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我思肥泉,兹之永叹

前言

 

    
    淇县地处豫北平原,古称沫邑,商王帝辛(纣)易名朝歌(意为高歌黎明,喜迎朝阳,蒸蒸日上,兴旺发达),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远溯7000年前,先人已在这片热土勤劳耕作,繁衍生息。迨及殷商后期,曾为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代帝都,又为西周卫国400来年之国都。尔后或州、或郡、或县,更迭设置。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智慧、纯朴的淇地先民在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朝歌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经史有载,脉络可寻。淇县人杰地灵,东临淇水,西依太行,风景如画,文化底蕴深厚,泉头村就是一例。泉头是淇县铁西区的一个行政村,古时称肥泉,后称泉儿头,因是泉水的源头而得名。肥泉是中国历史名泉,远古时就已形成。她主要由左泉(三和泉)、中泉(太和泉)、右泉(饮马池)组成。
自古就是著名的景区,这里林木葱郁,鸟语花香,水域宽广,波澜壮阔,或垂钓或荡舟,兴趣盎然,使人流连忘返。殷商晚期帝辛(纣)常携妲己来此游玩,并在右泉筑堤作池饮马浴马,始称饮马池。折胫河源于肥泉水,古称澳水、泉源水,属内陆小河,本不著名,后因纣王与妲己观早涉折樵夫之胫验髓而得名,随之名扬天下。卫国时我国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自幼就喜欢和伙伴来肥泉嬉戏玩耍,肥泉的美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远
嫁许国后,思乡之情每日俱升,她在《泉水》一诗所咏:“我思肥水,兹之永叹”,可见一斑。肥泉、折胫河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历朝各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新中国建后,仍不断有外地人来肥泉游览观光,研究古碑文、拓片者居多。可惜“文化大革命”中,大多数古碑被毁,自然景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肥泉也因新建工厂大量抽水,于1987年后导致泉水绝迹,无复旧观。但肥泉做为中国历史名泉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
    编辑《肥泉古今》旨在向人们展示肥泉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为肥泉是古朝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生活在这片热土的人们都了解她的历史渊源,使之与时俱进,代代相传。
 

返回主页


版权所有:《肥泉古今》  《肥泉古今》编辑部与淇县之窗主办   栏目主持人: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