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心》作者:周鸣祥

 

 

 

 

 

 

 

 

深山烛光

 

深山烛光

 

----记黄洞乡驼泉村小学教师王贵生

周鸣祥 冯振亚  王 涛  平桂君

 

主持人:

观众朋友:

    您好!欢迎收看本期节目。

今天的节目我们要认识这样一个人,他平凡而又普通,在艰苦的环境中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他崇高而又伟大,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孩子们送去了知识和欢乐。他叫王贵生,是淇县黄洞山区的一名普通教书匠。

    出片头:深山烛光

    夜深了,山村一片寂静,而淇县黄洞乡驼泉村小学教师王贵生仍在批改作业,在这简陋的办公条件下,他汗流浃背,却专心致志。从1974年至今,王贵生在山区当教师已经36年了。

驼泉村四面环山、盘山公路蜿蜒崎岖、山体植被茂盛、石头房鳞次栉比。驼泉村小学就处在村北的一个山坡上。学校有六间平房,面积不大的一块场地就是学校的操场,操场上一个自制的滑梯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的童年。学校门口,王贵生亲手写上他的座右铭:教书勤至上,育人德为先。

王贵生今年56岁,土生土长的驼泉村人。1974年,他高中毕业后在村里当了一名民办教师,1976年,他调离本村先后到纣王殿、东掌等5所山区学校任教。他通过进修获得了汉语言文学大专文凭,由于工作敬业,成绩突出,后来转为正式教师。2000年,淇县对部分学校进行合并,驼泉村小学也在合并之列,但是应大多数低年级家长要求,学校暂时保留了驼泉村小学的一年级和二年级。在村民的一再请求下,王贵生重新回到了驼泉村小学,一个人撑起了学校的一切。

如今驼泉村小学只有20多个孩子,为便于管理,学校采取了复式班教学。在孩子们眼里,王贵生既是爹又是妈,更是他们追求梦想的领路人。

(王老师吹口哨上体育课,同期声 约15秒)

由于是“光杆司令”,王贵生不但教语文、数学,还要教音乐、美术、体育。

(课堂上 王贵生老师教学生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同期声   30秒):   

采访 王贵生

(同期声)开音乐课因为我不懂乐理知识,我不会开歌,我就走出去,到别的学校,到乡中请音乐教师教我,我会了以后回来再教学生,再辅导学生。

    王贵生是个热心人,为了学生他什么都可以做。

(王老师辅导智云学习镜头)这个女孩叫王智云,今年上四年级,本来上三年级时就该到东掌村中心小学去上学,但由于天生残疾,只能辍学在家。王贵生知道这件事后,让她留在驼泉村小学上课,自己主动承担起了她三、四年级的全部课程。     

采访:王智云的母亲

(同期声)天不好了王老师往家送她,学习紧了,王老师来家教她,我们全家对王老师感激不尽。

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王贵生从外校借来电视机和影碟机尝试开展多媒体教学,在学校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他自己投资4000多元买来电脑,开始学习打字、制作教学课件。他还在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怎样指导小学生修改作文》、《读写结合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等论文并在全国性杂志上发表。

王贵生原来也有一个幸福的家,但繁重的教学任务让他欠家里的太多太多。患病的妻子因耽误了治疗不幸去世。自己的儿子患有精神抑郁,他没有时间照顾便把他送到了精神病院。别人的地一年种两季,为了学生,他家的地一年种一季,因为春耕他没时间,秋种有假期。走进王贵生的家,家徒四壁,没有一件看着像样的东西。

采访村民王小改

(同期声)(王老师)提起孩子们,他家都不说了,一切啥都不说了,只顾着学校和孩子。

信念、坚韧、执着换来的是孩子们的好成绩。在县教育部门多次组织的小学统考中,驼泉村小学的成绩都在全乡名列前茅。谈起他的学校和学生,王贵生幸福无比。

采访 王贵生

(同期声)别看我们学校小,我们的义务教育普及率已经得到100%,全村没有一个孩子辍学!

(短片结束)

 

嘉宾访谈

 

主持人:

看完了短片,我们还深深地回味着王贵生老师所做的一点一滴。今天呢我们把王贵生老师请到了演播室,同时也请来了今天座谈的嘉宾:鹤壁市淇县教体局副局长、中学高级教师马学武。两位老师好!

主持人:王老师,我很想知道,你在山区一待就待这么长时间,是什么力量促使着你尽心尽职地忘我工作呢!?

王贵生:因为我生在山区,长在山区,是大山养育了我。山区贫穷落后,需要教育,需要教师。山区人民需要我、拥护我、信任我、支持我,所以我没有理由去离开他们,我只有尽心尽职忘我的工作,才能对得起父老乡亲,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主持人:你看啊,王老师,我们在采访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你有两次机会可以脱离清贫的讲台,是哪两次机会呢!?为什么没有换一个合适的工作呢!?   

王贵生:其实有三次,第一次是1977年,我在东掌学校教初中,当时是大队,大队计划提拔我当青年干部。第二次是1987年,1987年教育局计划调我到办公室写材料。第三次是1988年,有一位亲戚找我,因为当民办教师太苦了,太穷了,生活过不下去了,很多民办教师改行了,叫我去一家企业当办公室主任,我都以我不适应这个工作谢绝了。因为我认为,我离开了孩子,就等于我失去了我的精神家园,我于心不忍。

主持人:你看啊,王老师,我们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许多人说你为了孩子不顾家,甚至不要家,你对家有概念吗!?能谈谈你的家庭吗!?

王贵生:当过年的时候,人家都是欢欢乐乐的,我呢,我只有到妻子的坟头去哭泣,我上对不起老人,不是个孝子,对妻子我不称职,当父母我不合格,我愧对了家,我愧对了家,不过是我欣慰的一点,群众拥护我,我的教学成绩搞上去了,我复式班教学,一个人教了两个班,每年和乡里的各个单式班同等的去考试,同等的去排队,没在后头,都是前几名,优秀率都是百分之一百,及格率也达到百分之一百。虽然我愧对了家,但是我没有愧对我心爱的事业。

主持人:你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你最想说的心里话是什么!?

王贵生:我最想说的是,当一名教师不容易,当一名好教师更难,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果有来生,我还选择山区教育,继续我的平凡人生。

主持人:你好马老师,对王老师身上这种精神,您谈谈您的看法好吗!?

马学武:首先谢谢王老师,谢谢您为我们淇县教育、为山区教育所做的贡献。近几年来,淇县的教育事业,包括黄洞乡的教育工作都取得了大的变化,新的发展,这得益于有一支像王贵生老师这样兢兢业业、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王老师不仅为教育事业增光添彩,还使多名即将或者将要流失的山区儿童重返到学校,重新学习,使他们接受义务教育……,我认为在王老师身上,还体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默默无闻,追求教育大发展的献身精神。还体现到一种爱,这种爱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对生命的爱。

主持人:通过这期节目,我们对王贵生有了更深的了解,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波澜壮阔的人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山村教书匠,但他有着的美好精神家园,有着丰富的人生轨迹,从这个角度上讲,他是一个最大的富翁。我忽然想起这么一句名言:大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富翁,但他的每一个日子又苦又咸。好,感谢收看本期节目,下次节目再见!  

(备注:该节目于2010912日在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中播出,并上传全国远程网、全省远程网。)

 

 

 

 

《问心》作者:周鸣祥   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用时请注明出处   作者电话:13839206993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设计制作:老农  刘辉   刊头设计: 郑厚德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