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迹》作者:杨金国
     

 

 

第一章 一封突如其来的信

 


    第四节的下课铃响过了,年轻的杨帆老师拿起课本、教案、粉笔盒、教鞭匆忙走出教室,准备品尝余师傅早已预报的午餐——红烧肉与开花馍。
    “杨老师!这是谁给你寄来的书?”收发室老张好奇的走过来。杨帆接书,速看寄书地址,啊!楞住了,诧异了——“浚县人民医院 繁英缄”。他暗自思量:为什么断交的恋人又突然寄书呢?繁英是浚县石羊村人,在小河乡教书,为何写医院的地址呢?杨帆快步走到办公室,放下教具,打开包装,噢!这书——厚厚的红色硬皮日记本——不正是自   己在安师学习期间,和繁英长期精选的《优秀歌集》吗?
    杨帆在办公室踱来踱去,慢慢翻阅他应邀送给繁英的《优秀歌集》,回味着扉页上热烈留言。倏!一叠折得整齐的信笺滑落在地,当杨帆下意思地拣起时,才立即意识到它是一封长信,杨帆趁势坐在藤椅上,伏案渴读——
杨帆学友:
    我在病危之际给你写信,也许你在愉快地工作吧!我想当你看到我的名字时,必定还会生气的。但我觉得咱们中间的千沟万壑已该平实了。否则,我死能瞑目吗?
    抚今追昔,心潮澎湃,谁都不会忘却——三年前咱们的突然决裂。我清楚地记得,那时我天真、幼稚、乐观、烂漫,富有幻想,富有朝气,无时无刻不憧憬咱们美好的未来。然而,谁能料到几句笑话会导致真挚的爱情毁灭呢!当时,我遗憾,我悔恨,我望尘莫及啊!我怨恨自己不该将女儿之心全部奉献给你;但也怨恨你怎能轻听我的情敌——小人之言而忘恩负义、轻率处事呢!
    学友,不,知心朋友!你还记得吗?咱们毕业分开以后,通信是以十计数的,信不隔周,事不隔夜,我曾将你热情的信视为至宝,看了又看,读了又读,直到饱尝幸福,吸取力量,而后才小心翼翼地折叠好,秘密保存起来。我只觉得它是生活的希望、幸福的源泉,有了它就拥有一切,没有它就万事皆空了。
    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可我未曾想到,雷霆般的灾难会从你那里抛出,在我的心灵中爆炸。我清楚地记得,我寄给你的百余封信中,决没有丝毫的分裂言辞,只是为了探听你对婚期的看法,而激将似的开玩笑说:“妈妈嫌路远,明年办事行吗?……鞋里不会长草吧!”我万没想到,从此不见你的回音,时隔两周,我再次写信,竟换来你的无情赤书。而且句句像锋利钢刀猛刺我的心——“尊敬的孔小姐,另求新欢吧!……决计‘五一’与人典礼,……请你来作客,聆听我们的礼炮吧!”
    杨帆啊杨帆,我该蒙受多大的冤屈啊!五年的心血付之东流,脆弱的我实在难以忍受。瞬间,倒了五味瓶,涩酸苦辣一齐向我袭来,我痛苦、悲伤、失望、迷惘……。一阵阵心绞痛迫我昏死在床上。当我苏醒过来,已是午夜时分了,泪水浸湿了枕巾,汗水渗入了被褥。然而,梦中的情景依稀可辨,模模糊糊记得有人责备我:“繁英啊繁英!你太稚气了,爱情是儿戏吗?它伟大而崇高,但又自私而残忍。它就像五颜六色的皂泡,升得愈高愈易破裂。”是的,现实不正是如此吗?
