魂的英雄河,两岸的广袤土地上涌现出无数的优秀儿女,为国为民谱写出美丽动人的不朽篇章。当今,在我们建设现代化城市新鹤壁的崛起之时,非常需要褒扬悠久的淇河文化这笔历史遗产,经过承前启后的努力,让她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灿烂光辉。淇河古名濝水,发源地长期流传有辉县(百泉)、林州(林虑山)两说,但均欠准确,实际源头在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东部的方脑岭,向东流向辉县西北,林州东南,到临淇镇附近,由源于山西长治市壶关县树掌镇的淅河,从西北来注入淇河,再流经鹤壁市及所辖淇县、浚县之间,又有思德河、肥泉河汇入,至卫辉、延津、淇县、浚县结合部,复有小清水(沧河)、大清水(卫河)合流入淇,而后南入黄河,并曾脱离黄河单独流向北京、天津之间,以入渤海,长达五百余年。这就是说,古淇水的最兴盛之时,跨越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三省两市,长度2000余华里,对中国北方的经济发展、文化沟通,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之后才成为卫河支流,属于海河水系。

淇河文明的标志在于:

    有丰富而久远的文化根基。早在八千年前,我们淇河的先人就在古淇水南岸创造了和新郑裴李岗文化同期的花窝文化,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开创人类文明。新城区的大来店文化遗存,庞村镇的辛村文化遗存,分别属于仰韶、龙山文化,也都在四、五千年之间。淇县赵沟村东有黄帝陵,其子少昊长于安阳,昌益封于南乐吴村,说明人类文明始祖轩辕黄帝在淇河一带有所活动。有学人撰文九黎族始祖蚩尤,曾在浚县黎山居住,黎阳山由此得名。黄帝、炎帝、蚩尤,号称中华三祖,他们部曾活动于淇河两岸,那么淇水岂不是也属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吗?淇河西岸的商纣王墓,北岸的辛村西周卫国墓葬,均属此地仅有,别处绝无,得天独厚,都是研究中国文化的稀世之宝。至于古磁窑、古煤矿遗址,在中国生产发展史上则都占有光彩夺目的一页。特别值得一提的中国最早的诗歌总汇一《诗经》,产生于春秋之时,集诗三百篇,反映淇河流域的邶、鄘、卫三国民风达三十六篇,占全书的12%,直接吟咏淇水的有31篇,占l 0%强。象《泉水》:“泉水涌涌流不息,毕竟流到淇水里,想起卫国我故乡,没有一天不惦记”;《桑中》:“采集女萝去哪方?在那卫国朝歌乡。我的心中想念谁,漂亮大姐本姓姜”;《硕人》:“送你渡过淇水去,直到顿丘才告辞。请你不要发脾气,深秋时节作婚期"。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赞美《诗经》:“先民古语吐诗心,后世唯能味语深”。周朝即有“昔王豹居于淇,而河西善讴”的记载,说明淇水乃戏剧之源。

    有历史闻名的古代都邑。这些都邑象成串的明珠镶嵌在秀丽的淇水岸边,以沫水得名的沫邑,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就有此字,为商末帝乙迁徙之都。而后又依据沫邑城西的朝歌山改名朝歌,是为商纣王(殷辛王)的都城,公元前1046年,西周灭商,封殷辛王之子武庚为殷君,都朝歌,之后又命康叔姬封主政卫国。楚汉相争间,项羽再封司马邛为殷王都朝歌。商代二帝89年,武庚6年,卫国前期383年,司马邛3年,前后总计481年,古都朝歌名不虚传。淇河东岸的卫县城,为夏朝第二代皇帝姒启封给儿子武观的都城,存在5年;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攻克朝歌之后,除封武庚为殷君外,又命其弟霍叔都邶国邶城(汤阴东南)、蔡叔都鄘国鄘城(卫辉倪弯)、管叔都卫国卫县,作为殷都三监,卫县是卫国的最早都城,为时6年,直到成王三年周公灭武庚,同时灭邶鄘两国并于卫,再封卫康叔于朝歌。公元421年又移朝歌于卫县,并改名卫县,直至宋代并入黎阳。淇河以北的中牟城,西依牟山,东出平原,乃春秋战国的军家必争之地,为七雄之一的赵国之都,第二代都城,历经赵桓子、献候、烈候、武公、敬候五世,近40年,在中国的历史上,使三家分晋后的赵国据有晋中、晋南、晋东南、豫北、冀南,幅员辽阔的疆域,开创了赵国跨时代的新纪元。浚县蒋村的顿丘城,位于古淇水南岸,以《诗经》“送子涉淇,止于顿丘”而名扬中华数千年,是齐、晋、赵、卫间的交通重镇。浚县枋头城,为多年的古战场,北周的卫州所在地,隋代的清淇县城,存在270余年。此外,淇河上游还有原属朝歌的南北朝至隋代间林州南部设置的临淇县、淇阳县,都和古老的淇河文化联系在一起。就连安阳市的第一代秦汉安阳城(汤阴任固乡故城村),也因居淇水之北而得名。

