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心》作者:周鸣祥

 

 

 

 

 

 

 

 

神笔妙手绘古城

   

神笔妙手绘古城


                 ---
记青年画家杨光印

   周鸣祥  王金萍  平桂君 石书萍
                          
   
这是一片有着数千年风光神韵的丰饶土地。淇水悠悠,

太行巍巍,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杨光印从这片土地上走来。

    1963年,杨光印出生于河南长垣的一个书香门第。1972年随父母到淇县定居。受父亲影响,幼年的他在书画方面就显示出超人的天赋。

    采访:淇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鹤壁市书协副主席    刘熙根

    【同期声】记得那是1976年的冬天,县里组织美术作者到开封观展,当时还上小学的光印随父亲前去,一路上他给大家画了好多人像速写,并且画谁像谁,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
    1982年,怀着对艺术的向往,18岁的杨光印迈进了河南大学的大门,在那里,他不仅系统学习了艺术系油画专业,在水彩、水粉、版画、环境艺术等领域也广泛涉猎。河南大学毕业后,他告别了大城市优越的条件,丰厚的待遇,回到了他熟悉而又热恋的家乡---古城朝歌。

     采访:青年画家   杨光印

    【同期声】 美无处不在。作为一个画家,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属于人民!应该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所以说,别人下海我上山,别人进城我下乡。我相信,只要认真对待艺术,不管什么样的环境,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充分利用上去,都可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这里的一切,杨光印太熟悉了。

    如果说以前只是感性认识的话,那么如今他要站在理性的高度赋予家乡新的内涵。他欣然地拿起画笔,用一条条优美的曲线,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尽情地抒发着心中的热爱。山、水、云、雾,花、草、日、月,姑娘、小伙,老人、小孩,在他的笔下都增辉添彩,给人以无尽美的享受。他陶醉在创作的愉悦中。这个状态他一直保持了20多年。

    采访:淇县县委常委 宣传部长  王海涛

    【同期声】杨光印对待艺术,对待生活非常认真。在艰苦的环境下,他能创作出那么多优秀的作品实在难能可贵。特别是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那种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精神,十分令人钦佩。我认为,他是新时期淇县文艺界的一面旗帜,也是25万朝歌人民的骄傲。
    生活,创作的源泉。

    思考,灵感的酝酿。

    灿烂的朝歌文化给了杨光印丰腴的艺术土壤,厚重的历史积淀使杨光印废寝忘食地咀嚼。固守文化传统的光印,在艺术的清水里泡过,在艺术的碱水里涤过,在艺术的热水里濯过。这些陶冶与修炼,成就了他自身与历史、与文化、与自然本体合一的意境。
    2004
116日至8日,在郑州美术馆,由河南报业集团、河南美术家协会、《漫画月刊》、河南新闻美术工委、淇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云梦风情书画展”。展出的130多幅作品中有60多幅为杨光印所作。杨光印的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和再现了云梦山、古朝歌的著名人物、山水风光和历史典故。

    专家称赞说:“这些作品以传统功力见长却不乏创造,重传统学养又不失现代人的胸襟,以丰富的笔致、厚重的色彩、整合的画面,表达了清逸淡远的超然品格和深邃、飘逸、流动的生命韵律之美。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传统精神与现代观念的完美融合。”

    采访:青年画家  杨光印

【同期声】我的作品,几乎是围绕着朝歌的山山水水进行创作的,这块的风土人情深深的吸引着我,这块的山不同于黄山那么秀美,也不同于华山那样俊美,它非常浑厚,很有底蕴,同时朝歌的历史,几千年的辉煌,对于我来说都是创作的源泉。  

谁云名胜仅天台,此地帘岩曙色开。乘兴登临遥极目,恍似二岛一蓬莱。云梦山,兵书一样的山。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鼻祖鬼谷子隐居授徒,培养出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尉缭等一大批军事家和外交家。

    如今,历史人物的身影早已远去,但历史并不将这里完全遗忘,每天每天,海内外游客都慕名而来寻幽探胜,看斑斓云色,听鸟鸣泉涌。杨光印的身影,也经常出现在这里。随后,这里的山色水光,连同它成长的历史,便融入了他的画卷。

