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电视剧《济公》曾让我痴迷,感到游本昌扮演的济公既幽默风趣,又耐人寻味。后来,济公的故事又被拍成了动画片《道济和尚》,我女儿就成了新一代的“济公迷”。不久前,电视剧《济公新传》与观众见面,尽管有人指责这部电视剧融入了过多的时尚元素,显得不伦不类,但大多数观众仍旧对其中的济公形象十分喜爱。那么,济公的形象触动了普通百姓的哪根神经,最终让他成为大众心目中经久不衰的明星?
我想,济公的形象之所以受百姓欢迎,首先就在于他那种冲破戒律的自在做派上。按照传统的佛教戒律,出家人应该是言行谨慎、潜心念佛、不沾酒肉。济公出家后却不乐意受这些清规戒律的束缚,他言行叵测,难耐坐禅,不喜念经,嗜好酒肉,衣衫褴褛,浮沉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状类疯狂。他这样做并不是要刻意标新立异,而是在他看来“修行在心不在口”。济公的这种率真形象,是对道貌岸然的卫道士辛辣的讽刺,从而击中了普通百姓“喜爱做功甚于唱功”的情怀,从而在他们中间赢得了广泛的认同感和亲和力。
我还想,济公的形象之所以受百姓欢迎,其次就在于他那种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的美德上。别看济公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其实他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他精通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曾经带着自己撰写的化缘疏,外出募化,修复被火烧毁的寺院。他经常游方市井,拯危济困,救死扶弱,彰善惩恶。最令人叫绝的是,他有一副普渡众生的热心肠,对于恶人也毫不例外,总是通过“点化”劝人向善,从灵魂深处来抑制罪恶的萌动,发挥了道德预防的作用,将是非纷争和血腥暴力防范于未然,让好人更好,让坏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我想,济公的形象之所以受百姓欢迎,最根本的是他的故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能给人以诸多有益的启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生产的繁荣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一些人在是非善恶的判断上出现了很多困惑。尤其是面对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商品经济规则,他们在人生真谛上如入雾山,社会上少数人见利忘义、欺诈百姓、贪污贿赂,毒化了社会空气。当然,治理这些消极腐败现象需要通过法制的健全和执法力度的加大,需要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但是,依法治国还需要以德治国来辅助,法律的事后惩戒只有与道德的事前预防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济公形象身上闪烁的真、善、美光芒,与时下社会大众对真、善、美力量的迫切呼唤与渴求形成了共鸣。如果能剔除或者弱化济公形象中所蕴含的因果报应等消极因素,赋予其与现代社会相容的元素,借古讽今,借古喻今,让中年人和老年人从济公的形象上看到新鲜内容,让年轻一代也能从济公的形象上能受到启发,那么济公的形象就能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可喜的是电视剧《济公新传》正是秉承这一宗旨应运而生,普降了一场扬善抑恶、端正世态人心的“及时雨”。
事实上,世上的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济公形象的外貌邋遢,反衬了其内心高尚的道德追求;济公形象的言行怪异,反衬了其普度众生的博爱情怀;济公形象的时尚滑稽,反衬了其蕴含道理的永恒深邃。济公形象就是我们在浮躁和不安中的“心灵鸡汤”,让我们回归一种宁静和淡泊,以便让我们致远和明志。
邮政编码:456750
通讯地址:河南省淇县人民法院政治处 徐爱民
联系电话:13939223201 03927232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