    有曾经开拓中国北方的古淇水航道。鹤壁市淇县东原有黄河北流,上游来自西南的武陟县、过新乡、延津、卫辉到淇门。再经浚县、汤阴、内黄、安阳、临漳、成安、清河、冀州、沧州、至天津入海。公元前602(周定王五年),黄河第一次大改道,由淇门镇决口东流,经滑县老城冲入漯川水奔向东北,分两支于山东、河北入海。从此淇县往北的黄河故道完全断流,只有时断时续的死水,故淇门至内黄这一段又名白沟。东汉末期汉献帝建安九年(公元204),魏武帝曹操率军北进邺城、冀州,进而远征乌桓(东北、内蒙一带),为沟通南北水运航道,迫令本来流入黄河的淇水,从淇门、枋城改道北流,入黄河故道白沟,成为新运河。为充实淇水水量,又陆续将淇县南的大、小清水,也不入黄,向东引入淇水。再把汤河、安阳河、漳河、滏阳河、河北省清河,都汇入淇水。这样淇水成了一条以朝歌为中心的长达2000华里的大河,北通京、津,南达黄河北岸,纵贯华北大平原。淇水大运河流域,经淇县东、浚县西,汤阴东、内黄西、安阳东、临漳东、清河西、沧州北、天津西,同北京东流的永定河交会入渤海。过汉代的河内、魏、清河、渤海四郡。涉及今山西晋城市、长治市;河南新乡市、鹤壁市、安阳市;河北邯郸市、邢台市、衡水市、沧州市,以及天津市境。这条通称淇水的南北大水道,历经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直到隋代,延续五个世纪,大大促进了中国北方的社会发展。伟大的淇河文化,何其壮哉!以后隋炀帝开掘永济渠,除淇县至内黄段外,大部河道东移,上以沁河为源,南通洛阳,北通涿郡,唐以后仍以清水、淇水为源,明改称卫河,淇水方称为卫河支流之一,大淇水不存在矣。随着长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引汉江的丹江库水入北京,淇河有望成为鹤壁市至首都前景广阔的新的大运河。

    有独特的地方产品和广泛的旅游资源。古代淇河两岸以产竹竿出名,《诗经·卫风》就有“瞻彼淇奥(读郁),绿竹青青”瞧那淇河弯哪,青绿的一片竹园!西晋文学家左太冲写的《魏都赋》里,讲淇河流域两大特产闻名全国,一是淇园之笋,淇河也产竹笋,二是朝歌罗绮,朝歌城出上等丝绸。淇河之竹还派过大用场,起过大作用。公元前l32年,汉武帝元光三年,黄河于顿丘、濮阳决口,泛滥l6郡,长达23年,最后汉武帝下了决心,命大臣伐淇园之竹以为楗,以数十万人治水终于堵住了决口。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命人伐淇园之竹,造箭百万只,北征大捷。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西汉、东汉两次大伐淇竹,淇河两岸的竹园逐渐枯竭了,而盛产竹器的焦作市博爱县,却早引淇竹而经济大兴,成为他们千余年的财源支柱。现今全国知名的淇河三珍:双鲫鱼、缠丝蛋、无核枣,若能加大发展力度,能够批量生产,亦将成为鹤壁市及淇浚两县的经济增长点。至于优质煤炭更是鹤壁的传统产品,在全国占有相当的名次。尤其旅游资源充足,东有黎阳山、浮丘山、西有云梦山、灵山,佛教道教文化气氛浓厚,鬼谷子的战国军庠,为中国第一所军事学校,所传弟子张仪、孙秦、孙膑、庞涓等人,有声有色活跃在战国历史舞台上,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先后两次召开鬼谷子学术研讨会,扩大了政治影响,提高了学术研究水平。加上鹤壁新城的开拓发展,依山傍水的优美环境,为吸引四方游客创造了新的契机。庞村镇的黑山,又名墨山,春秋战国之交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墨子及其弟子,曾在此处隐居授徒,主张社会平等兼爱,不信天命,尚贤治政,运用科学原理,发明云梯、飞鸟、眼镜片、几何学,特别提出“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墨山又是隋末农民大起义瓦岗军的策源地,滑县人翟让在此聚会起事,而后开辟了瓦岗寨根据地。富有文化内涵的黑山,整修一些建筑物举办展览,都是极有价值的旅游景点。还有许沟,据说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在游历各地之后于此写成了《三国演义》、《水浒传》两部巨著,这个地方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搞些项目也能成为一处吸引游人的名胜。盘石头水库建成之后,碧波荡漾,泛水竞舟,集灌溉、发电、旅游于一体,更是鹤壁市招揽游客休闲的好去处。

