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热线

纣都朝歌 卫都朝歌 淇史研究 史料汇编 历史文物 百家争鸣

horizontal rule

漫谈殷遗民的遭遇及其下场
田 涛

    周武王率大军进了朝歌以后,看到殷社的破旧,纣宫的脏乱,当即命人整修了殷社,打扫了纣宫。次日即乙丑日,武王祭祀殷社,向天下公开宣告:“周革殷命,明承开统”。从此,周武王便名正言顺地成了天下诸侯的共主,周朝的开国皇帝。然而,此时武王的心,却“荒荒若天下未定”(《尚书大传》)。原因是天下虽然归了周,但是以一个地方百里的小国周,如何去统治一个“邦缠畿千里”的大邑商,“将奈其士众何”?所以,周武王在祭祀殷社后,即在纣宫里,分别召见太公、召公和周公,征询他们的意见。太公进去说:“这个容易,把纣王宗室大臣,文武百官,统统给杀掉,天下岂不就太平了”。武王说:“不可”。召公进来说:“投顺的,说留他一条性命;不投顺的,就把他杀掉”。武王说:“不可”。接着周公进来说:“依我的意见,还是让他们各住各宅,各种各田。不分什么周人、殷人,有才干的就给他官做,犯了法的一律惩办”。周公的这番话,倒大大地打动了武王的心。他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稳定了殷遗民的万全之策,但是武王还是不放心,他跟周公又四处访问了一些殷的贤人、长者,问他们殷何以兴,何以亡;问他们都想些什么?他们都说愿行“盘庚之政”。武王于是根据殷民的要求,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以作善后:
     一、保留殷嗣子武庚的位置“武王把殷遗民统统封给武庚,让他住在纣王的京师里比诸侯,以续殷祀,推行”盘庚之政“。武王把殷畿分为邶、鄘、卫国,封给他的兄弟霍叔处、蔡叔度和管叔鲜。名义上是辅佐武庚以和其民,实际上是对武庚进行监视,人们称为“三监”。
    二、释放政治犯:武王命召公、毕公,从羑里放出来被囚禁的箕子和百官大臣。
    三、昭雪冤抑:武王特别为丞相商容,洗刷了罪名,恢复了名誉。
    四、褒杨忠烈:武王命宏夭封了比干的墓。
    五、赈济贫困:武王命南宫括散鹿台之钱,发钜桥之粟,赈济贫困的小人,甚至奴婢。
武王做了这些善后的工作以后,诸侯的军队,便陆续撤出朝歌,各自回国去了。武王的军队,簇拥着九鼎,也回镐京去了。路过西河,武王“纵马华山之阳,放牛桃林之墟,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史记·周本纪》)。一朝翻天覆地的改朝换代的大革命,说起来也只是杀了一个纣王,置了一个“三监”,迁了一个九鼎。其余原照旧班,鹿台依然高耸入云,斮胫河依然潺潺南流,天下好象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
    天下真的从此太平了吗?周以弹丸的百里之疆,而竟灭了一个“邦畿千里”,立国六百年的大邑商。不要说纣王的百官大臣,咽不下这口气,就连那些方国诸侯们也不服气。但问题并没有发生在他们身上,问题却出在周的内部。周武王回镐京后,在克商的第二年便晏了驾。武王死后,幼子诵代立,是为成王。成王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天下又初定未集。这时辅政的周公,害怕天下诸侯畔周,于是便摄行政当国。 这却惹丐了管叔、蔡叔等群弟的怀疑。时管叔流言于国,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史记·鲁周公世家》),继而挟武庚畔周。