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心》作者:周鸣祥

 

 

 

 

 

 

 

 

太 行 情 结

  

太 行 情 结

 

——记全国拥军模范、全国绿化模范、全国劳动模范靳月英

李树长张贺勋 周鸣祥 王金萍 平桂君

 

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黄洞乡鱼泉村,有一位82岁高龄、50年党龄的老英雄、老模范。她身居大山,胸怀全局,几十年如一日,不懈追求,无私奉献,为家乡、为教育、为军队、为群众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她半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中,曾100多次受到党和政府的嘉奖。先后4次赴京参加全国表彰大会,受到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她的事迹两次被编入中学生教材,成为亿万人敬仰和学习的普通共产党员的楷模。 

她就是全国拥军模范、全国绿化模范、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靳月英。

 

                          太行 情 结

——记全国拥军模范、全国绿化模范、全国劳动模范靳月英

 

 

1942年,那是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靳月英和丈夫一道参加革命。靳月英组织带领群众抬担架、救伤员、送军粮、做军鞋。为把有限的粮食省下来送到部队,她几年中没有吃过一口白面,全靠山野菜、地瓜藤填充饥肠;为给子弟兵做棉鞋,她掏空了家里的破棉被,又掏空了棉裤里的棉花,自己却把野草缝在棉裤里抵御严寒……

1947年,靳月英的丈夫冯清海在一次战斗中为掩护首长杨贵同志及其战友壮烈牺牲。

(杨贵陪同靳月英为冯清海烈士上坟,靳月英痛哭)

年仅24岁的靳月英化悲痛为力量,领着刚满8个月的儿子小锁,把对丈夫的爱延续到人民子弟兵身上,与人民军队结下了割不断的深情。

采访  靳月英

(同期声)咱啥时候也不能忘了子弟兵,在前方苦呀,要不是他们站岗放哨,咱在后方啥也干不成。

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靳月英几十年如一日,每年都要为军队办实事办好事。每年“八一”节,她会买来毛巾、背心、衬衣、保温杯、矿泉壶等物品寄送给部队或亲自送到子弟兵手中。据当地民政部门统计,自解放以来,她向部队送、寄的慰问品有1万多件,折合人民币10万多元。

为这10万多元,一个带着孩子生活的山村妇女,除了从每月的抚恤金中省些外,不知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春天,靳月英用那布满老茧的手在砂石坡上、石头缝里,一点点的采集中草药;夏天,靳月英翻山越岭,在一棵棵槐树上摘槐米;秋天,靳月英提上篮子沿着山路采野果;冬天,她又拿上镰刀把满坡满坡的草割成堆、堆成山。为此,她从树上掉下摔伤过腰,也曾从山崖上摔下,导致左臂骨折。

在鱼泉村,每年新兵要走的日子是靳月英家里最热闹的时侯。她把新兵拉到自己家里,亲亲热热地请他们吃顿饺子,再塞给他们几十块钱,让他们到部队好好干,别想家。新兵走了,她还常常到新兵家里走走看看,帮助解决些困难。

新兵李俊清的爷爷奶奶常年有病,他是流着泪去当兵的。靳月英为了让他安心,就三天两头地往他家跑,送点米、面、点心。后来,靳月英又到集市买了头圆滚滚油亮亮的小猪送到俊清家,让他家把猪养大后卖点钱看病。

同李俊清家一样,鱼泉村58户军属,谁都能谈上一串串发生在自己家的“ 优抚专员”的故事。

(第一个章节完 音乐加画面延长淡隐)

 

靳月英在本村多年担任村干部。五、六十年代,她带领群众开山劈石,垒砌梯田、开沟挖渠,靠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用4年时间,在荒石滩上开垦出了300亩平展展的水浇地。

采访  鱼泉村老农

(同期声)这一片以前全是石河滩。靳月英动员我们组织劳力,把它利用起来全部整成水浇地。她带头组成了一个突击队,为了鼓大家的劲,(她喊的口号是)干干干,冲冲冲,过年一定上北京。

19595月,36岁的靳月英第一次走出山门,到首都北京参加了全国军烈属、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中央领导的讲话,使她把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宗旨牢牢地根植于灵魂深处。

山村的生活条件很艰苦,靳月英的日子也很清贫,但她时刻惦记着那些贫困户、五保户。逢年过节,她都要挨家挨户去照看。就是平时,地里拔下几棵菜、山上摘下几粒果,也要拐个弯,为困难户送一些。村里有两个没儿没女的“五保户”,一个叫邢闫氏,一个叫牛软梅,靳月英像亲人一样悉心照顾了她们一二十年,直到为她们养老送终。              

1985年的春节快到了,靳月英准备了白菜、粉条、点心,又拿出儿子给她买衣服的钱,去看望村里的五保户,孩子们想不通。

采访  靳月英的孙媳

(同期声)有一次和奶奶沤气,说她光顾别人,不顾自己。奶奶就说,你爷爷为革命把生命都献出去了,他图个啥?咱是共产党员,党员就要为人民服务,别人有困难,咱不能不管!

