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都朝歌有渊源的成语典故


  朝歌典故

托梁换柱

 
 

殷纣王

http://client.joy.cn/flvplayer/627994_1_0_1.swf

偷梁换柱

【成语典故】托梁换柱 (tuō liáng huàn zhù)

            偷梁换柱 (tōu liáng huàn zhù)

            抚梁易柱 (fǔ liáng yì zhù)


【成语出处】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后来演变成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成语释义】用手托起房梁,换掉折断的柱子。比喻人的力气大。 后来演变成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偷梁换柱还是古代兵法中三十六计之一。


【朝歌渊源】殷商末年帝乙、帝辛的国都在沬(朝歌)。帝辛即纣王,力大无比,


【成语故事】
    大约3100年前,朝歌还叫做沬邑,是商王朝的国都。沬邑最早作为都城,可以追溯到武丁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商族多次迁徙,到了帝乙定都沬邑时,有些宫殿就年久失修了。
    据传说,有一次,商王帝乙在朝堂上和王子、群臣们议事。忽然听到头顶咔嚓一声,大家抬头一看,只见大殿上有一根柱子拦腰折断,眼看着大殿就要轰然倒塌了。说是大殿,当然不及后世金銮殿的壮丽巍峨,但无论如何,若真的被拍在下边,即使保得住性命,恐怕也要伤筋动骨。大家惊慌失措,一时间不知道该去护驾还是自顾自地逃命。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王子的席位中间忽地跳出一个人来,冲上前去抱住就要倒塌的柱子,两臂用力,竟然硬生生地又把房梁托了起来。大家缓了缓神儿,这才看清,原来正是王子受辛。卫士们赶紧换上了一根新的柱子,这才让君臣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从此之后,帝乙就越发喜欢这个儿子了,并且最终册立这个儿子做了王位继承人。这个天生神力的王子就是日后毁誉参半的殷商末代君王帝辛。
    如果帝辛的神力仅仅存在于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中,不免使人怀疑其真实性,然而一些史书之中也有相关的只言片语的记载,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说“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正义》引《帝王世纪》说“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可见帝辛的勇武并非完全是后人臆造了。
 

【引用示例】:唐·皮日休《鹿门隐书六十篇序》:“夫桀、纣之君,握钩伸铁,抚梁易柱,手格熊罴,走及虎兕,力甚也。”

 

【附录】:古代兵法中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 
  1. 瞒天过海 2. 围魏救赵 3. 借刀杀人
  4. 以逸待劳 5. 趁火打劫 6.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7. 无中生有 8. 暗渡陈仓 9. 隔岸观火 
  10. 笑里藏刀 11. 李代桃僵 12.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13. 打草惊蛇 14. 借尸还魂 15. 调虎离山 
  16. 欲擒故纵 17. 抛砖引玉 18.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19. 釜底抽薪 20. 混水摸鱼 21. 金蝉脱壳 
  22. 关门捉贼 23. 远交近攻 24.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25. 偷梁换柱 26. 指桑骂槐 27. 假痴不颠 
  28. 上屋抽梯 29. 树上开花 30.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31. 美人计 32. 空城计 33. 反间计 
  34. 苦肉计 35. 连环计 36. 走为上计
 

(淇园工作室王之珩整理)

 
 

返回目录

上页<-- 本页 -->下页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和淇园工作室编辑整理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