为了平息武庚的叛乱,周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逸周书·作雒解》),发《大诰》,要天下诸侯勤王征殷。成王二年,周公率大军二次东征。大军直捣朝歌,殷大震溃。武庚弃城西奔朝歌塞,打算据守,以待援军。结果在西途中,中矢身亡。今有淇县西大石岩村的太子武庚墓为证。周兵攻下朝歌,放火烧毁了纣王的宫殿,管叔自经死,蔡叔回郭凌,周兵把参与武庚叛乱的殷百官大臣及三监之民,统统迁到九毕。周公继又征伐了熊、盈等十七个方国,战争打了三年,叛乱才算平定下来。这时周公奉命把武庚遗民,一部分封给微子启,以代殷后,建立宋国。一部分封给武王少弟封为卫康叔,建立卫国。但是天下仍然没有安定下来。因为从武王伐纣到成王即政,新朝周虽然也封了不少诸侯,但在当时来说,毕竟还是少数。天下诸侯大部分还是纣王的旧国,他们有的仍然心存纣王,不服周国。所以在周公归政第二年,奄和淮夷又叛。这次成王御驾亲征,平息了叛乱。从此,成王的威望,才在诸侯的心目中,开始树了起来。五月丁亥,成王自奄回到宋周,发布了《多方》文诰后,天下诸侯,才逐渐服从周的统治。加以周公“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此后,新朝周的政权,才逐渐巩固起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谈谈殷遗民的遭遇及其下场。
    一、纣王的宗亲:
    纣王的诸父箕子:纣王克商,箕子从羑里被放出来后,周武王特地访问了他,问他殷何以亡。箕子不忍言殷之恶,以《洪范》之道说周。武王大概还请箕子在新朝周做官,被箕子谢绝了。因为他和比干、微子说过,殷亡之后,他们不能做周朝的臣仆。不过象箕子这样身份的人,不在新朝做官,周武王是不放心的,箕子似乎也觉察到这一点,认为自己在国内终难存身,据说便和康侯等几位志士,偷偷地东渡大海,不知所终。
    纣王的叔父比干:当年比干为了殷朝社稷直谏纣王,被纣王剖心之后,纣王余怒未息,又命费仲带领宿卫军把比干相府,团团围住,要将他满门抄斩。这时比干的正妃陈氏,次妃黄氏。都身怀有孕。黄氏被捉去后,被纣王剖腹惨死。而陈氏却被同情她的一个宿卫军偷偷放走。陈氏星夜逃出朝歌,在牧邑一带山林深处的石洞内产下一子。这时纣王追赶陈氏的宿卫军,正路过这里,听到婴儿的哭声,进入山森搜查,问陈氏所抱婴儿姓名。陈氏急中生智,指树林为姓,指山泉为名,说叫林泉。因与比干姓氏不同,追兵这才放过他们。宋嘉祐六年的《林氏家谱·谱识》,也记载了这件事,说:“比干忠谏而死,正妃陈氏避纣难,于长林生子泉”。武王克商,命闳夭封比干墓后,又派人四出寻找比干正妃陈氏的下落。后来终于在长林石洞中找到陈氏母子。武王封陈氏为“英烈夫人”,赐比干的儿子为林姓,将名安泉改为坚。并把林坚封国清河郡(也称博陵郡,又称西河郡),封户两千,世袭爵位。唐朝太常博士林宝马的《元和姓篡》也说:“武王封比干之墓,召其子于长之石室,封爵博陵候,赐姓林氏,而林之姓,从兹而得也”。明代的《元和姓氏篡辩》也说:“林氏出自比干之子坚,始于长林受姓”。博陵郡在今河北省安平县一带,林氏遂出居于此。三千多年来,比干的子孙,蕃衍至今,分支遍天下。(见耿玉儒《林姓宗祖比干》)
    纣王的庶兄微子:微子为纣王庶兄,在朝为卿士。见纣为政淫乱、沉酗于酒,眼看殷朝的社稷就要毁在纣王的手中,数谏不听,于是便对箕子、比干说明自己的心意:“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宋微子世家》)。于是便隐身于辉县共山头。武王克商后,派人把他请了回来,要给他官做,他和箕子一样也谢绝了。微子之为人如此,而司马迁在他的《史记·宋微子世家》里却说:“周武王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以微子之为人,当不至自我卑污到如此地步。微子在朝,仅一卿士而已,何罪之有?而肉袒面缚,求武王释罪?又告武王何事?告纣之恶,纣已死;求复已位,国已亡,有何位之可复?司马迁的这段话。可能抄自《左传》逢伯对楚子所说的话,而未斟酌其是非。武庚畔周后,微子接受周命,代殷后,建国宋,“作宾于王爱”(《尚书·微子之命》)。微子死后,不传子而传弟衍,历二十五世,传王三十二。
