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歌

 

   

 

社情民意 - 加强文化自信 再创魅力朝歌
加强文化自信 再创魅力朝歌
 
作者:陈金利  加入时间:2018-1-16 18:21:49  点击:

 加强文化自信   再创魅力朝歌

陈金利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确,文化就是一种“软实力”,一个地区要振兴,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优势,占领制高点,必须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作为精神支撑,而一旦失去自信,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我们的历史与实践可能会遭遇别人的污蔑和羞辱,甚至会面临来自我们自己的怀疑和否定。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余年薪火相传,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这些高度自信的文化积淀,才形成了中华民族讲仁义、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的优秀传统,铸就了我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

 

        我县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博大精深,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修建了卫国古城遗址公园,规划了赵家渠绿色文化长廊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解决有文化没承载、有文化没创意等突出问题。建成了规模宏大的朝歌书城和100多家村级文化室,再加上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使农村地区基本告别了文化资源稀缺的问题。

 

        政协领导也本着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挖掘,进行了很多有效探索,编撰了《古城古镇古村落古民居》、《历史文化名城——朝歌》等系列丛书。我县的各个协会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县作家协会节假日采风有声有色,主办的《印象朝歌》也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县书法家协会举办了“迎国庆”、“迎元旦”两次书展,群众参与度与日俱增;县摄影家协会开展的全域旅游摄影大赛,为我县的发展大局增砖添瓦;县戏曲家协会精心编排了家乡戏《许穆夫人》,让爱国女诗人赴汤蹈火的精神舞台再现;朝歌国学堂的汉服表演几乎伴随了我县所有的大型活动;《朝歌之声》朗诵沙龙的每周活动也进行的如火如荼。。。。。

 

        这些都是我县的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文化基因,也是每个人实现对自己家乡认同的血脉和纽带,朝歌文化已成为淇县人民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载体,成为人民群众唤醒乡愁的精神密码。

 

       作为基层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终认为,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我校开发利用校本教材《朝歌文化进校园》,引导学生“爱国从爱家乡开始”,读朝歌故事,诵淇河古诗,我们承办的《朝歌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探究 》被鹤壁市教科室批准为重点课题,2018年准备申报省级课题,要让优秀传统文化流淌在淇县人民的血液里,让优秀的信仰追求浸润于每个学生心田中。

 

        十九大召开,我们干劲倍增,我们的文化建设不但要回暖,而且要更加自信,我们要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已经迫在眉睫,那么怎样建设魅力朝歌呢?我认为:

 

        首先、组织引领.比如成立鹤壁国学研究会淇县分会,政府牵头,多个部门协调,找准工作切入点,做好朝歌优秀文化的指导工作。走出去,请进来,多举办一些高层次的文化名城讲坛,培养一些文化带头人,以“云梦山、朝歌古城”两张历史文化名片为引领,加强古镇古村落的保护,致力于地方民俗文化的挖掘,推动全域旅游的全面持续开展,切实提高文化自信,有效激发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其次,文化引领。赵家渠朝歌文化水系长廊是我县重大项目建设,要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多维度打造、全方位展示,使之成为朝歌文化的新亮点,把朝歌文化的精髓点缀其间,让人们漫步在绿荫环抱的亭台轩榭之中,既放松心情,又在潜移默化之中领略朝歌文化内涵,要让赵家渠文化长廊成为我们淇县城区的精神地标和学习乐园,再加上淇县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功能的日臻完善,使我县的文化建设再上台阶。

 再次、外宣引领。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全方位报道魅力淇县建设,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全面开展“朝歌文化进校园”活动,让所有人对于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如数家珍,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让淇县这座古城更加充满人文关怀,为我县发展和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魅力淇县建设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同携起手来,把提高全民素养作为一次新的耕耘与播种,为建设“富裕、厚重、和美”新淇县做出应有的贡献。

 




 

 
     
加强文化自信 再创魅力朝歌

淇县之窗《今日朝歌》   主持人:贾振君     电话  0392-7222204   电子邮箱: zgfhz@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淇县之窗老农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