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都朝歌

  箕 子 与 朝 鲜
  商都朝歌 作者:燕昭安  
  sd200


分类目录

一、名家散论

二、商都朝歌

三、帝辛评论

四、牧野之战

五、殷商文化

 



子 与 朝 鲜 

燕昭安

 

    柳宗元总结箕子光辉一生的三个阶段,除了“正蒙难”、“法授圣”,还有“化及民”。化及民是说箕子带了5000淇河儿女北上东进,建立了“箕子朝鲜”,把中原的政治制度、文化、工农业技术带到朝鲜,促进了那里民众的开化、社会的发展。

 

延绵900年的箕子朝鲜

 

箕子把治国方略传授给周武王,法授圣,周武王对箕子更加佩服了。周武王对他的大臣说:商纣王如果好好利用箕子,咱们到现在就很难打败殷商,说不定咱现在还会困居在西北的穷乡僻壤。周武王说,你们大家一定要记住:国有贤臣,社稷洪福啊。

周武王想要重用箕子,给他高官。箕子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带了5000个淇河老乡,向东北方向进行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最后到达现在的辽东半岛和朝鲜北部,建立了延绵近900年的“箕子朝鲜”。这一段经历,就是柳宗元所说的“化及民”

箕子拒绝在周朝作官而到那么远的朝鲜去,不是一时的决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早在商朝时他就对微子说过:殷商如果灭亡了,我绝不会作新王朝的臣仆,《史记》第38卷《宋微子世家》中说“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箕子到朝鲜,就与周朝断绝了臣属关系。作为商朝的老臣,他不愿背叛自己的国家。40年以后,箕子去世。箕子活了93岁。箕子的儿子箕松继位,称作庄惠王,周朝把箕松封为“朝鲜侯”。

“箕子朝鲜的位置在现在朝鲜半岛的北部,以及中国辽东半岛的东部,国都就在平壤。箕子王朝在朝鲜延续了九百多年。

无论是中国的史书,还是朝鲜的历史著作,对箕子朝鲜都有记载。中国古代记载箕子朝鲜的史书文献有《竹书记年》、《尚书大传》、《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等,都记得清清楚楚。

古代朝鲜史书、朝鲜古文献对箕子在朝鲜的事迹记载得更清晰,更详尽。朝鲜高丽王朝僧一然著的《三国遗事》,朝鲜重要史书《东史纲目》,以及《三国史记》、《三国史略》、《高丽史》、《高丽提纲》、《东国通鉴》、《东史纂要》等等,都对箕子王朝有记载有研究。这些书都是朝鲜的官方正史。古代朝鲜没有文字,使用的是汉字。朝鲜世宗大王在1446年才发明了朝鲜文字,相当于中国明朝正统年间。所以,这以前的朝鲜史书都是汉文的。

古朝鲜文献记载,箕子朝鲜共传了53王,哪个在位多少年,封号谥号等等,都记载的清清楚楚。笔者2000年9月到韩国参加国际姓氏研讨会期间,见到韩国十几个姓氏的“大宗亲会”会长,其中有好几个姓氏都自称是箕子的后代,他们的家谱上,都印有箕子的画像。

 

箕子在朝鲜“施八条之教”

 

箕子朝鲜的年代是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194年,相当于中国的西周初期一直到西汉。箕子王朝共经历41代53王,927年。到了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燕国人卫满发动政变。卫满原先也是箕子王朝的大臣,卫满发动政变,推翻了箕子的最后一个君王箕准,建立了“卫满朝鲜”

朝鲜古代历史朝代大体上的是这样的:

 

    朝鲜王朝            持 续 时 间        相当于中国的时代

    檀君朝鲜       前2333年---- 前238年        夏、商

    箕子朝鲜       前1046年---- 前194年      西周--西汉

    卫满时代       前195年 ---- 前108年          西汉

    三国时代       前39年  ----   936年       西汉 --后晋

    高丽王朝        918 年  ----   1392 年      后晋 --明初

    李氏朝鲜       1392 年  ----   1910 年      明初 --清末

 

箕子带到朝鲜去的五千人中间,有很多能工巧匠,以及懂得诗书、礼乐、医药、阴阳、巫术的知识分子。那时的朝鲜还未开化,箕子把中原文明带到了朝鲜。箕子制定了简明易行的八条法律,叫做“施八条之教”,这八条里面有杀人偿命、伤人了赔偿粮食、偷东西罚钱、禁止同姓结婚等等。

朝鲜十八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安鼎福,曾经是朝鲜国王的老师。安鼎福在《东史纲目》书中这样写箕子:

 