    二、纣王的百官大臣:“牧野之战”,王师一败涂地,接着纣死国亡。这种闪电般的变化,使纣王的百官大臣,个个目瞪口呆,及至清醒过来,天下已变了颜色。他们对殷商之亡,不甘心也不服气。但事已至此,一时也无呆奈何,好在武王把武庚封在纣王的京师里比诸侯,他们仍住在京师,又在武庚驾前做官,只是不那么威风了。但是他们的不甘心殷商这样的命运,他们无晨不在等待着“变天”!机会终于来了,管叔畔周,武庚也乘机进行“复国”。纣王的百官大臣,认为时机已到,于是便附从武庚叛周。想不到周公二次东征,周兵的凌厉攻势,一下子拿下来朝歌。武庚败亡,他们这些人都做了俘虏。他们先被迁到九毕,成周既成,他们又被迁到成周。他们这些人,既是殷朝的权贵,又是这次叛乱的参加者。他们是殷民中的顽固派。把他们从朝歌迁到洛邑来,他们思想上有怨恨又有疑虑。怨恨的是他们生活上的安宁被打乱了;疑虑的是他们不知道新政权会不会把他们杀死。所以,要想转变他们的思想,必须向他们亮明新政的政策,用政策去征服他们,使他们安下心来,重新做人。所以周公向他们发布了《多士》这篇文诰。 在这篇文诰里,周公有针对性地说了以下几个问题:一、向他们说明这次变革是秉承上帝的意旨。“匪我小国敢(102页)殷命”,是殷王不把上天的教导和小民的疾基苦放在眼中,上帝才给殷降下丧亡的大祸。殷的灭亡和夏一样,都是咎由自取。二、说明把他们迁到成周来,是因不“你们无视法度”,是“你们先闹事叛变”,祸是你们自取的。把你们迁到这里来,是为了让你们远离恶俗,便于改恶从善,对你们是大有好处的,你们也不要再违抗了。三、你们这些人,也知道只有你们的先人“有典有册”。在这些典册上既载有殷革夏命的事,也载有夏朝的遗命,有在商朝做官的事。关于这个问题,我今天可以向你们宣布:只要你们能顺从地臣服我们,你们不仅仍然可以各人有各人的地,各人有各人的宅;并且我还要从你们中选拔有才德的人,按照殷的故事,任用你们在朝中做官。所以,我瑞说一遍:把你们迁到成周,决不是为了杀死你们,而是要教育你们,改过自新。只要你们敬行顺事,上天也会可怜你们,否则你们不但会失掉你们的土地,而且还呆能受到上天的惩罚。
    后来,大概是由于武庚已死,叛变的方国,一个个被征服;周的政权,一天于巩固起来,加上成周八师的镇压,这些殷纣的卿士、百僚、邶鄘卫之众,也便老老实实地安下心来,在成周的新居,去蕃衍他们的子孙了。
    三、纣王的小人:武王克商以后,把纣子武庚封在纣的京师里比诸侯,治理他父王遗民。在三叔的监视下,倒也小心翼翼地遵循武王之命,推行“盘庚之政”。所以殷的小人,倒也过了几年安生的日子。武王死后,武庚畔周。三监遗民,一部分因参加叛乱被迁往成周,下余殷民,一部分给了微子,建立宋国;一部分给了康叔,建立卫国。在卫国,因为康叔年少,周公怕他荒佚,治理不好国家,因而申告康叔:务必爱民;纣之亡以淫于酒。酒之失,妇人是用,纣乱自此始。由于康叔能遵循周公的教导,因而能和集其民。殷民在康叔的治理下,他们于农事完毕之后,还能牵着牛车,到外地去做些生意,养活他们的父母。这时,他们除吃饭外,还可以喝点酒,周人也不限制他们,因机时殷民大悦。康叔的后代,从卫康伯到卫懿公,有四百多年,一直在朝歌立国。天长日久,也便不分什么殷人周人了。卫懿失国后,卫国又迁都楚丘、帝丘、野王,最后亡于秦。
