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歌

 

   

 

八面来风 - 中国“软实力”的核心
中国“软实力”的核心
郭松民
作者:郭松民  加入时间:2011-4-27 9:08:08  点击:
19711026,中美上海公报谈判之后,乔冠华送基辛格博士前往首都机场。此时他心中藏着一个秘密:联合国大会刚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驱逐台湾当局的决议。
尽管周总理为了照顾客人的心情,叮嘱乔冠华先不要告诉基辛格,但乔冠华还是忍不住和基辛格开了个玩笑,问他中国什么时候能够进联合国?基辛格说最快也要到明年尼克松访华以后,乔冠华闻听哈哈大笑。基辛格上了专机看了电报,才明白乔冠华的笑大有深意,他双手捧头,懊恼了很长时间。
重提这件发生在40年前的旧事,是因为“中国软实力”目前成了热门的国际话题。在我看来,没有什么能够比重返联合国更能证明当时中国的“软实力”了。不仅当时的美国最高外交当局深感意外,连中国自己也感到意外。用毛泽东的话说,这就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非洲的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靠的就是中国在世界上的道德感召力。
“软实力”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约瑟夫﹒奈教授最先提出的。他认为,一国的综合实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力量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历史经验证明,凡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纵横捭阖的国家,历来都是两种势力兼具的国家。
“软实力”通常表现为一国在国内外的政治动员能力,即对国内外“硬实力”的调动和使用能力。目前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是:只要经济上去,“软实力”就可以自动提高。可事实并非如此。典型的例子就是苏联。苏联的军事力量可以和美国分庭抗礼,经济实力也强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然而对内无法充分唤起民众的认同,对外连“华约”盟友也离心离德,最后的结局是国家解体。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无论生存、发展还是崛起,都离不开“软实力”的支持。一旦“软实力”被严重削弱,无论她还有多少“硬实力”,都无法逃避衰败的命运。
中国加入联合国的时候,在“硬实力”方面,远远比不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但却拥有了甚至使它们相形见绌的“软实力”。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新中国出现在世界的东方之后,不管对内还是对外,都坚持贯彻了社会主义的原则和理念。
对内,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向国民提供了免费及低廉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大幅度降低了文盲率,使人均寿命从35岁上升到66岁,消灭了吸毒、卖淫等社会丑恶现象,并保持了干部队伍的廉洁,赢得了国民真心实惠的拥戴。
对外,一贯主持正义,从不拿原则做交易,在提供援助时,不谋取狭隘的民族私利,正如当时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所言:“历史上西方人在非洲建铁路,都是为了掠夺非洲的财富,而中国人则完全是为了帮助我们发展民族经济。”
这样的内外政策,使得中国在国内外都是“得道多助”,具有了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
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即一方面人们强烈地希望中国能够重振自己的“软实力”,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贬低甚至妖魔化中国的社会主义传统。
我想问,如果否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传统,我们还能靠什么来支撑中国的“软实力”呢?靠中餐、功夫、章子怡,肯定是不够的,没有谁会因为爱吃烤鸭就在联合国投你一票。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古典文明虽然不乏亮点,但晚清以来的历史证明,古典文明对内无法唤起民众,对外无法抵御外侮,虽然其精华可以成为“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软实力”的核心,只能是社会主义。
必须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是一种普世价值。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主义政党和劳工运动的压力下,其国内政策也吸收了很多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具体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其普遍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观念则是相同的,那就是要保护普通劳动者的权利和利益。
社会主义在中国有着辉煌的历史,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认真研究中国的社会主义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中国才能在国际社会中独具魅力,具有无可比拟的“软实力”,这应该是我们时代的伟大课题。



 

 
     
中国“软实力”的核心

淇县之窗《今日朝歌》   主持人:贾振君     电话  0392-7222204   电子邮箱: zgfhz@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淇县之窗老农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