   (杨光印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就是他血汗的凝聚,智慧的结晶。1997年,《鹤壁日报》连续刊出,1998年,华夏文化出版社又将它们出版。

    采访:淇县政协副主席 淇县文物旅游局党组书记    燕昭安

     【同期声】杨光印先生对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对朝歌古都,对家乡有着无比的热爱,你看云梦山景区山门的设计以及里面的军坛、将坛等这些雕塑设计和制作,而且还有云梦大草原,还有三十六计步梯等等,这些景观的创意,他都起到了很好的很大的作用。

    (杨光印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对云梦山神韵的准确把握。是他对云梦山进行过无数次凝视之后的创造,大气而又不失底蕴。

     采访:青年画家  杨光印

    【同期声】对景区山门的创意,当时,我想的最多的是如何把它和大自然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统一。所以,我就采用了几何图形和大块石头进行堆砌这种形式。色彩上尽可能用原色:石头色。整体形象上用的是夸张变形,高低不平,错落有致。看似不规则,其实有的像马,像骆驼,像龙,任凭人去想象,让人产生一种联想。改变了以往牌坊式,有规则的形象这些特征,在自己的创作风格上也是一个突破。
    (杨光印钢笔作品)杨光印的钢笔风景,重以学养入画,在强调线的韵律节奏、主体层次的构成中,融入了音乐的回荡美感,使画中的线条以情调、韵致见长,写意象而不写具象,写精神而不写景物之逼真。

    采访: 河南省青年美术协会副主席  田海军
   
【同期声】 今年有幸和光印同学一块到西藏,参加团中央举办的“中国走进西部”大型画展。这是20年以后第一次看到光印的钢笔画,反映了淇县的山山水水,看了以后非常震惊。这种钢笔淡彩,他是在原有的传统的钢笔画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一种新的表现方法,在整个业内使大家耳目一新。
    走进杨光印的家就走进了一个艺术展厅。里里外外,楼上楼下,要么是形态各异的根雕,要么是大大小小的瓷器,要么是一幅一幅的画作。杨光印就象蜜蜂采蜜,把大自然的精华收集到这里,然后经过反复的思考、酝酿、加工,把纯净的、美好的东西再给予这个世界。

    采访:青年画家   杨光印

    【同期声】画家的天职就是画好画。一是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二是要传播美学理念,让人们对美学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三是要有一个淡泊名利的心态,耐得住寂寞。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这些话,是杨光印的肺腑之言,也是他成功的宝典。

    无论如何,作为画家,他是成功的。仅仅这些年,他的作品就曾多次在省内外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金秋》获得了全国工艺、美术书法作品展特别金奖。《路》入选《世界美术集》。《许穆夫人》、《静静的云》获省美展一等奖。《兰花》获省美展二等奖。《小巷》获“河南省五四文艺奖”三等奖。《连环画教学》获省教育论文大奖赛一等奖。国家级杂志《美术》一次性刊发他的钢笔速写《天梯》、油画《远方的雷声》、《云梦之春》三幅作品。

    采访:河南报业集团《漫画月刊》杂志主编   王 林

【同期声】他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富有这种气势,还有云梦山顶草原的一种宽阔,一种空灵在里面。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属于世界的。我希望光印能沉下来,再多研究一些跟淇县、鬼谷文化有关的,更加体现一些中国文化的底蕴。可以说,光印也会成为一个国内外有名的画家。我坚信,光印的艺术会传播到全人类。
    杨光印是勤奋的,仅仅从1996年开始,他创作的写生作品就有600多幅。如今,杨光印又是执着的,他扎根基层,仍在孜孜不倦的耕耘、创作。也许有一天,就像向日葵属于梵高,睡莲属于莫奈一样,人们也会把古朝歌赋予他。

(备注:该片于2007年入选全省远程网。)

       

 

 

 

《问心》作者:周鸣祥   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用时请注明出处   作者电话:13839206993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设计制作:老农  刘辉   刊头设计: 郑厚德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