    说实话,我现在的病就是从那时开始的。但我不想归罪于你,是我心胸狭隘、愚昧无知,是我自演了唐婉的角色。800年前唐琬留下的《钗头凤》应验在我的身上:“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今天,在这病入膏肓之际,我想到了很多人:有我爱怜的不满周岁的儿子,有我性格不合的丈夫,有我慈祥的妈妈,有我严厉的爸爸……,但不知怎的,更多的时间是想到了你,想到我们相处三年的愉快生活……
    杨帆,你还记得吗?我们一起在教室的电灯下伏案学习;我们一起在五彩缤纷的花园里浇花;我们一起肩并肩坐在人民影院看电影;我们一起到袁坟、飞机场参观;我们一起在三角湖公园划船;我们一起在安阳饭店品尝美味佳肴;我们一起在荷塘边憧憬我们的未来……。每逢想到这些,病魔就离我而去,我仿佛是个完好的人啦。啊!步入桃花源,人间多幸福!但是,一阵遐想过后,死神立即会向我袭来,唯我自新,逼我考虑后事——你能关心一下我的父母双亲吗?杨帆学友,你清楚我是个无神论者,魂灵的有无平素我并不介意,可今天格外关心了,我是多么希望天上真有魂灵啊!人若有在天之灵,那我就不盼幸存了,在我死后,我会在九泉之下聆听你们的笑语,即使我是阴曹地府中的奴仆,我也会耐心等候你们的到来。那时候,我俩可以生死轮回,再作夫妻,不离不弃。
    杨帆啊!我是一个感恩报答思想极严重的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救命之恩,一生相报,我也希望你也是这种人,我对你问心无愧,也希望你无愧于我。我早想告诉你:“昼装笑脸,夜红柬干”的生活不想维持了,但我不能让你痛苦于我,也怕将来株连于你,故一直压在心底,不曾告知。为了避嫌,就连你寄来的百余封视为至宝的信,我也在入院之前,怀着隐痛偷偷地焚烧了。时至今日,我只好把我的、也是你的《优秀歌集》托人寄去,让它作为我们谅解的见证——友谊的纽带——永生的留念吧!
    杨帆学友,不,至亲至爱的朋友!五年来我无求于你,但有个宿愿请你如愿于我,那就是看在三年同窗的份上,来医院一趟,在我瞑目之前,坐在病榻上,让我再看你一眼。我觉得这很有必要,因为那时我会体味到不可言传的幸福。只要是我们的误解消除了,小人澄清了,就是当即被送往阎王殿,我也会心安理得,含笑九泉。亲爱的,可以吗?
    我写这封信是蓄谋已久了,至今才以百倍的勇气,全部的精力写出来,然而无情的泪水几次堵塞了我的眼睛,心上的泪水几次哽咽了我的喉咙,我虽然还有千言万语,但再也无力写下去了,杨帆啊!再见了!祝你工作愉快,全家安乐!
    你遗忘的学友繁英 
    1968年9月10日于病房
    杨帆反复读着来信,回忆与繁英决裂的情景,不禁流下了悔恨的泪水。这时,他忽然想起了床下的破皮箱,找出繁英最后几封来信,重新体会,才恍然大悟了。杨帆断定:是自己铸成了大错,是自己制造了冤案,是自己听取了小人之言,曲解了繁英,是自己愚昧无知,是自己把人家的忠贞当成了假意。杨帆悔恨至极,他一把揪住自己的短发,顿足指责自己:罪大恶极,死有余辜……。
    “杨老师,吃饭吧!”余师傅的喊话提醒了杨帆。是的,他忘记吃饭了。杨帆为了不露破绽,擦干眼泪,振奋精神,佯笑进餐厅。
    “快吃吧,菜凉了不好吃!”余师傅递给杨帆一盘红烧肉,一个开花馍。
    “余师傅名不虚传,红烧肉烘烂喷香,开花馍好看密甜,虾米汤可口味鲜!”王老师一边吃一边称赞。同志们也你一言我一语兴致勃勃地议论着。唯有杨帆坐在一旁不说话,他心烦意乱,喉咙如塞铅块。
    “杨老师!怎么不拿筷子!”“我就来!”杨帆无意将开花馍放入口袋,取了双筷子,返回原处,然后挟一块红烧肉含在嘴里,什么滋味全然不知,吃着想着,泪水夺眶而出。杨帆急忙掏手帕擦眼泪,谁知他从口袋里掏出开花馍捂在眼上。张老师发现后开玩笑说:“你们看,杨帆用眼吃馍哩!”同志们哄堂大笑。在这笑声中,杨帆不禁抽泣起来。
    “怎么了,病了!”李校长走到他面前,抚摸着他的前额。
    “不是……”杨帆哽咽着回答。
    “家里有事了?”收发室老张关切的问。
    “嗯,妹妹有病住院了。”
    “那你赶快去看看她吧!”李校长焦急地说。
    王老师放下碗筷,急忙从办公室推来自行车,叮咛道:“骑车走吧!下午我替你上课!”
