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歌

 

   

 

民俗民风 - 朝歌大锅菜/杜永沛
朝歌大锅菜/杜永沛
杜永沛
作者:杜永沛  加入时间:2011-6-2 9:55:45  点击:
朝歌大锅菜
 
豫北农村,娶儿嫁女称为红事,殡葬办周年称为白事。办红事也好,办白事也罢,事没有饭大,饭吃挨实了,事就办圆了。
红白事吃什么,吃大锅菜。
办事了,主家请来几个手脚麻利的精壮汉子。汉子们口叼香烟,挖坑的挖坑,和泥的和泥,砌砖的砌砖,不消一顿饭工夫,就盘好锅台,五六双手抬起一口口径一米七的广口大铁锅,哟嗨一声,嵌入灶口,火算安置搁结了。
具掌发烟,分活。有上案剁肉切菜的,有刷锅担水的,有烧火看锅的,有洗菜择菜打杂的…….各就各位,砰砰擦擦,忙着做起大锅菜。
大锅菜的原料有:皮渣、肥肉片、红肉丸、白肉丸、红豆腐、白豆腐、粉条。蔬菜则随时令定夺,春天一般是黑豆芽、黄豆芽、洋白菜等;夏秋一般是青椒,豆芽,冬瓜;冬天一般是大白菜,蒜薹。另有各种调味品:盐、胡椒粉、味精、鸡精、香油、酱油、醋、姜、葱、花椒、茴香、蒜等。
大锅菜里唱主角的是皮渣。大锅菜,皮渣带。没钱割肉,皮渣来凑。喝汤喝味,吃菜吃渣。好皮渣大火滚不糊涂,嚼起来像吃猪蹄筋,香滑劲道。赖皮渣一下锅就散架,盛到碗里豆腐渣,吃到嘴里松不嚓,半道街都是埋怨声。所以,主家也好,具掌也好,在蒸皮渣时,慎之又慎。
蒸皮渣时具掌亲自下手,主家在一边监督。地道的皮渣,需用纯红薯粉条,红薯淀粉。主家派人到山里买来纯红薯粉条、红薯淀粉。蒸皮渣时,粉条和淀粉有严格的比例,所以粉条、淀粉必须过称。称好粉条,厨师吆喝声上火。担水的往大锅里倒水,烧锅的架起劈柴,开始烧水。氺滚了,把粉条丢进大锅,名曰浆粉条。就是把粉条放在开水里,煮一会,煮软。浆好粉条,捞到缸盆里,趁热,勾淀粉,加肥肉丝、盐、味精、十三香、葱花、姜丝、搅拌均匀。上笼,摊匀实,封笼。俗话说,烧不死的孙猴蒸不烂的渣,是说皮渣不好熟。所以,蒸的时候要用劈材大火猛烧,一个小时才能蒸熟。
在蒸皮渣的同时,案上老师儿挥舞银刀,砰砰啪啪,切肉片,剁肉馅。炸红肉丸、红豆腐,汆白丸。洗菜,择菜。
烧锅的看一下表,喝声:“中了啊!”于是停火,捂锅。再喝声,“起笼!”过来几个帮手,哟嗨一声,抬起大笼,只见白雾弥漫,渣香四溢。主家,具掌看一眼渣的成色,掂刀戳一块,放到嘴里尝一尝,脸上突然绽放笑容,喝声,好渣,好渣。
看看日头半晌,具掌吆喝:熬菜,熬菜。灶台旁,鼓风机嗖嗖吹,灶膛里,火苗子呼呼跳。氺开了,具掌扯着喉咙眼咋呼:---下皮渣,----下红丸,---下白丸,---下肉片,---下红豆腐,---下白豆腐,---下菜。就上来两个膀阔腰圆的小伙子,手里各攥把平头铲,把铁铲插进锅里,嗨嗨猛翻。翻锅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良心活。一锅菜,少说也有几百斤,要不停翻动,这样,菜才不会糊底,皮渣,肉,豆腐,菜,调料才会均匀,一锅才能从开始吃到最后吃,从锅口到锅底一个味。
翻锅小伙大汗淋漓地翻江倒海,嗨嗨地翻,具掌不停的喊,下豆芽,下葱花,下酱油,下盐,下味精,下香油……具长说,停火,停火。然后,拿把铁勺,舀点汤,放在口里砸吧砸吧,说,可中!
大锅菜熟了,半道街都是香味。
日头正了,高音喇叭喊,老少爷们,有礼的,来吃饭了啊!村里的男女老少,嗅着大锅菜的香味,络绎而来。
火上的人在锅台边站开,手握铁舀子,一碗一碗地盛,前一拨人堵住了嘴,后一拨人来了,打发了后一拨人,前一拨人碗见了底,又上二轮了。
人们找个空地方,随便往砖头石头树轱辘上一坐,吃开。一碗二碗不说话,吃到第三碗,人们才开始品味。
好菜!


 



 

 

 
     
朝歌大锅菜/杜永沛

淇县之窗《今日朝歌》   主持人:贾振君     电话  0392-7222204   电子邮箱: zgfhz@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淇县之窗老农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