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都朝歌

  关于商都朝歌问题
  商都朝歌 作者:王革勋  
  sd200


分类目录

一、名家散论

二、商都朝歌

三、帝辛评论

四、牧野之战

五、殷商文化

 



关于商都朝歌问题

王革勋

  

    淇县,古称朝歌,是商朝末年的国都,也是殷国武庚、卫国前期的都城。商朝帝乙、帝辛两代都朝歌61年;周武封殷国武庚,继都朝歌6年;武庚反周兵败,康叔封卫,作为西周最大诸候国,再都朝歌383年。朝歌古都历史长达450年,这在全国是为数不多的。

    由于年代久远,史学界过去对商都朝歌有争议,也造成了古今史书记载的混乱。随着现当代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商都朝歌已为不少史学大家、权威人士所肯定,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史地学者的认同。现举几则例证:

    一、郭沫若肯定,朝歌为商代第八次迁都

    郭沫若先生在早年著作《中国史稿》中,主张“更不徙都”“帝乙徙沬”两说并存。他经过长期的研究后,在晚年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弃了“更不徙都”的观点,明确认为:帝乙徙沬为商代的第八次迁都,朝歌是殷商的最后都城,即一亳、二嚣、三相、四邢、五庇、六奄、七殷(安阳)、八沬(朝歌)。他的观点得到了中国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尹达先生的完全赞同,尹达为郭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写了前言。

    二、白寿彝秉笔直书:商朝的最后两代国君都居于河南淇县

    白寿彝先生在他所著的《中国通史纲要》中,直接了当地指出:“商代最后的两个统治者,一个是帝乙,一个是帝辛。帝乙多次对江淮之间的东夷用兵……又把都城迁到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帝辛就是纣,纣又亲自率兵征东夷,大约经过一年的苦战,取得了胜利……但这次战争,消耗过大……周武王乘机起兵,商被灭掉了。”

    三、范文澜、翦伯赞、陈梦家等认为:“纣都朝歌”“周灭商在朝歌”

    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通史》(十卷本)中,都一再写明“纣都朝歌(今河南淇县)”。翦伯赞先生所著《中国历史纲要》,也指明“商都朝歌”“郊外牧野”。陈梦家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中讲:“朝歌是殷末纣、周初武庚所在的地方,所以周武王、周公两次所伐的都是朝歌。”河南省博物馆长秦文生、郑州学者闫铁成,均持相同的观点。闫铁成在中国古都学会十三届年会上讲:帝乙征伐人方(即淮夷),商王朝当时的国都在今淇县一带。

    四、中国古都学会原会长朱士光强调:帝乙、帝辛都朝歌

朱士光先生在其所著《中国古都学的研究历程》一书中强调,“商朝末年帝乙、帝辛(纣王)所都朝歌(古沬邑),在今鹤壁市淇县境”。朝歌于西周初又成为卫国都邑。淹有朝歌北之邶,南之鄘及东之卫,即武王伐纣获胜后所置“三监”之地。同时又特注明:“《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关于殷末曾都朝歌,学者间虽有争论,但现已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

      五、河南大学原校长李润田指出:商代末期象征国家权力的九鼎在朝歌

    李润田教授曾在《中国古都研究》上发表文章,他认为:“武王灭商后,为了镇服东方各族,开始在洛阳营建军事城堡,并把象征国家权力的九鼎从朝歌迁到洛阳”。商纣王时期国都在朝歌,所以九鼎就置于朝歌。如果朝歌只是“离宫别馆”,那么象征国家权力的九鼎不可能存放在这里。

    六、国家级地理词书明确记载

    199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注明淇县“古名朝歌,殷纣所都”“古为沬邑,商末名朝歌,西周初武庚、卫先后都此”。1995年版《中国地名语源词典》,谭其骧为顾问,史为乐主编,在淇县条目下写道:“在河南鹤壁市南。殷为朝歌,为纣所都。秦置朝歌县。唐宋为卫县鹿台乡,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淇县。因淇水得名。”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朝歌作为四百多年的古代都城,有过它的辉煌时期。朝歌是商都,是卫都,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史学工作者的共识。

 

             ---(作者为中国古都学会理事 原安阳市广电局副局长)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站转载            站长:郑厚德             版权为淇县政协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栏目主持人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