中秋季节,夜寒白天热,中午时分,太阳照得烫人。杨帆心如火燎,骑着自行车飞驰在钜桥通往浚县城的公路上。杨帆边走边想:繁英啊,你等着吧!我会让你如愿以偿哩!
    杨帆精神抖擞,浑身是力,自行车在飞翔,路边的红高梁为之振臂高呼,金黄的谷子为之点头致意,一行伸向远方的电线杆为之指引道路。浚县城快要到了,城西卫河大桥上挤满了人,汽车、拖拉机、三轮车、自行车排成了长串。   杨帆的激情在燃烧,心脏在跳跃,他不顾一切的向前挤,从一辆带“十”字的救护车旁挤了过去,直奔浚县人民医院。
浚县人民医院座落在南山东侧,杨帆从东环路绕道进了医院大门,他抬起左手,看了看表,正好是下午两点整,他意识到自己用了90分钟时间,走完了35公里的路程。杨帆将自行车扔到一棵大树下,到门口随便买了几斤香蕉、鸭梨和苹果,提着直奔病房。在住院部他见到了一个穿白大褂的中年医生,就急切地问:“同志你好!知道小河乡孔繁英老师住在几号病房吗?”白大褂思索了半天说:“这几天我没有值班,对了,孔老师在8号病房。”杨帆到8号病房,原本急切见到繁英的心情忽然忐忑不安了,他不敢敲门,而且心里像揣了小兔,砰砰乱跳。他想:见到多年未联系的繁英应该先说点儿什么呢?如果她家人都在自己该怎么办?想来想去决定不吭声,让她先说话。杨帆鼓足勇气推开房门,屋内竞空无一人。他正在躇踌,一个长辫护士拿着笤帚和灰斗走进来。“你找谁呀?”
    “小河乡孔繁英老师!”
    “她刚才转院了!”
    “到什么地方去了?”
    “说不准。”
    “啊!”
    长辫走出病房倒垃圾去了,杨帆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坐病床上,顿觉汗衣有点冰凉,他失望地巡视病房,忽然发现床头有一张皱褶的纸条,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两行小字:“帆哥,今天是九月十三吧!你该来了,可他们逼我转院,我有点失望了!表妹。”
    长辫拿着灰斗走进病房,杨帆急切地问:“同志,繁英到底往什么地方去了?”长辫没有回答,而是惊奇地打量着杨帆:“你是她什么人?”
    “同学,不,表哥。”杨帆吞吞吐吐地应诺。
    “啊!原来你就是她表哥,你叫杨帆吧!繁英昏迷中还念叨你呢!你表妹可真好,工作好,为人好,她的领导、同志、同学、学生及家长都来医院看她了……”杨帆不愿听这些话,打断了长辫的长篇大论:“喂,同志!繁英到底去哪了?”
    “唉!转院了,听说是胃溃疡穿孔了,去安阳开刀了,若安阳不行,还要去北京看呢!我真担心,她昏昏迷迷的,是否能挺到北京!”
    “谢谢您,再见了!”杨帆一边道谢一边出病房,长辫护士提着一兜水果追杨帆:“喂!给你的水果!”杨帆回头摆了摆手:“不要了,留您吃吧!”
