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热线

  主页 纣都朝歌 地名故事 名人与地名 村名来历 地名考证 联系我们  
         
 

地名漫话

 

 
 

 

 

 

灵山寺

(关永江)

 

灵山寺,位于淇县城西北10公里诸山之间,寺西北为灵山,海拔337米,即寺之主山:东南为馒头山,海拔465米:东为龙山,海拔400米;西南为虎山,海拔385米,昂首蹲立,与灵山相峙,壁立万仞。寺南屏对为寺南圈,而楼华山实为灵山之门户。

灵山寺创建于南北朝梁武帝普通(520526)年间,修于盛唐开元。寺后曲径迂回,沿溪而上达龙王庙。泉汇而成泓,色玄而味甘。泉水迤丽达于山外,伏流、潭深莫测,俗传龙寓其中,旱祷辄应,山因此而获名,取心诚则灵。寺以灵山为主,故名灵山寺。

唐宋时期是灵山的鼎盛时期,这期间高僧云集,四方游客蜂拥而至,香火极其旺盛。灵山以其远扬的名声,惊动了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召见寺僧法如到长安,赐将楼华山寺,改名为灵山寺。明山东副使裴骞专程从山东来游灵山寺,并写(游灵山寺记)一篇、诗三首传世;明汤阴县主事李继先隐退西牟,闻灵山在淇邑西北,水石甚佳,有古刹,山水冲击峰峦欲堕,其上危岩为飞石所击,存其半过者悸焉。便慕名前来,游览后感慨地写道:“今寺唯灵山吾不厌之,而有情之,何耶?是以其地之盛而自为可奇也耶”。还写道,这里有:“隐君子时游其间”。由此可见当时游人之盛。

由于战乱,灵山寺夷为平地。七十年代中期,安阳郭桂花到此理其事,对灵山寺的恢复做出了贡献,九十年代起灵山寺加快了建设步伐,现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建筑群体,雕梁画栋,斗拱飞檐,气宇轩昂,古朴典雅。游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千古佛洞,在灵山半山腰,为一天然石洞,长二十余米,一向以神秘清幽著称,洞内有数尊自然形成的神态逼真的佛像,贴佛挤身进洞,仰卧下滑而出,洞内凉气袭人,清爽异常,奥妙无穷。游者无不进洞领略其妙。

寺西南女祸峰,女娲像天造地设,巧夺天工,高约20米。面慈目祥,身着舒袖褒衣,双臂曲于胸前,庄严肃穆回眸大地,双览人间,四周山崖上,还有多处大大小小的石洞,可供游客观赏。

灵山十景闻名遐迩。一曰:危岩少进;二曰:群峰耸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巨崖走蛟;五曰:一径蓬壶;六曰:半岩风雨;七曰:九天鸣佩 ;八曰:双剑横秋;九曰:东海龙吟;十曰:西山虎啸。  

                           1992  

 
         

 

-------------------------------------------------------------------------------------------------

《淇县热线》 本栏目由 《淇县热线》主办、淇县地名办协办      设计制作:老农   联系电话:0392-7226249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原栏目主持人: 永江(已故)   现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