    四、纣王的手工业奴隶;武庚畔周后,纣王手工业奴隶,也被瓜分了。除殷民六族; 氏、徐氏、箫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分给了鲁公,成了鲁公的手工业奴隶;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 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分给了康叔,成了卫国的手工业奴隶;怀姓六宗,分给了唐叔,成了晋国的手工业奴隶外,大部分到了周王室。春秋以后,王室衰微,有些手工业奴隶,便分散到各诸侯国。后来又由于公室陵替,他们便流落在民间。他们在城市里,依靠手工度日,便成了工肆之人。他们的子孙便成了小手工业者、小商贩者。
    五、纣王的野战军:武王伐纣,由于牧野之战,神速般的结束,接着纣王遭擒被杀,周武王事故顺利地取得了政权,因而纣王伐东夷的野战军,只好留在东夷,没有再撤回来。武庚的复国,是以东夷中的徐、奄、簿姑、熊、盈等方国部落为主力的。其实真正的主力是纣王留在东夷的野战军。可是,想不到周公二次东征,又神速般地占领了朝歌,周兵的到来,完全打乱了他们复国的阴谋。从而使他们为之震惊而纷纷作鸟兽散了。武庚也死于逃往朝歌寨的路上,武庚的复国梦,就这样破灭了。周公知道武庚复国的实力在东夷,而东夷的实力是纣王留下的野战军,不消灭纣王这支野战军,国家便永无宁日。于是周公又继续东征徐、奄,这必然与纣王珠野战军相接触。复国与镇叛的战争是惨烈的,从周公用了三年时间才平息了武庚复国的叛乱,可以想见当年纣王的野战军为了复国所付出的牺牲是多么惨重!他们复国的战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而心中复国的怒火,并没有被熄灭。周成王八年,徐、奄又叛,而主力又必然是纣王珠野战军。结果成王又很快地镇压了这次叛乱。成王回镐京后,接着发布了《多方》文诰。成王的《多方》文诰,象爆发了一颗原子弹,对纣王的旧国,起了很大的震慑作用,随着新朝周的政权,尤其是齐、鲁、卫等封建国家政权的日益巩固,迫使分散潜伏的纣王野战军和徐、奄等国不愿作周顺民的殷遗民无立足之地。他们的出路,只有离开大陆,奔海外。据说他们有的便逃往当扶桑国。即今之墨西哥。据房仲甫先生的《扬帆美洲三千年——殷人跨越太平洋初探》(见1981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一文所说,他们在墨西哥的拉文塔(laventa)地方,建立了自己的都城。如今“在这里发现了众多有浓厚中国商代文化特征的遗物和遗迹”。说明当年这些跨越太平洋的殷遗民,便在这里蕃衍他们的后代。
    以上我谈了武王克商后殷遗民的遭遇及其下场,为关心殷遗民问题的人,作了一个简略的交代,也为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人,提供了一个可供思考的线索。

     选自——田涛《纣都朝歌》

         1991.5.1稿
         1995.3.1再

 返回上页 

淇县热线 淇县科技文化局、淇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联系电话:0392-7226048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本栏目主持人: | 武佐
、巧琴   |   设计:老农  |  电话:0392-722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