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历史故事 传统故事 人物故事 风物传说 幽默笑话 故事新辑

 

拜师学懒

 

    有两口儿三十五六上才添了个小男孩娇惯得跟宝贝蛋儿一样。孩子工长到十七八,吃饭等着爹娘喂,衣裳还得爹娘穿。俩人愁得不行。

    这天,他爹对儿子说:“你也十七大八啦,不学点本事,以后咋办哩?”

    儿子说:“我早就想出去学点本事哩,就怕您老不愿意!”

    他爹高兴得眉开眼笑:“说吧,只要是出去学本事,哪有不支持哩!”

    “我想出去拜个老师,专门学‘懒’。”

    “咋来呀?你懒个这样还不中,还要专门去再学?”

    “爹,您甭急!有话咱慢慢说。您不是常说‘行行出状元,就怕艺不精’么。我觉得我现在的功夫不差远哩,要真学成了,还真是一门学问哩!”

    爹娘一听,觉得这孩子说的也在理,真要学成了,冰不定真能成个啥气候儿哩!他们就四处打听,终于访到一位姓王的师父,听说道行不浅,是方圆几百里有名的“懒王”。

    这一天,他娘扛着行李,他爹背着他,来找懒王投师。到了懒王家,他爹娘一睢,中!这人懒得过且过也算可以:头发长的像个披头散发的娘儿门,脸上的黑足有二钱厚;住一间破草房,半让露着天;屋里仨砖头支一个锅,锅上的饭疙巴指把厚。

    他爹拿出二两银子,算是“拜师礼”。

    懒王躺在墙旮里动也没动,只是努了努嘴,意思叫他把钱搁到窗户台上。

    他爹说:“王师父,俺把周围都打听遍啦,都说您是方圆多少里没人压的‘懒王’。今儿个俺是专门来投师的,您把俺这个孩子收下吧!教他点儿真本事儿,俺老两口一辈子也不忘您大恩大德。”

    懒王说:“不是俺不愿意收徒弟,你不知道现在的徒弟有多难教!以前收过几个徒弟,都有是学不上三天都窜啦,肉包子打狗——有去没回。连半个凉馍也不来龙去脉送,老师咋能不伤心哩!”

    “王师父,您只管放心,俺这孩子跟别的孩子不一样。我相信跟着您一定能学成!”

    “您先甭慌,中不中我还得瞧瞧再说!”

    他爹跟王师父在屋里说了半天话,这小子站在门外动也没动。他爹喊他几声叫他进去,他也没吭声,只是努努嘴,叫他爹把门帘掀开。他娘在他背后使劲推了他们一把,才进屋啦。

    他爹对王师父说:“您看咋考试吧?”

    老师一瞧他这个懒劲儿,打心眼儿里喜欢他,忙说:“中啦,中啦!这徒弟兄我收下啦!”

    他爹他娘高高兴兴走了。

    屋里就剩下师徒二人。俩人脸皮对脸往那儿一坐,谁也不吭声。眼看就黑了,俩人都是饿得肚里咕咕叫喊,谁也不说去做饭。最后,还是老师存不住气了,徒弟是吃了早饭来的,肚里多少还有点本儿,可师父是一天没烧锅了。

    师父说:“这会儿肚里咋样儿?”

    “早就饿得头晕眼花啦。”

    “那咋不做饭哩?”

    “懒得动。”

   “中!你这徒弟有几成儿。”

    按照平均数常习惯,懒王见天早起不甘落后做饭,晌午不烧锅,黑了冒冒烟儿,搅碗糊涂一喝,就算一天。有时候遇上个徒弟打门口过,扔给他半个凉馍一啃,晚饭也就省了。今儿个不行,新收了徒弟一场大喜,得做顿好饭庆贺庆贺。做啥饭哩?长寿面!取个吉利儿。师父亲自动手把面活好了,对徒弟说:“去,把那扇门摘来!”

    “做啥哩?”

    “擀面条。”

    徒弟翻了番眼皮儿,坐那儿没动。

    “你咋不去哩?”

    “懒得动。”

    “那咋擀哩?”

    “就搁我脊梁上擀吧!”徒弟把布衫一脱,躬下了腰。

    老师一瞧,中,这小子脊梁平展展的,就搁他脊梁上擀开幕,一会儿擀了一大片。

    “擀好啦,搁哪儿切哩?”

    徒弟没吭声,用手指指脊梁。老师把面貌一新片一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   设计制作:老农  刘辉    联系电话:0392-7226249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栏目主持人: 周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