    杨帆在大树下打开自行车锁,推车出了医院,浑浑噩噩地返回到卫河大桥上。这时,车少了,人稀了,他忽然意识到,刚才那带“十”的救护车,大概就是拉的繁英吧!杨帆手扶桥上北侧的石栏杆,遥望北方,仰天长叹:苍天啊,你为何这样残酷无情!大地啊!你为何这样茫茫无路!他怨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动身?怨恨自己为什么不向救护车内看一看?唉!真笨,真傻,真窝囊。然而,千后悔万怨恨有什么用呢?杨帆惘然了。不知呆了多久,杨帆决定先回学校,然后再打听繁英的去向。他想:安阳老同学甚多,分头到各大医院去找,总会找到的。于是他骑着自行车没精打采地向学校返回。路上,他觉得浑身无力,自行车好像在慢慢爬行。那呆呆的红高梁,那楞楞的电线杆,那垂头丧气的谷子,缓缓向身后移去……,当走到火龙岗上时,杨帆再也走不动了,他找到他和繁英曾坐过的青石板,将自行车放倒在地上,然后瘫躺在上面,趁着老槐树的阴凉,回忆着一件往事——
    那是一个阳春三月——鲜花盛开的季节,繁英邀杨帆去逛浚县东山,说山上有一怪事:“八丈佛爷,七丈楼,佛爷坐在楼里头。”杨帆知道繁英愿意和自己单独行动,于是就答应了。
有一个星期日,繁英和杨帆以回家拿衣服为借口,先后向班主任王老师请了假。繁英找到杨帆说:“咱们坐9点20分的火车吧!你先去买票,我随后就到,检票口见面,不见不散,这样可以摆脱学校监视,避免同学们说闲话。”杨帆心领神会。繁英和杨帆按照约定,偷偷乘火车来到浚县车站,然后杨帆从旅社亲戚那里找了一辆自行车,载着繁英向浚县城飞去。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不知不觉来到火龙岗下,俩人肩并肩推着自行车上了二里多长的陡坡,来到一棵槐树下,坐在青石板上小憩。繁英与杨帆肩并肩面向南坐着。
“杨帆,不知怎的,我不愿跟别人,光愿跟你单独行动,觉得你特好——学习优秀不张扬,助人为乐很高尚,英俊大方似总理(指周恩来),处处都是好榜样。”
    “那里那里,你把我说成你了,你是校花、才女,你才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自尊不堕落,自爱不蹉跎,自主有人格,自强奏凯歌”。
    “你这是恭维我吧?”“不是,不是,绝对不是!”
    繁英将话题一转高兴地说:“这个地方真好,空气新鲜,没有噪音,草木苍盛,油菜花金黄,让人心旷神怡。”
    “是啊!你看那广宽的绿野尽头,有一片桃林,远看一片朝霞,近看一片桃花,银渠交错织锦锈,鹅黄柳丝映田家!”
    “杨帆!我爱桃花,那绚丽的桃花象征着风华正茂的青春,象征着热烈而真挚的爱情,所以我看到前人咏吟桃花的诗句都抄背下来了!”“是吗?你背背看。”
    “好!我背诗句,你猜出处,好吗?”
    “好!好!好!”杨帆连连点头。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出自《诗经》里的《桃夭》篇。”
    “桃花一簇开无声,可爱深红爱浅红?”
    “出在《唐诗》里!”
    “谁写的?”
    “杜甫写的。”
    “对!‘水上桃花红欲燃’谁写的?”
    “唐代王维写的。”
    “桃花乱落如红雨?”
    “这是唐代李贺笔下的桃花,纷纷扬扬,如天降红色的阵雨。”
    “桃花流水鳜鱼肥”谁写的?
    “唐代张志看到桃花想到了品尝鳜鱼。”
    “‘隔岸桃花红未半,枝头已有蜂儿乱’谁写的?”
    “是宋代王安石观察‘蜂恋花’时写的。”
    “‘桃花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出自何处?”
