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婚嫁礼俗 丧葬礼俗 节气和节日 操办喜事 操办丧事 附录
 

 

 

 

节 气

 

第十五章  节令和节气

中国的节令和节气,是古人根据农时和季节所安排的。这对指导当时的生产和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农作物种植和生长的季节里,务农的人们必须及时的播种和管理,否则,耽误了季节,就会人们给带来饥饿,给国家带来动乱。过去有句话叫做:不违农时。还有一句是: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就是说农时是不能耽误的。

当时的广大农村下层人民是没有文化的,需要国家和政府,按时发布有关时令和节气,为了体现重视农耕,在种植和收获的季节,一些下层的官员还要身体力行,亲自到田间进行示范性劳作。这很类似公社化时期的农业现场会,那时,到了该播种的时候,公社会在某村召开一个播种现场会,全公社各村的大小干部都要到场,看播种示范,听领导讲话,然后回去组织农民开始大干。其实,在农村逐步有了一些文化人后,特别是二十四节气那种简单易记方便实用,且经过许多年的使用已经深入人心,这种时令的发布和示范已无必要。

时令和节气在保证不违农时的情况下,成年累月的劳作和艰辛,又让人们感觉到十分的疲惫,感到生活的乏味。因此,在农时的间歇期以及在收获的季节,新年的伊始等时节,也安排了一些节令让人们有了一些休闲的娱乐、人际的往来、庆典的热闹和生活的改善等活动。淇县的节令和习俗,大体上与整个北方汉族的习俗相似,但也有许多细节上的不同,现将一些主要的节令习俗介绍如下。

第一节 节 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的办法划分季节和时令。具体做法是在一大块的平地上树起一根杆子,通过在日光下观察影子的变化而首先确定了四季的变化。即为: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后经过发展,特别是农时的需要,进而演化为二十四个节气。就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由来。

其名称和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实际上是一种物候和生机。简而言之,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与季节、温度、降水及物候有着密切的联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 、夏至、冬至是季节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是表示最热、最冷的出现时期;白露、寒露、霜降表示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现象;也反映气温下降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情况和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是反应物侯特征和农作物生长情况。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劳动人民独有的伟大科技成果,在我国广大农村开展农事活动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一般更适用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资料主要来源:张峙体著淇县民间礼俗   石同勋著淇县节日习俗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淇县民俗栏目   设计制作:老农  刘辉    联系电话:0392-7226249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栏目主持人: 周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