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赵玉芬 |
赵玉芬院士
介绍 |
赵玉芬院士介绍
学历及研究经历:
- 1971,台湾清华大学化学学士
- 1975,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博士,导师:Fausto Ramirez教授
- 1976-1977,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系博士后,从事ATP磷化学研究导师:Fausto
Ramirez教授
- 1977-1979,在美国纽约大学化学系Robert Shapiro教授小组,从事核酸化学研究(NIH
Fellowship)
- 1979-1988,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教授、教授
- 1988-至今,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
1993-2004,清华大学生命有机磷教育部开放实验室(2002年10月,更名为“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 1994-2004,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 2000-至今,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 2006-至今,厦门大学医学院药学系主任
研究领域:
生命有机化学,有机磷化学,生命起源,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
荣誉和奖励:
- 1986,“有机磷试剂在合成杂环化合物中的应用”,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0,“N-磷酰化氨基酸的新性质”,获中科院三等奖
- 1991,当选中科院院士
- 1993,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 1995,俄罗斯国际科学院外籍院士
- 1995,“磷酰化氨基酸、小肽的合成及机理研究与波谱应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7,“正负离子FAB-MS在氨基酸、小肽及其混合物鉴定中的应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7,被科技部推荐为一九九六年度“十大杰出跨世纪人才”
- 1999,获教育部全国百名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
- 2003,“氨基酸、核苷核糖的五配位化合物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4,第二届新世纪巾帼发明家
发表文章:
获得10项国家发明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300余篇SCI论文,出版著作5部。正在大力推进丙谷二肽项目的产业化。
国际会议及学术访问:
- 1986,应Max Plank基金邀请
- 1987、1992,应日本科学促进会邀请
- 1989,应巴西CNPQ邀请
- 1998,应美国科学与工程院邀请
- 1999,第12届ISSOL-国际生命起源大会,美国
- 2000,赴台湾讲学
- 2001,第15届国际磷化学会,日本
- 2002,第13届ISSOL-国际生命起源大会,墨西哥
- 2004,第16届ICPC国际磷化学大会,英国,在会上争取到第17届ICPC国际磷化学大会2007年在中国厦门的举办权并任大会主席
- 2005,第14届ISSOL国际生命起源大会,中国北京,大会主席
- 2007,第17届国际磷化学大会(ICPC2007),中国厦门,大会主席
国际性学术组织:
- 国际磷化学学会理事
- Main Group Chemistry国际学会理事
- 国际生命起源学会理事
- 国际杂原子化学(heteroatom chemistry)杂志编委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Mass
Spectrometry审稿人
- Phosphorus, Sulfur and Silicon and the Related
Elements杂志编委
社会兼职:
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十届),曾任全国青联副主席(1995-2000)
研究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20732004),170万,2008.1-2011.12
- 973计划“SARS防治基础研究”——基于SARS病毒基因组序列的靶向作用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对病毒DNA的调控研究(2003CB514100),
2003-2004, 40万
已合成出一系列含杂环聚酰胺与丝组二肽缀合物的发夹型新型化合物,并研究其抗SARS机理
-
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福建沙溪微生物资源在环境保护和药物开发中的利用(2002h011),2002.9-2005.9,70万
筛选出了14株甲胺磷降解细菌,利用HPLC,HPLC-MS检测其降解效率,结果发现其在一周内的降解率最高达到73%。
-
福建省科技项目:将分子进化规律应用于抗病毒、抗肿瘤药物设计的研究(2001f008),2001.8-2004.8,40万
研究成果:
- 生命起源:
发现了磷酰氨基酸能同时生成核酸及蛋白,又能生成LB-膜及脂质体。因此,它是生命进化的最小系统。(9, 10,
11)
- 蛋白及DNA的切割剂:
发现了丝组二肽是世界上最小的能切割蛋白及核酸的肽。(4, 5, 6, 7)
- 药物化学:
采用全新的合成路线合成出二肽药物——丙氨酰谷氨酰胺(中国专利号:ZL 02123369.1,美国专利号:US
2005233977,PCT/CN03/00417,WO
03/106481A1);分别于2004年10月22日及26日拿到了原料药及制剂的两个生产证书(原料药新药证书编号:证字H20041038,国药准字:H20041518)。(1,
2, 3)
- N-磷酰氨基酸自催化作用:
N-磷酰氨基酸可以自身组装成多肽,并将核苷磷酰化为核苷酸。因此,N-磷酰氨基酸可以在一锅反应中同时生成肽库;核酸库,及肽-核酸复合库。(8)
- 组合化学与肽库
以磷化合物为肽合成的缩和试剂,建立均肽和杂肽肽库以及它们与生理活性有机小分子形成的肽缀合物库,发展了新的肽库构建方法。(12,
13)
- 生物质谱学
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研究了一系列磷酰化小肽的裂解及重排规律,进行了生物大分子和有机小分子的弱相互作用研究以及蛋白的序列分析等。(4,
15, 16, 17)
联系方式:
361005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赵玉芬教授
电话:0592-2185780(实验室);218 5610(办公室)
传真:0592-2185780(实验室);218 6292(办公室)
E-mail: yfzhao@xmu.edu.cn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