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与《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相比,抑或与《杨三姐告状》中的杨三姐相比,《聊斋志异》中“上访户”席方平的故事不仅更加久远,也更加曲折。有人说席方平是“上访户”的鼻主,虽说现实中是否有“上访户”像是商人供奉赵公元帅那样供奉席方平未可知,但把这位仁兄当作这一行当的典型也不无道理。毛主席在延安时期就曾经说过,《聊斋志异》可以作清朝史料看,其中《席方平》就可以作清代史料看,《席方平》含义很深,实际是对封建社会人间酷吏官官相卫、残害人民的控诉书。
席方平的父亲在阴间受冤屈,席方平就到阴司去为父亲伸冤。他先告到城隍那里,城隍受了贿就一推了之,想依靠拖的方法让他息访。席方平还不灰心,就告到郡司,郡司也受了贿,就对他用刑,想依靠刑罚让他息访。谁知道席方平不吃这一套,继续上访告状,告到了阎王爷那里。大概阎王爷觉得席方平是个难缠的“上访户”,先是用火烧、锯成两半儿等酷刑来折磨他,看到来硬的不行,就想用“妥善安置”来息访。阎王爷答应让席方平重新托生为人,在生死簿上注明,下一辈子有千金之产,百岁之寿。在一般的“上访户”看来,这样“安置”也挺不错了,该回去忍气吞声地享福了,但席方平毕竟是席方平,他居然出生以后愤不吃乳又返回阴间,继续告状,最后告到了二郎神那里。幸而二郎神既不贪又不昏,为席方平主持公道,惩治了各级贪官,才让席方平这位“上访户”彻底息访了。
席方平之所以被我们誉为“上访户”的“典范”,是因为他抱定伸冤的目标,威武不屈,富贵不移。有些“上访户”刚开始也踌躇满志,被贪官推来推去就觉得毫不起时间和精力,渐渐地也就没有了脾气。有的“上访户”一旦看到要用大刑伺候就害怕了,就对贪官污吏低头,言称“小民再也不讼”了。还有“上访户”的在告状中吃了不少苦头儿,咬着牙挺了过去,但是等到官府用“优厚的待遇”来利诱,就被“招安”了。由此看来,依靠推拖、强压和“妥善安置”,确实在一些“上访户”身上是奏效的,但由于老百姓的冤屈没有得到伸张,邪恶没有得到惩处,这样做的效果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的。只有像二郎神那样秉公办事,主持公道,彰显公平与正义,才能让“上访户”真正息访。
尽管席方平生活在封建专制社会里,但在今天他的故事对我们正确对待“上访户”仍很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有人主张对“上访户”搁置一下,让他们“自讨没趣”,甚至主张对其来硬的,拦截之,关押之,这样做尽管在掩盖矛盾方面立竿见影,但从长远来看只能让官民关系进一步恶化,无益于政通人和的局面形成。还有人主张对“上访户”来软的,让“会哭的孩子多吃奶”,这样做只能“收买”那些贪图享乐、意志薄弱的“上访户”,也容易引起其他“上访户”与之攀比,表面上是一种聪明之举,实质上是一种剜肉补疮的迂腐措施。唯有畅通“上访户”的诉求渠道,让其冤情得到昭雪,还其以公平正义,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长治久安和稳定和谐。这样做也许见效不够快,要做的工作比较艰巨,但最后的结果是坚实的。至于少数无理缠诉的“上访户”,一旦扰乱了社会秩序,触犯了刑律,也应该依法惩处,当然不能投鼠忌器,这与息访无关,应另当别论。
联系电话:13939223201 03927232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