鱼泉村地处深山区,一些人想致富没门路,靳月英就从当地实际出发,用政府发给她的补助金和劳动收入买来小鸡和猪娃,送给困难户发展家庭养殖业。在靳月英的帮助下,这几家都走上了勤劳致富之路,有的还盖起了新瓦房。

靳月英还非常关注邻里小事,谁的心里有解不开的疙瘩,谁和谁拌两句嘴,她都会挂在心上,出面解决。

采访  村民

(同期声)靳大娘只要听说谁家拌嘴了、嚷架了,她都过去,来那儿给人家评评理,解劝解劝,也就不吵了,大家都很尊重她,邻里关系相处的都很好,俺村还是市里的文明村。

(第二个章节完 音乐加画面延长淡隐)

 

靳月英一辈子尝够了没文化的苦,所以对山村教育她时刻挂在心上。每逢教师节,靳月英总是要带上慰问品,送给学校的每位教师,勉励他们好好工作,为山村培养好人才。

采访  鱼泉学校教师

(同期声)靳大娘时常关心我们,用精神鼓励我们,扎根山区、教书育人。我们要在这儿尽心尽力,教好学生。

对村里的孩子们,靳月英经常给他们讲革命故事,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尽快掌握建设山村的本领。

1980年春天,鱼泉村的这所学校破旧漏雨,村里决心翻修扩建,但因缺少资金,建校几度停工,学生只能在室外的操场上上课,每逢阴雨天孩子们就停课回家。靳月英心急火燎,她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最后让儿子把自己存放多年的寿木板卖了270元,全部送给了学校。

1984年秋天开始,连续四年,靳月英坚持到数公里以外的山上割草。她每年能卖草3000多公斤,她把卖草的钱买成笔记本、铅笔、毛巾、茶缸等,全部送到学校和老师手中。

2001年,鱼泉小学有四名学生因交不起学费面临退学。再苦不能苦孩子,靳月英把手里仅有的200多元送到学校,解决了孩子们的上学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靳月英共资助了20多名中小学生。

靳月英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她像阳光,为山区教育播撒着温暖。她像雨露,滋润着山村教师的心田。

(第三个章节完  音乐加画面延长 淡隐)

              

                   

太行 情 结

——记全国拥军模范、全国绿化模范、全国劳动模范靳月英   

 

 

19848月,年逾花甲的靳月英第二次走出山村,到首都北京参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双先大会,受到李先念、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看着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党和政府给她的荣誉,靳月英的心又一次受到了震撼,思想认识再一次发生飞跃。

采访 靳月英

(同期声)我那一年61了,村干部不当了,我还是个党员,干部能退休,党员可不能退休,我还得给党增光。我想搞一片绿化林,搞成了,群众绿化就有信心了。

这是怎样的一座荒山啊!到处是裸露的岩石、陡峭的山壁。别说一个年逾六十的老太太,就是年轻人上山栽树,难度也可想而知。靳月英却没有屈服,她用信念和执着栽活了一片片树木,染绿了一片片荒山,为自己的人生涂抹了重重的一笔。

黄洞乡的山水见证着靳月英的付出。多少年来,在夺丰水库两岸的荒山上,靳月英用她那单薄、瘦弱的身躯和荒山较起了劲。陡峭的山坡一镢头下去只是一个白点,但靳月英不泄气,她跪在地上刨,趴在地上挖。树坑终于被她一下下“啃”下了。山上的土少得可怜,挖好的树坑没有土不能栽树。靳月英就背着箩头从石缝中一点一点抠土,再一把一把填在坑底,用石头在四周砌上边。靳月英绿化荒山的地方离家有两公里还要多,为节省时间,她带上干粮和水壶,中午就在山上度过。逢上阴雨天,她就躲在自己建造的石屋里歇上一歇。

采访 村民

(同期声)那一次我去淇县赶集,碰见靳大娘就在这个山坡上,低着头弯着腰挖坑栽树。我笑了,我说你在这石板上还恁些石头,没土能栽活树?她说,挖的深点,挑上些土,再挑上些水,就能栽上树。

雨季来了,她开始买树苗栽树。每栽一棵树,靳月英几乎是一步一跪、一步一挪地从几十米的山坡下把水一桶一桶提上山。山高坡陡,人和水桶一块滚下山坡是常见的事。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靳月英不停地挖坑、填土、栽树、浇水。一人干不完,她就带领全家人干,发动乡亲们干。用坏了多少镢头、多少箩筐、多少水桶,谁也说不清楚。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终于感动了荒山,200多亩绿化林郁郁葱葱、青翠欲滴,成为水库岸边一道靓丽的风景。带着对丈夫的深情和对山村的热爱,她为这片林起名叫“八一林”。

“八一林”成功了,靳月英又在村里组建林业队,在山上栽种经济林。她要让荒山变成宝山,变成花果山。从此,黄洞乡千百年沉寂的荒山上出现了人影绰绰,挥镐舞锨,刨土掘石,争栽林木的热闹场景。