    “出自唐代王建的《宫词》。”
    “‘东风一夜吹桃萼,桃花吹开又吹落。开时不记春有情,落时偏道风声恶’出自何处?”
    “出自明代诗人丰坊的《桃萼歌》。”
    杨帆说:“繁英!我背一首你猜猜出自何处?”
    “好啊!你背吧!”繁英很有信心的答应了。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笑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出自何处?”
    “不知道!”繁英不好意思地说:“杨帆!为什么我背的诗你都知道出处呢?”
    杨帆笑了笑说:“你背的诗我都从你日记本上抄下来了!”“啊!你看过我的日记?”
    “看了。”
    “后边看了没有?”
    “后边是你写给我的,我怎么不看!”
    “你真坏,偷看别人的隐私……”繁英轻轻拍打着杨帆的肩膀,满脸绽出羞色;
    “不看了,不看了,以后再也不看了!”杨帆拉住繁英的手说:“繁英!你看,这北面为什么这样荒无人烟?”
    “你不知道,从这向北是45里火龙岗,王越的放马场呀!”
    “王越我知道,白脸奸臣,十足的本位主义者。‘淇河浚地’不就是他规定的吗?浚县城西的卫河大桥不是他指使让修得‘高高的、低低的、大大的、小小的’吗?……”
    “不!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好人,他很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浚县人民都很称颂他,怀念他,至今浚县南山上还有其女儿的陵墓呢?”
    “为什么?”杨帆不解的问。
    繁英给杨帆讲起了王越的故事:明朝末年,黄帝昏庸,苛捐杂税沉重,民不聊生。作为当朝重臣的王越,十分关心家乡人民的疾苦,想方设法给百姓减税增收。有一次,他从这里向北放开他的烈马,任马驰骋,马吃庄稼,老百姓不理解,后来公文下达,马到之处不纳粮,百姓才恍然大悟。为此,后人把这一带命名为45里火龙岗,王越的放马场。至于修城西的卫河大桥,王越当时不好明说,意思是让负责修桥的官员,把桥修得高高的,把桥眼修得低低的,把桥身修得大大的,把桥眼修得小小的。因为当时官府和商人的很多货物都要通过那里运往天津和北京。桥眼一小,大船不能通过,只好将货物卸下,然后再装船北上,这样当地老百姓就可以增收——获得高额地装卸费……
杨帆回忆着繁英讲过的美丽而动人的传说,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落山了。天边有几片乌云翻滚而来。杨帆立即跨上自行车向学校赶去。
    天黑了,人静了。杨帆下了公路推着自行车在田间小道上爬行。突然“咩!咩!”的声音传来,他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向前一看,是一座大坟场,隐约看到坟场的枯树上伫立着一只猫头鹰。杨帆害怕极了,他跳上自行车,顺着模模糊糊的田间小道,颠簸不平地快速前进,走啊,走啊,夜里11点多钟,才回到学校。学校大门虚掩着,老师们都进入了梦乡,杨帆悄悄打开住室门,没有点灯,便有气无力地瘫倒在床上,恍恍惚惚地睡着了,朦胧中,杨帆觉得有人带着寒气突然捺住他的胸口,怒吼道:“你忘恩负义,将繁英气死了,吃我一刀!”刀光剑影,“嗖”地一声,从空而降,杨帆霍地坐起来,心惊胆战,满身冷汗。他拿起床头的手电筒查看,室内并无他人,原来是一场恶梦。他窥视窗外,夜静寂了,月光洒在地上,像镀上一层银。窗外那棵垂柳摇曳着身子,把她那斑烂的倩影投在窗台上……
    杨帆慢慢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不能入睡。“忘恩负义”之声在耳边回荡,他悔恨极了,于是开始惦念远方的繁英,回顾同窗三年的美好岁月。
 

上篇<-- 本篇 -->下篇

 
     

《轨迹》作者:杨金国   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用时请注明出处   作者电话:0392-7221027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设计制作:老农  刘辉   刊头设计: 郑厚德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