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热线

纣都朝歌 卫都朝歌 淇史研究 史料汇编 历史文物 百家争鸣

horizontal rule

武公祠与千佛洞
石同勋 李清堂


    淇县西北三十里思德河畔耿家湾(今夺丰水库)有一座武公祠。后人为歌颂卫武公之美德,于明代弘治年间在此建祠。历代皆有修复和扩建,但因年代久远,现已成废墟,仅存遗址。
    卫武公是春秋卫国康叔八世孙,卫厘公之子,名和。公元前812年即位,称卫武公。在位五十五年,修康叔之政,政通人和,百姓和集。武公曾辅佐周平王平戎。被命为公,颇得周、卫二国百姓爱戴,甚有贤名。《楚语》记云; “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成我……于是乎作《懿戒》,以自傲也。”卫人感武公之德。赋《淇奥》以颂武公的高风亮节。《淇奥》诗序曰:“《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劝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对于武公的功德,至今民怀其,有诗记云:
        荣膺圭爵骨骄逸,常把箴规分付诗。
        九十五年犹不老,忆千万载系深思。
        高风直共在,盛德还同天地期。
        漠漠荒祠成古迹,至今淇水尚沵沵。

    武公祠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有大殿、拜殿、堂房数—卜间,皆系古典建筑,另有香火地六十六亩。祠前有石门,上书“淇园”二字。石门两侧有参天白檀两殊,胸径三尺有余。一股山泉从两殿中间分东西流出,穿过祠院,再从台上直泻山底,形成两道天然瀑布。整个祠堂绿竹环抱,四季常青,真可谓“绿竹猗猗”。祠东北山坡上建有斐享,祠前河塘里植有莲藕,每逢夏季,荷叶覆盖塘面,荷花兢相开放,点缀其间,观者如痴如醉,是清代新拟淇园八景之一“斐亭莲芳”,有诗记之云:
        斐亭云涌藕花州,依槛搴芳俯碧流。
        逸韻飘然成独立,虚怀若谷裕清修。

    从武公祠沿山坡迤逦西行一里许,便是著名的前嘴石窟,又称千佛洞。开凿于东魏年间。
洞窟凿于小峨嵋山的半山腰。面阔1.89米,进深1.92米高2.02米,洞顶呈“盝顶状”,中央刻一八瓣莲花图案,四隅共刻九个衣纹飘洒的飞天,菩提树等。洞壁遍列小佛龛,每龛内皆有佛像一躯,整个石窟共有大小佛像一千四十三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洞窟后壁凿有较大佛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两菩萨。佛高0.74米,头顶留有圆髻,长颈,肩宽而圆,穿着束身通肩大衣,衣纹折迭规则垂之座前。右手前伸,左手下垂屈指,结跏趺座,有圆形项光,项光周围饰莲花, 须弥座的上下未加雕饰,形制古朴,乃系释迦牟尼刻像。左右二弟子分立于伞形座上,系光头,背有圆形项光,身着袈裟,双手置于胸前,跣足。左为迦叶,右为阿难。两菩萨分别立于二弟子两边的须弥座上。洞口外两则各雕一力士,腰周短裙,赤脚袒胸。
    顺此洞西行不远有一处浮雕,谓之后来佛。
    据明代县志记载,洞内佛像系东魏二十七人之作品。
    洞的西侧,有一条蜿蜒拾级而上的险道,可达山顶,谓之仙人梯。站在山头,可以俯瞰武公祠全景。
    武公祠和千佛洞东西毗邻,浑然一体。这里山峦起伏,岩石纵横,泉水潺潺,环境幽静,交通方便,是很好的风景游览区。古往今来,以她壮观的山姿, 迷人的景色。精巧的石刻艺术,招徕许多名人志土前来观光,留下不少诗篇和石刻碑记。如今山崖上还清楚的留有明代崇祯年间御史孙征兰的摩崖题记:
        “圣从川眉千秋霜, 德就山磨万古明。”

    这里已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返回上页

淇县热线 淇县科技文化局、淇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联系电话:0392-7226048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本栏目主持人: | 武佐
、巧琴   |   设计:老农  |  电话:0392-722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