十几年时间里,靳月英带领林业队共在7座山头1000多亩荒山上栽下了10万多株果树,其中有苹果、花椒、柿子、石榴、杏、桃、梨等。如今这些果树已经挂果。每到收获季节,硕果累累,大山上飘荡着诱人的果香。靳月英还在经济林下套种了花生、绿豆、红薯、芝麻等农作物,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靳月英的经济林收入加上农作物收入每年都在5000元以上。而这些收入靳月英分文不留,一些用来扩大绿化面积,一些用来慰问军队、支持学校,一些用来救助贫困农户。

(展示靳月英经济林画面配加音乐)

有人算过一笔账:十几年来,靳月英栽树抠、挖的土,垒树坑搬运的石头能装满6000多辆4吨重的大卡车,相当于搬走了一座小山。

一个人的形象是灵魂、躯体、行为的总和。一个闪光的形象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同时也在感染很多的人。1995年春天,淇县上下10万名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靳月英,绿化太行山。经过几年的努力,淇县的荒山绿化工作一下子挺进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行列。

(云梦山下绿化林画面 配加音乐)

1999年,共和国50周年庆典,靳月英做为全国绿化劳模第三次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了江泽民同志的亲切接见。靳月英太兴奋了,绿化荒山的信心更坚定了。

2000年春天,78岁的靳月英在一次劳动中腰椎骨折,党和政府把她送进了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这是她一生中享受的最高待遇。

英雄住院了,社会各界纷纷前去看望。一束束鲜花,一句句问候表达着人们对她的崇敬与仰慕。和靳月英有着特殊感情的原国务院扶贫办主任杨贵来了,历经了半个多世纪,两位老人的手紧紧的拉在了一起。他们回忆着,叙说着,泪水一次次溢满了眼眶。

病床上的靳月英仍做着绿色的梦,一直念叨着山上的树。哪一片山还没有绿化,哪一片树还没有浇水,哪一片林子里的草还没有铲除,她都一清二楚。她几次试着站起来要提前出院,为她治疗的医生、护士无不动容,肃然起敬。向靳月英学习的高潮在医院里迅速掀起。两个多月过去了,靳月英奇迹般的站立起来了!病房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那年“五一”节,靳月英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载誉归来后,靳月英倍受鼓舞,她说,只要活着,就一直干,直到把家乡的荒山绿化完。

2003年,为荒山绿化做出巨大贡献的靳月英荣膺第七届地球奖。靳月英精神不仅仅感动了淇县,感动了河南,也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

(靳月英坐客河南电视台画面)   

为了让靳月英精神永传后世,淇县县委、县政府在她的绿化林里建造了 “八一纪念亭”。在鱼泉村建造了“靳月英荣誉室”。淇县县委还组建报告团,在全省各地巡回演讲靳月英的先进事迹。

(第四个章节完  画面加音乐延长 淡隐)

她没有惊人的豪言壮语,却用最朴素的爱民、为民思想留下了一种不朽的精神;她没有高深的文化,却用那粗糙的双手在大山上书写了壮丽的篇章;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一颗滚烫的赤诚之心为党和人民奉献着。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而她却时时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走在时代最前列。

这就是靳月英,伟大与平凡交织,普通与崇高叠印,不以善小而不为,好事实事做了一辈子。

这就是靳月英,一山一石,倾注恋乡之意;一纸一笔,表达重教之心;一针一线,紧连拥军之情;一草一木,显示绿化之志。

河南省文艺采风团歌唱靳月英:(同期声)我们都在传颂你呀靳月英,你有一颗赤诚的爱民心……

原河南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南丁看了靳月英的绿化林颇有感触,他说:理想没有跌落,英雄尚在人间。我在呼吸没有被污染的空气,在读一首非常纯粹的、纯净无比的长诗。任何人,在靳月英精神面前都能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

中共中央侯补委员、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在谈及靳月英时非常激动,他说:靳月英的精神是我要学习的,也是大家都要学习的。我们要实践党的宗旨,让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过上好日子!

国务院副总理、原河南省省委书记李克强对靳月英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我很受感动,在石头缝里能够种植这样大密度的树,是要付出相当艰苦努力的,也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出靳月英几十年来的主要荣誉 上滚字幕)

采访  靳月英

(同期声)我就做了这一点成绩,党都却给我恁高的荣誉,我很有愧。我还得好好干,还是这句话,党员没有退休的时候,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活一天,干满两晌。

青山不老,丰碑永存。楷模引路,万众相随。

靳月英,这个朴素而又闪光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功劳簿上,她所托起的太行精神将永远生辉,光耀华夏。

   (备注:2005年,该电教片荣获全省电教作品评比一等奖,全国“红星杯”电教作品评比优秀奖。)

       

 

 

 

《问心》作者:周鸣祥   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用时请注明出处   作者电话:13839206993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设计制作:老农  刘辉   刊头设计: 郑厚德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