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歌

 

   

 

民俗民风 - 看电影/贾振君
看电影/贾振君
 
作者:   加入时间:2012-9-3 11:20:02  点击:
小时候,看电影是一件最开心的事儿。只要哪天晚上放电影,村里一准会像过节一样热闹,大人也一准会强迫自己的孩子午休会儿,把一双小眼儿睡得明晃晃的。而且当天的课堂出奇地静,捣蛋鬼们也都安分守己了,再头疼的作业也会做,平日威严的老师也特别开恩,提前放会儿学,让孩子们去占地方。
最早看的片子是黑白片,国产片有《铁道卫士》、《烽火少年》、《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海霞》、《大浪淘沙》,进口片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有前苏联片《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东欧片《海岸风雷》、《多瑙河之波》,前南斯拉夫片《桥》、《瓦尔特保卫沙拉热窝》,朝鲜片《卖花姑娘》、《原形毕露》、《宁死不屈》,越南片《森林之火》等,当然最过瘾的还是《打击侵略者》、《侦察兵》、《渡江侦察记》、《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奇袭》、《英雄儿女》、《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这些战斗片,直到现在,我听到王成的那句“我是851,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仍热血沸腾,潸然泪下。
电影放映员一般是派饭,不论派到谁家,一律给予亲戚一样的待遇,拿烙馍和鸡蛋卤捞面条招待他,大人小孩还会热情地帮助他爬树挂银幕、安喇叭、扯电线、抬桌子,他们也几乎成了名人,村中的男女老幼没有不认识他们的。所以那时很多同学的理想就是长大后当电影放映员。
村里当然不会经常演电影,想看怎么办?只好隔三岔五往外村跑。有一次下午放学,同学明海说马庄有电影,去不去?消息可靠吗?绝对可靠,我叔叔串亲戚打那儿路过,亲眼看见挂着银幕。当然去了。有十几里哇。怕什么?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不是都走过来了。吃饭不吃了?吃饭肯定误事儿,拿块馍得了,我们边走边吃。一路上,不断有人加入,到马庄时队伍竟发展到五六十人。
到外村看电影有很大的盲目性,事先根本不晓得放什么片子,往往跑十里八里的却是看过的旧片子,没有办法,只好再温习一遍,据不完全统计,《地道战》先后看了12遍,《渡江侦查记》11遍,《白毛女》10遍,《杜鹃山》9遍,《海港》7遍,《决裂》4遍,战斗片还好,百看不厌,戏曲片就不行了,像《朝阳沟》、《花为媒》、《追鱼》等片,哼哼哈哈,剧情简单,节奏太慢,看着看着就打起瞌睡来。那天,我们去三海村看,电影散场,归途半道上,一看人马不对劲儿,缺少几个哥们儿,再回去找,电影机下的草垛上竟横七竖八地躺着好几位,赶紧叫醒,去追赶大部队。
看电影有时还会挨竹竿。一个村子放电影,定是千人空巷,再加上邻村的,往往人山人海,离不了拥拥搡搡,场面混乱,有时把放映的桌子都挤歪了,这就需要维持秩序。村里的基干民兵就承担了此项任务,对付赤手空拳的群众当然不能动枪,但竹竿还是少不了的。只见一二十个青年民兵,每人手持一支丈余的竹竿,来回巡视,那里若有点风吹草动,或者谁的个头高,挡着后边的视线了,就听见啪啪啪的敲打声,而且一准对着脑袋,常来常往的老江湖们没有几个能幸免的。
为了看电影,一夜跑过三个地方。那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首演,听说孙悟空会七十二变,还会翻筋头云,一个筋头十万八千里。我们当然不信,要亲眼见证,听说泉头村放此片子就去观看,可是电影刚开演遇到停电,那时停电很平常,往往一停就是一个晚上,又听说泉头跟铁路工区跑片儿(电影拷贝对换放),我们又向铁路工区进发,但人家在小礼堂演,不对外。还好,他们又提供一条线索,工区也跟化肥厂跑片。我们又一路撵到化肥厂,虽已放映一半,但总算见识了孙大圣的本领。
这还不算最倒霉的,最可气的是有时跑上十几里,却跑个白搭,原来是消息误传。刚开始不死心,待把那个村子的大街小巷摸了个透,才算相信,来时还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回去时一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疲沓沓的,脚步都迈不开了,可后续部队仍源源不断地赶来,他们问,有电影没?有,今天开演早,已经结束了。什么片子?“英雄白跑路。”有人说,不看也罢,肯定还是中国胜外国败。那时不大懂,早把“国军”也视为外国人了。少不了有几个捣蛋鬼报复该村,他们公然在村口的大路上拉屎,而且命令众人:全体注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要放空枪,摆一个地雷阵,看他们明天怎么过?碰到村口有“敌人”时,免不了与他们干上一架,出出气。
 



 

 
     
看电影/贾振君

淇县之窗《今日朝歌》   主持人:贾振君     电话  0392-7222204   电子邮箱: zgfhz@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淇县之窗老农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