    有勤劳智慧的淇河儿女,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世代英杰。殷辛王子受德,也就是被周朝骂为万恶不赦的,并将帝号给改了的商纣王,他是中华大王朝疆土的开拓者,华夏文明的传播者,奴隶解放的先驱,中华民族统一的最早奠基人,是有功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英雄。所以郭沫若1959630日访问安阳殷墟写诗道:“偶来洹水忆殷辛,统一神州始此人。百克东夷身致殒,千秋公案与谁论。殷辛之功迈周武,殷辛之罪有莫须,殷辛之名当恢复,殷辛之冤当解除”。一代伟人毛泽东讲:“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纣王那个时候很有名声,商朝的老百姓很拥护他”。“后头那些坏话都是周朝人讲的,就是不要听”“纣王被骂了三千多年,好的讲不坏,终有一天恢复。”卫武公姬和,在位55年,百采众议,政通人和,佐周抵抗犬戎侵略,战功卓著,治卫倡牧,发展生产,并力主戒酒,95岁还写诗:“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传为处世明训。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远嫁许国而不忘故乡,祖国有难,奔走救援,并慷慨写诗:“左边呀,泉源头;右边呀,淇水流。姑娘出嫁别故国,远离家人怎不愁”。春秋著名商人,孔子学生予贡,周游列国,经商有道,擅长外交,扶弱助贫,为人忠厚,尊师重道,在山东曲阜众弟子为孔子守墓,他人三年而去,唯子贡独守六年。晋国正卿赵简子,为赵国的开拓前驱,曾拿朝歌,定中牟,下邯郸,占有豫北、冀南,并死于鹤壁。战国改革家商鞅,先为魏相,后入秦助秦孝公变法有功,被封于陕西商州市为商君。志士荆轲,任职燕国为上卿,入咸阳谋刺秦始皇,未成被杀,留下了“图穷匕首见”的典故,淇县南关有荆轲祠冢。名学者宁越,自幼刻苦学习,勤学好问,废寝忘食,十五年成名,周威烈王敬以为师,是鹤壁市战国时代的著名学者。东汉农民起义领袖于毒,为反抗官兵掳掠,率部活动于清水河、云梦山、淇河、黑山一带,打富济贫,保护百姓,并攻打魏郡、东郡,最后被袁绍军围困,激战五昼夜,万余人全部壮烈牺牲。北魏吏部尚书兼抚平将军李平,生于顿丘,少有大志,涉猎群书、能文善武,深得朝廷器重,参与最高决策。卫县隋唐著名文学家谢偃,善文赋,肯直谏,深受唐太宗李世民赏识,且攻地理,喜诗词,与他人合著史地名著《括地志》,至今犹有适用价值,遗作流传赋12篇,诗4首。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原藉陕西耀县,隐居五岩山,不受高官,为民行医,著有《千金方》,对妇科、儿科、性文化学,均有深刻研究,列入中华医药名典,具有重大的世界影响。天宝间名士甄济,隐居云梦山攻读十年,颇有文采,善赋诗文,唐玄宗李隆基下令其进京任掌书记,他发现安禄山势必谋反,装病重返云梦山,后安禄山称大燕皇帝,又拒召出山,直到代宗收复东都,始就任著作郎兼侍御史,卒于湖北襄阳。北宋法官陈琰(临河人),历任大理丞、太常博士、监察御史、工部侍郎(副部长),官由七品到副三品,一贯秉公执法,坚持正义,纠正了许多冤假错案,受到民众赞颂。宋末元初淇州知州(市长)周惠,原任职江淮行台都转运使,一次到朝歌鹿台乡,看到昔日商都满目荒凉,随向元宪宗请示开垦,朝廷准奏下令,从彰德、卫辉、大名三府迁民5000户,免征田税三年,建立淇州,由卫县西部、林县南部、汲县北部恢复合并组成,任命周惠为知州,他用贤能、治村镇,整盗贼,立市集,老百姓所用农具、牲畜有困难者,统由官府供给,并和农民一起开荒,巡查四乡,五年工夫全境安居乐业,农商繁荣,并大兴教育,立学育人,将孔庙由卫贤集迁至朝歌城内,因治淇有功,被封隰国公,正二品,淇人且为之建了祠堂。