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随人愿,这年县委、政府号召大种棉花,以实现本县棉纺工作发展的需要。其实,淇县每年棉花种植面积约五万亩左右,一下子不切实际地提出要种二十万亩,既没有考虑实际条件,也没有具体措施要。更重要的是侵犯农民种植自主权,按计划经济那套办法强制推行,不符合上级政策。
县里要求科技人员搞好服务,侯德义等技术人员调到棉办帮忙。我和刘振群也常被邀去棉办参会议。
春天,刘振群和我在西岗乡东马庄抓棉花播种,农民对“谁家不种棉收回责任田”、“少种一亩棉罚款二百元”的错误口号抵触情绪很大。夏天,我被抽到西岗乡小车村工作,看到虫害猖獗蕾铃脱落的严重情况,预料到棉花将严重减产,农民必将损失惨重。
自己人微言轻,抗不了“风”,只有尽力做好技术服务工作。撰写的技术宣传材料有:《棉花播种技术》、《棉花播前准备技术要点》、《搞好棉田管理》、《棉田中后期常用农药配方》等。多次在电视台露面,答记者问,讲解田间技术要点。但无回天之力,号称“20万亩”实际只有13万亩左右,棵大铃少,有些未吐絮就被拔掉,欲哭无泪,令人痛心。
本想,大减产可能唤醒决策者发热的头脑,办事更慎重一些,岂料更难理解的事情发生:收购棉花竟按人头定任务,完不成罚款补差价,此“土政策”不知出自哪级领导,弄得怨声载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