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瞻仰遗容:瞻仰遗容一般在钉口前进行,事先由总管将进行步骤当众说明(切记看时不能哭怕把眼泪掉入棺内),这是最后与亲人诀别,要求自始至终气氛严肃,以排队方式由死者长子领头,直系亲属及亲朋好友瞻仰,先男后女,环行一周结束,然后盖上天板,钉口。
二、上述工作结束,开始烧纸,恸哭,特别是出门的闺女。用手指拍着棺木真是鼻一把泪一把痛不欲生,哭呀,喊呀,儿乎休克。多少人劝说,拉也拉不走,真所谓生死离别之痛。还有些从外地赶回来的儿女,进门就放声大哭了,到了跟前念叨着:爹(娘)我来迟了,您咋走的恁快呀,这些肺腑之言,痛哭流涕景象使人潸然泪下,真是骨肉情深呀。
三、 留口与钉口,留口多半是死者的子女远在他乡工作,因路途遥远,他回来后还要看一下老人遗容,因而留口。钉口是阴阳两界分开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阴阳断绝关系的形式。钉了口永远也别想见到亲人的遗容了,因而痛哭不己。订口过去是打好稠浆(用绿豆面浆)将棺口上层抹上浆然后盖天板,钉口,钉一 下儿女喊爹(娘)躲(钉)哩,实质上是怕亡者的灵魂受到伤害。入殓的过程,由总管统一指挥,但事先要开个分工负责会。交代注意事项,任何人都不能说话或互相叫名字。
四、丁忧,按过去的习俗,自己爹娘逝世以后,儿子身穿孝服就在坟地搭个草庵,安个锅灶,吃住均在坟前,有事也不能离开,此谓之丁忧。在过去封建时代的官吏,父母去世后都要离职回家守孝三年。此习俗就是告诉我们,要知道婴儿降生后,父母的辛苦。做娘的身体非常虚弱,月子期间,穿着棉衣,绑着裤腿,头上用头巾缠着,屙屎,尿尿,都不敢出门,无论冬夏悉心关照,父亲则拼命苦干挣钱,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前程,可见生儿育儿的艰辛,丁忧三年是回报爹娘的恩德一种传统礼俗。
五、接三迎三,三天是整个丧葬中的第一高潮,这一天,本族内亲及亲朋厚友都要前来吊唁的,这天中午人员很多,还须备好酒菜,有条件的最好让客人坐桌吃饭,特别是娘家人、单位领导、好友均要额外招待好。这一天所有的人均是十二点前赶来,交过礼金,问儿天出门,并在灵前跪拜后就走了。
三天也叫迎三送,要提前作准备。由总管会同事主研究来客人数确定饭菜,酒烟及灵前陪吊人员,礼桌人员,支客,司仪等工作人员统一指挥,以免混乱。
民间传言认为,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到阴曹地府里去了,或者他的灵魂要被神佛的使者金童玉女迎接去了。淇县习俗,三天必将一对纸人金童玉女糊好,放在供桌两边,他们是迎亡人灵魂的。金童手持的纸条文曰“金童前引路,玉女纸条:玉女随后跟”。人们都希望亲人死去后升天,但这必须是生前有功德的人,否则是不能如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