明朝大将王越,文武全才,历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右都御史、兵部尚书,戍边有功,但因与宦官汪直、中官李广勾结乱朝,两次被贬,忧郁而死。明代封疆大吏刘璋(淇县人),成化二年进士,曾任山东高密知县,福建监察御史,山东军政副长官、四川副使,河南都指挥使(军政长官)、山西按察使、布政使(省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甘肃巡抚、主管甘肃、青海、宁夏及东疆军务、民政,到处兴利除弊,重农倡牧、办学育人,养老扶幼,官至正二品,虽政绩卓著,但严于律己,被世人称为文武双全的清官。清康熙朝九门提督高遐昌(淇县人),幼时家贫,嗜书爱诗,由进士而任湖北、广东知县、知府,又任刑部主事、户部(公安财政部)郎中,户科给事中,最后当了北京警备司令,正二品,他身居高位,关心民众,为政清康,减赋税,惩刁风,不畏权贵,一视同仁,遭满人诬陷下狱而不屈服,人称京官高青天,后平反回乡,扶危济贫,深受百姓敬仰。清翰林院侍讲彭定求写诗歌颂他:“杏林追数旧游人,屹立朝阳一直臣。苦节偏能撄虎穴,孤忠肯惮拂龙鳞”。民初勇士张淮(鹤壁人),保定政法学堂毕业,性格豪放,倡尚侠义,善交友,恶权势,先后任职修武郾城监狱,1918年,因阻止邪恶势力欺霸民女被诬告通匪,下狱处死刑,后从汤阴越狱,树旗成立“天下第一军”,杀富济贫,数月聚众千余,在汤河两岸抗击官兵,1921年被叛徒暗杀,举义失败。浚县名医丁绍初,为人正直医德高尚,以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不论早晚,风雨无阻,为人治病,战争年代冒着危险救治党政高级干部,新中国成立后,带病敬业,不辞劳苦,医术精湛,德高望重,从不收受任何礼品。著有《医学得心心法》、《医病实验录》、《博古见闻录》等医书11部,1961年去世。高级工程师、留美专家李钟美,(淇县人)1915年考入清华,1923年赴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土木专业,1930年回国任河大教授,黄河河务局长,湘桂铁路总工程师,建国后任铁道部基建总工程师,先后修筑湘桂、湘黔铁路,还同苏联专家一起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并设计铁路桥梁多座,被誉为“铁路桥梁大师”,91岁而终。地理专家王钧衡(浚县人)1933年毕业于北京师大地理系,后任教西北师院、齐鲁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师大、并任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编辑《地理知识》杂志,撰写初中课本《中国地理》、高中课本《世界地理》、《自然地理》、《亚州地理提纲》、《外国地理提纲》等地理教科书30多部。正师级老八路刘耕夫(淇县人)1932年入党,38年春任我党淇县抗日民主政府武装科长,同年七月在浚县新镇成立“滑浚淇人民抗日自卫军”任副司令,由于司令孙至诚拉部队投靠国民党,刘耕夫重组抗日游击二支队,加入八路军,转战浚县、淇县、内黄、山东高唐、河北威县、山西长治,多次歼敌,l944年又任淇、浚、延()、汲四县边游击大队副政委,建国后任新乡军分区作战科长,南京总高级步校教员,总后第五分部副部长,为人民解放和国防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钢铁战士李三(鹤壁市人)l945年参军,l947年入党,英勇顽强,屡建战功,为太行军区52团三营七班班长,l9488月,部队在安阳县水冶镇附近,突遭40军还乡团4000多人包围,李三率七班在陈家井掩护部队突围,断后阻击敌人,身负重伤仍指挥战斗,俘敌一名,子弹打完后,用砖头、石块、木棍和敌人拼命,因众寡悬殊、为敌所俘,敌人用老虎凳、压扛子、刺刀戮,要其交代团部驻地、兵力部署,他高声痛骂,宁死不屈,在坑中土围胸部时,仍高喊“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并对在场的群众讲:“老乡们,要相信解放军,会消灭反动军队的”。