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迹》作者:杨金国
     

 

 

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我千听不烦,万听不厌。它曲入耳,词入心,唱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唱出了我的心声。我想,也许是年迈父母远居老家的缘故吧!
  2006年5月30日,风和日丽,收音机里又响起了“常回家看看”这首歌,那悠扬而动听的歌声,似乎是号令,提醒我该回老家了。于是,我先给父母打电话问候,然后买了父母亲爱吃的香蕉、蛋黄派和牛肉烧饼,骑上电动车,向老家——杨吴村奔去。
  出了县城,飞驰在平坦而宽阔的柏油路上,真是令人心旷神怡。你看啊!公路上的大小车辆川流不息,一拨拨喜笑的青年男女擦肩而过,西边京深铁路上的客车在飞奔,东边高速公路上的汽车在赛跑。极目远眺,蓝天、白天、远山清晰可见,绿色的田野已变得一片金黄,麦收即将来临了。突然,一群飞鸽从头顶掠过,留下一阵悦耳的鸽哨。这时,我深深体味到:“谁不说俺家乡美,家乡风景美如画”的真谛。
  半个小时以后,我不知不觉便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家乡。一进村头,德水、春元、光贤等很多老少爷们与我打招呼,我急忙下车递烟、寒喧、攀谈,心里的愉悦难以言表。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当来到家门口时,父亲早已坐在门前等候了。父亲看到我格外高兴,一挥手:“往家走吧!”
  回到家里,我坐在母亲床边,拉着母亲历尽苍桑的双手,问寒问暖,母亲异常激动,热泪盈眶。不一会,母亲的话匣子打开了:问我身体怎么样,糖尿病好点没有,吃药了没有,她的孙子文洲上班哩没有,孙女瑞华和文华每月能挣多少钱,重孙克强上高中了没有,重孙女杨琪上的是几年级,几个重外甥、重外甥女都在哪里上学哩!……。说着说着,我忽然想起还没让父母亲吃东西,于是取香蕉和牛肉烧饼分送母亲和父亲,让他们品尝。父亲边吃边告诉我:“年轻时最爱吃‘叫闷牛肉’了”,并惊奇地问我:“农村都不养牛了,咋还有卖牛肉的?”我告知他:“农村机耕后不养牛了,可县里办了养牛场啊!”父亲点点头,似乎恍然大悟了。接着,父亲与我聊起了许多往事,问我解放前在村上工作过的方勇义、党荣川、梁满贵等老干部还健在不,见过他们没有,我一一作了详细回答。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已是中午了,我立即起身,给父亲留点零花钱,决定回县城吃午饭。然而,三弟及弟媳说啥也不让走。三弟说:“二哥!咱妈老数念你,你多呆会儿,吃罢饭再走,她会很高兴的!”我说:“我在家帮不上啥忙,也不愿再添麻烦了!”“不麻烦,家啥都有,蒸点儿大米,炒两菜就行了。”三弟再三挽留,我只好从命。开饭了,大家一面吃饭,一面拉家常,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饭后,又攀谈了一阵子,三弟让我休息会儿再走,我谢绝了,告别母亲,推车就走。这时,三弟、三弟媳及年迈的父亲,一步一趋将我送出大门,并再三叮咛我:“路上车多,一定小心,慢慢走!”我回首辞别:“你们快回去休息吧!”
  在返县城的路上,我边走边想:自己是60多岁的人了,还有90多岁的父亲为我饯行,这是多么欣慰和幸福啊!
                                                             2006年5月30日

 

上篇<-- 本篇 -->下篇

 
     

《轨迹》作者:杨金国   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用时请注明出处   作者电话:0392-7221027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设计制作:老农  刘辉   刊头设计: 郑厚德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