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之窗》( 作者文集之一)        首页    前言   结语

 
《古稀之年忆往事》---作者:郑厚德

虫灾突袭(1998)

岁月如梭,甲子轮回,从1938年出生算起,整整六十个春秋了。

快退休了,受邀到淇县科技服务中心当技术顾问,和关荣溪主任一起走遍各乡镇,讲农业技术,推广“安玉五号”和“登海一号”玉米种,推广“豫花7号”花生和玉米化控技术,均受农民称赞。

6月中旬, 有人反映淇县丘陵区玉米死苗很多,不知原委,农民开始犁掉改种其他作物。我和农业局王忠淇、赵建新和电视台“科技300秒”摄制组成员,一同赶往现场 会诊。大家对出现的情况感到震惊,大面积玉米心叶卷曲,从心部开始腐烂甚至枯死,开始认为是病害造成的,但仔细解剖拨开卷曲的心叶后发现有极小的褐色小虫在活动,是小虫咬食玉米心叶后分泌粘液粘住叶片不能伸展,露水浸染而腐烂,这种针尖般的小虫是蓟马,危害很大,我们制定了防治办法,以县政府名义发出“紧急通知”,组织 全县大面积防治,避免了蓟马在全县更大范围蔓延。

撰写了《淇县小麦试验研究结果综述》、《钾肥施用常识》等文章,在县政协大会上作过《依靠科技进步,振兴淇县农业》的发言。所写《从‘淇县之最’看二十年巨变》一文,发表在燕照安主编的《朝歌》小报上。

115日,鹤壁日报特约记者张贺勋文章《为了大地的丰收-----记淇县科委高级农艺师郑厚德》发表,也算对我四十年农业科技工作做个总结。后收入《淇县政协委员风采》一书。

十一月十五日是我六十岁生日,生日刚过,我就收拾好办公室,交待了留下的工作,交出钥匙开始办理退休手续。肖玉清为我们举办了欢送会。岁月不饶人,工作已整整四十年了, 与我同办退休手续的还有郭亚文先生,职称被认为在行政单位无效,退休后的工资待遇只按副科级。虽然离开了科委,但我不会离开土地、田野,离不开朝夕相伴的绿色庄稼。

儿子郑传枪,竞聘淇县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一职,因笔试第一名而中选。我祝福的话只有四字:“好自为之”!

   

 

[上篇]<---本篇--->[下篇] 

 


      作者简介:郑厚德,网名老农”,原籍河南济源县人,生于1938年。 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和农技椎广工作。在间作套种、小麦良种培育、科研管理、良种区域试验、土壤肥料、农业气象、农业资源调查和区划等方面,有所建树。 是淇县电脑应用和信息网络建设的开拓者和带头人。曾任 淇县科委高级农艺师,第四届鹤壁市农学会理事、第四、五届淇县政协常委。

     退休后,策划并建立了《淇县之窗》网站,自封为站长、主持人。“古稀之年忆往事”,是他个人博客的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