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历史故事 传统故事 人物故事 风物传说 幽默笑话 故事新辑
 

 

 

 

 

 

 

邵康节的故事

 

1、邵康节的活画

邵康节原名邵雍,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画家,传说他能掐会算,预言吉凶。

邵雍晚年住在卫辉霖落山的九阳河,九阳河有九个山头,每个山头他都开了荒,还种植了许多树。

一天,有个姓赵的书生上京赶考,听说邵先生算卦很灵验,就来求他算算能否考中。邵雍一看就说“你五官方圆,眉清目秀,才华出众,定能得中,去吧,”公子再三拜谢,表示倘能得中定来酬谢。邵雍说:“不用麻烦,只是这山是我开,这树是我栽,今后有人来欺我,你能做个证就是了。”

一年以后,果然邵雍的本家邵七欺压他,说这山不是邵雍开,这树不是邵雍栽,官司打到县衙,邵七先贿赂新任县令50两纹银,要他判偏理,谁知这年轻的知县就是当年邵雍给他算过卦的赵公子。

赵县令一看状子,就大拍惊堂木,要邵七跪下,斥道:“邵老夫子年过七旬不肯歇心,开荒种田,植树造林,岂能是你的不成?”邵七反驳道:“谁是证人?”赵知县道:“你贿赂本县,送银50两,本县就是证人。你刁滑诬告好人,罚银50两,拉下去收监。”

邵雍官司打赢了,他为感谢新县令,特意赐画作纪念。

这天,邵雍让县令磨墨,磨了一夜他才作画。可这县令操劳一天,实在疲乏,磨到大半夜就伏案睡觉了。邵雍见他不磨了,只好展开笔毫饱饱的蘸了墨一挥而就,抹了一道直杠,挂在正堂就下去了。从此每天天一黑这道黑杠就变成了一支蜡烛明亮起来,一直明亮到县令磨墨停止的时辰就自动熄灭了。县令见状,不仅后悔万分,他知道,如果这那天磨墨到天亮,这支蜡烛就会明到天亮了。

三年后,又换了一个县令,贪污受贿,敲诈勒索,以权谋私,他也请邵雍来作画。

这一夜,他让侍女们煽着扇子,吃着酒果,不时还和美女们亲亲抱抱,一直磨墨到天亮,才情邵雍来作画。邵雍抓起一把扫帚,蘸了墨,照白纸上摔打了几下就走了。这县令一看,点点滴滴的黑点子,气愤地说:“这哪是画?简直是蚊子、是苍蝇、是马蜂!”话音未落,黑点顿时变成了蚊子。苍蝇和马蜂,一起向他扑来,围着他咬啊,螫啊,他跑到哪里,这些虫子就追到哪里,直至把他赶出卫辉境界,虫子才算不追了。

2、邵康节嫁女

  相传宋朝画家邵康节,有一女儿,在她临出门时,邵康节对女儿说:“父亲作画一辈子,为人正直,如今还是以画作陪嫁吧”。于是邵康节给女儿画了满满一箱画。

闺女过门三天,婆婆公公打开箱一看,什么珍珠财宝都没有,尽是些画,不禁恼怒,暗想:邵康节真是守财如命,世上罕见,就连亲生闺女也不陪送些东西,遂命仆童将这些画统统烧掉。仆童在烧画时,猛然见一画,一只小青蛐伏在瓜叶上,玲珑可爱,急忙抽出,把它秘藏起来。

有一天,仆童见青蛐不在叶上伏着,而爬在叶下,正感到惊奇时,忽然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接着倾盆大雨下了起来。雨停后,只见那只青蛐又伏在叶上。仆童欢喜,把这幅画视为活宝。

又有一天,烈日当空。主人命仆童晒粮。他急忙看看画上的青蛐,见他伏在叶下,就对主人说不能晒,他主人不听,勒令照办。不多时,大雨滂沱,可叹主人的粮食被淋了个精湿。主人问仆童,你为啥知道晴天雨天?仆童从头到尾把那幅青蛐画说了一遍,主人捶着脑袋,深深悔恨自己,当初不该埋怨邵康节守财如命了。

有一位县令,他四处走访天下贤杰。有次来到邵康节处,听乡邻说:邵康节的画是宝,就恳请邵康节赐画一幅。

邵康节要他磨一盘墨汁,县令磨了又磨,邵公说还得再磨,直磨到半夜时分,身心疲劳,他才点点头。随后执笔尽蘸,一挥而就,县令忙看,只见是一道墨松。敬而缄言,称谢回府。第二天把它悬挂在大堂之上,黄昏时分,忽见大堂明烛生辉。仔细看,原来是邵康节的那道黑松,心中深深感激。从此更加勤奋,案无积牍,民无冤事。不久,升任州官而去。

继任县令是一个贪官,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这个贪官心想:“前任县令请邵康节画了一盏蜡烛,我要请他画一幅最好的。”随差人去请。邵令他磨墨。他心中暗喜,从黄昏磨到早晨。邵康节睡到天亮,起笔在他门上洒满墨迹,愤然而去。贪官以为是许多膜烛,恐怕烧毁门,连忙用水去洗。谁知所到之处,点点滴滴尽是蜂蝇向他扑来,直蛰得他哭爹叫娘。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   设计制作:老农  刘辉    联系电话:0392-7226249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栏目主持人: 周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