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歌

 

   

 

民俗民风 - 生活用具选介/杜永沛
生活用具选介/杜永沛
 
作者:杜永沛  加入时间:2014-4-23 16:04:03  点击:
一、家具
解放前,村民受经济条件限制,家具很简单。富裕人家,主房正门后墙放有条几、方桌,方桌两边放一对太师椅或一对菩斗椅,另有小低饭桌、小板凳等。卧室放置有柜橱,柜橱之上放置柜子,另有木箱、梳妆匣。睡床一般是木制大床、木制小床,个别村民有雕花顶床。贫困村民家有方桌、低桌、小板凳、木墩、麦秆墩等;有的甚至家徒四壁,睡床是土炕、地铺。
旧时家具为木制,选材为本地硬杂木,如榆木、槐木、椿木、楝木、柏木等,做工较为精细。一些旧家具,已有几百年历史,现在仍能使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家具虽为实木,但是,选材不好,多为杨木、桐木,且做工粗糙,样式简陋,种类主要有方桌、圆桌、椅子、橱柜、立柜、平柜、大床、凳子、小杌、长板凳,现在,已经多破损,无法使用。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一些高档家具,诸如沙发、大立柜、组合柜、席梦思床、床头柜、写字台、梳妆台、饭桌、椅子。这个时期,家具已经工业化生产,虽然样式新颖,但板材多为合成板,造价低廉,易变形,好看不受用。而今,实木家具价格昂贵,一把椅子,一张桌子,一只柜子,动辄要数千、数万元,普通村民根本买不起。家具多为合成板材,但是,质量和使用寿命,较前已经有所提高。
 
二、照明工具
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村民使用的照明工具非常落后,一般为油灯。油灯分为植物油灯、煤油灯。植物油灯用蓖麻油、菜籽油做燃料,陶制,加入油,放入棉线做的灯捻。夜晚将灯捻点燃,通过灯捻燃烧植物油来照明。植物油灯亮度低,耗油多,建国后,村民已经不再使用。民国年间,出现煤油,当时称“洋油”,用煤油做燃料,制成照明灯,亮度高,耗油少。煤油灯多为自家加工,用小玻璃瓶、铁片、棉线即可制成。另外,商店里出售汽灯、马灯、罩灯,也是用煤油做燃料,这些等亮度高,耗油量大,多为机关、学校等集体单位使用,村民家庭很少使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由于村里出现使用柴油的农业机械,如拖拉机、柴油机、发电机等农业机械,一些村民将废弃柴油收集起来,制成柴油灯,之后,还出现过电石灯,俗称“嘎斯灯”。电石灯的发光原理就是利用电石(化学名称为碳化钙,外观为灰色、棕黄色、黑色或褐色块状固体,是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与水反应生成乙炔,点燃以后乙炔燃烧发光。电石灯亮度高,但有一股臭味。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村民开始使用电灯,但是由于当时经常停电,所以,煤油灯一直在使用。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淇县建起电厂,煤油灯才停用。与油灯同时存在的还有蜡烛,蜡烛虽然明亮,但价格昂贵,除了春节,村民很少使用。从开始使用电灯照明,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村民一直使用白炽灯,后来出现电棒,即荧光灯。现在,多使用省电、照明效果好的节能灯、LED灯。
 
三、计时工具
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村民很少使用计时工具——钟表。村民计时的办法主要依靠土办法,白天看太阳,根据太阳的位置,确定早起、上午、下午、前半晌、后半晌、傍晚等时间段;晚上则根据某个星宿的位置,如银河、月亮、“参儿”等,确定前半夜、后半夜、五更等时间段。另外,还根据公鸡打鸣遍数确定时间,如公鸡叫头遍为四更,叫二遍为五更。村民使用上述方便确定时间,安排生产生活。但上述方法受自然条件制约,而且不够准确。有些时候,需要准确计时,比如蒸馒头,村民就采取燃绳、燃香计时方法,这叫以具体事物计时。即取一段蒿绳、一根香,待绳或香燃尽,馒头就蒸熟了。所以,旧时有一眨眼工夫、吃顿饭工夫,吸袋烟工夫等说法。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部分村民开始使用马蹄表,之后,时兴座钟,现在,机械表已经很少,村民家中,大部分使用电子表。上世纪八十年代,戴手表成为时尚,尤其是年轻人。当时,主要品牌有上海手表、宝石花手表、天津手表、海鸥手表等。青年人定亲结婚,都要赠送手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流行电子手表。进入2000年后,戴手表已经不再时兴。现在的电视、广播、电脑、手机都有显示时间功能。
 



 

 
     
生活用具选介/杜永沛

淇县之窗《今日朝歌》   主持人:贾振君     电话  0392-7222204   电子邮箱: zgfhz@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淇县之窗老农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