后被敌人活埋,时年26岁,太行军区追认李三为特等功臣,并命名五十二团七连为“李三连”。著名平调大红脸张发旺,艺名道妞,是西路平调标准红生,自幼随父张兴明(黑妞)入淇县同乐班学戏,八岁演戏出名,十四岁舞台唱红,先后在滑县、延津、浚县主团,名贯豫北、冀南、鲁西南,拿手好戏有《孙膑下山》、《下高平》、《单刀赴会》、《收姜维》、《空城计》、《将相和》、《白玉杯》、《三绞岳飞》、《八一风暴》等。由于道妞唱腔优美,表演洒脱,观众交口称赞:“宁肯不吃饭,也要把道妞的戏看”“夜深人静,十里能听道妞的《三传令》”。豫剧好红生王根保,祖籍开封县,十四岁学戏,四年出班,戏功深厚,能唱善武,著名剧目:《反五关》、《古城会》、《寇准背靴》、《五堂会审》、《煤城双鹰》、《蔡文姬》等,1958年曾率鹤壁市豫剧团晋京演出,受到高法院长谢觉哉、文化部长胡愈之、总工会主席刘守一的接见并合影留念。名丑牛得草,更因演出《七品芝麻官》,而名扬全国。挖煤劳模齐合只,创造快速掘井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他领导的掘进队是煤炭部命名的“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出席过全国群英会,三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并被选为河南省总工会副主席。留美返国化学博士赵玉芬(淇县人)1949年随家迁台,71年赴美纽约大学攻读化学,毕业留校任博士研究员,79年回国定居北京,任职中科院化学所,多次参加国际学术研究,有重要贡献,获中科院“科学进步一等奖”,聘为研究员,系全国政协委员。此外尚有解放军13军军长杨安忠(淇县人),河南省副省长贾连朝(浚县人),全国拥军模范靳月英等,在此不能不提到鹤壁建市的开拓创业者,第一任市委书记郝明甫同志,原籍山东朝城,38年参加革命,战争年代艰苦奋斗,建设时期对党忠诚,辛勤工作,不谋私利,是一位很好的领导人。在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市委书记李卓识带领工作组在大河涧蹲点,和群众一起喝菜汤,吃糠窝,肩扛镢头,带领农民干了一春天,植树5000余棵。监委书记石玉清,到盘石头检查工作,群众照顾他一张红薯面饼,他谢绝优待,毅然把这张饼撕碎放入食堂大锅里,和群众同甘共苦,老百姓流着眼泪说,还是老八路作风啊!鹤壁市能有今天,千万不可忘记他们。

    位淇河中心的鹤壁市,地理优越。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名胜古迹荟萃,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淇水两岸的新市区,南有古都朝歌,北有中牟赵都,东有黎阳名城,随着改革深入,经济发展,一个现代化的新鹤壁,必将兴起于豫北大地,传流千古的淇河文化,一定能呈现出更加鲜艳灿烂的光彩。

 

   

 
 

河南省《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站         站长:老农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qxzhd@126.com

 《王革勋文集》经作者王革勋先生授权  本站独家刊登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