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之窗》( 作者文集之二)        首页  

 
《王守振文集》---作者: 王守振

永远的忆念

永远的忆念

王守振

 

又到了秋叶飘零的季节,在访问妻的博客时,看到了她纪念好友虎慧的一篇文章《碎花满地》。抽象含蓄,情感真切,以景抒情,意犹未尽,也勾起了我对虎慧的忆念。

认识虎慧,缘于她的先生孟进,缘于孟进也曾在淇县挂职任副县长、副书记。当时虽不曾相识,但他的政绩、他的口碑,使我到淇县后时有耳闻,特别是我分管工作增加了民族宗教后,淇县的伊斯兰朋友对他更是感念有加,也进一步增加了我对他的敬仰。

2004年的秋天,时任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省卫生厅党组成员、现为省卫生厅副厅长的周学山同志到淇县检查工作。作为主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我向他详细汇报了淇县民营医院的发展情况,特别是民营医院机制新、体制活、板块效应突出、带动作用明显的特点,影响和促进了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所以县委、县政府在充分地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西医结合,内外科渗透,名医带名科,名科兴名院,用有序竞争激活医疗服务市场,打造健康产业城”的卫生事业发展思路。经过实践和探索,已经初见成效。健康产业城的发展思路和民营医院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周厅长的极大兴趣。陪同他视察朝歌肾病医院、同济肾病医院过程中,看到这两家民营医院灵活的用人管理制度和快捷的决策机制,精通于医院管理的周厅长当即决定派省人民医院人事处的负责同志到淇县民营医院考察学习。第二天,省人民医院人事处的高富国处长、虎慧副处长一行五人便踏进了淇县县城。

在淇县无论是参观考查还是座谈讨论,虎慧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忙不停地进行记录或查阅相关资料,展现出了她的文静、干练、谦恭、贤良、敬业的诸多品格。由于她的先生先前在淇县挂职和她这次又到淇县来考察,不少人慕其大名,纷纷前来探望,旧情更加浓厚,新情又与日俱增。所以此后淇县不少人因病到省人民医院诊治,无论是在紧张的病区里安排床位,还是请名医专家对疑难杂症进行会诊,她都跑前跑后,热心帮助,安排得停停当当。因为我与他爱人是到淇县挂职的前后任,人们称之为“挂友”,加之她与我家夫人因工作需要又经常来往,使她俩也成了好友,我们两家也就成了“友好家庭”。

天有不测风云。在去年虎慧从开封面试完准备录用到省人民医院的学生返回郑州的途中,却不幸出了车祸。本来她在十年前曾在去新疆慰问省人民医院援疆医生的途中出过了一次车祸,历经了一场生死的磨难,使她成了一名幸存者。中国有句俗语,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而大难已过却再遭祸端,真是天公不公,令人惋惜,令人长叹!

追悼会那天,郑州北大清真寺里,一棵棵国槐树挺立在肃穆的清真寺里,在花圈、白纱的包围中,颇有凄风苦雨之感。国槐的花们随风阵阵飘落,它们可是追随虎慧的英灵而去?天空飘起的细雨,可是嵩山在垂泪、黄河在呜咽?泪水在我夫人的眼中流泻,也模糊了我的视线,我们共同为失去了一个好友而悲恸,为我的前任挂友失去爱侣而痛心,为幸福的三口之家失去了一个贤妻良母而叹息,为省人民医院失去了一个爱岗敬业勤奋有为的好处长而扼腕!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转眼已经到了秋季。窗外凉风阵阵,寒意已笼罩枝头。那些曾辉煌了整个春夏的叶们花们都被吹落了。但在我的眼里,在我的意象中,他们依然在枝头喧然郝目地挺立着。我想,来春的新绿,就是我心中的明证!

 
 

[上篇]<---本篇--->[下篇]              [ 返回主页]

 


      作者简介:王守振 男,汉族,196410月出生,河南长垣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学位。1985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7月参加工作。先后从事疾病控制、爱国卫生、卫生监督等工作, 200312月任淇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现为河南省卫生厅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河南省卫生厅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