    己卯(周武王十三年),朝鲜箕子元年。殷太师箕子东来,周天

子因以封之。……都平壤。筑城郭。施八条之教。箕子之来,中国人

随之者五千。诗、书、礼、乐、医、巫、阴阳、卜筮之流,百工技

艺,皆从焉。初至,言语不通,译而知之。设禁八条,其略:相杀偿

以命;相伤以谷偿;相盗者,男没为家奴,女为婢自赎者人五十万。

虽免为民,俗犹羞之,嫁娶无所售。是以其民不盗,无门户之闭;妇

人贞信不淫。其民饮食以笾豆。崇信让,笃儒术,酿成中国之风教。以

勿尚兵斗,以德服强暴,邻国皆慕其义归附。衣冠制度,悉同乎中国。

 

箕子治理朝鲜不出三年,民风大变,夜不闭户,没有了盗贼。老百姓非常崇拜箕子,把平壤郊外的大同江比作黄河,把永明岭比作嵩山,编成歌曲又唱又跳,歌颂和赞美箕子。

箕子在朝鲜影响深远。古代朝鲜使用了和商朝一样的历法;研究者在朝鲜平壤城南发现有“箕田”,每田分四个区,每区有田70亩,与中国“殷人七十而助”的文献记载一模一样。殷人尚白,爱素车白马,箕子把殷人尚白的风气传到了朝鲜,影响延续至今。古朝鲜人也是“衣尚白,白布大袂”,到现在朝鲜的传统服装,无论男女,也还喜欢穿白色衣服。

这就是柳宗元所说的化及民”。箕子开发朝鲜,教化百姓,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1959年捣毁了平壤箕子陵

 

平壤北面牡丹峰有箕子陵,相传埋有箕子的铜剑和衣冠。朝鲜《高丽史》记载,肃宗七年(1102),相当于中国的北宋时期,在箕子陵又修了箕子庙。相当于明朝弘治年间、嘉靖年间、清光绪年间,箕子庙都有重修。箕子陵在平壤牡丹峰脚下,周边有乙密台、七星门、浮碧楼等名胜古迹,历来是平壤的著名观光胜地。一直到1959年,箕子陵还在。现在仍有很多平壤箕子陵的照片在朝、韩、中三国流传。高丽王朝曾下令全国祭祀箕子,《高丽史·礼·杂祀》卷中,把祭祀箕子列为王朝典礼之一。直到20世纪中期,朝鲜半岛南北方的史书、教科书都沿袭了“箕子封建说”。

令人遗憾的是,箕子陵现在已经没有了。从元明时期开始,朝鲜的有些学者中,狭隘民族主义逐渐盛行,开始提出一些争议,有的学者开始不承认箕子王朝在朝鲜的存在。

1959年春,朝鲜修建牡丹峰青年公园,下令毁掉了有千年历史的箕子陵。他们说箕子王朝不存在,他说箕子来朝鲜建国,这是中国汉朝时代封建统治者凭空捏造的,是为侵略古朝鲜制造的借口。甚至还上纲上线说:把朝鲜民族看成箕子的后裔,是对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朝鲜民族的侮辱。

挖掘平壤箕子陵的时候,当然引起很多人的反对。为此,当局开动宣传工具大力宣传,还专门举办了“老人宴”,把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和一些老年人集中起来,宴请吃饭,一面安抚一面施加压力。这样把箕子陵给捣毁、挖掘了。

1994年10月11日,平壤又修建了檀君陵。檀君陵占地1.8平方公里,修得很大很气派。

现在,无论是在朝鲜,还是在韩国,“箕子封建说”被视为殖民史观,“檀君朝鲜论”成为正统国史观。

 

朝鲜的“盘古”檀君

 

“箕子朝鲜”这段历史不是三年五年,而是将近一千年。否定了“箕子朝鲜”,这么长的历史就留下空白。怎么填补这个空白呢?狭隘民族主义学者,提出来檀君,把檀君王朝的历史拉长。后来还曾经确立了檀君纪年,按檀君多少多少年来纪事。不承认箕子朝鲜,不承认卫满朝鲜,认为这一千年的历史都属于檀君时代。

檀君,又名王俭,是朝鲜民族传说的开国君主。本来檀君就是一个传说的神话人物,学术界把“檀君朝鲜”称作朝鲜的“传疑时代”,就好比中国的女娲,盘古。

按照朝鲜的民族主义史学家的研究,檀君一直统治着朝鲜,统治了1500年。朝韩的历史书讲,檀君活了1908岁才去世。

箕子朝鲜,在中国古代史书里面有大量记载,在朝鲜古代史书中也大量存在,甚至日本的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箕子朝鲜将近1000年历史中,哪一年出了什么事情,和中国哪个朝代、哪个皇帝有什么交往,包括朝贡,互派使节,相互打仗,都有清楚的记载,都能够相互印证。这不是一个时期,一个朝代,他牵涉那么多朝代,那么多皇帝,那么多大臣、大将,那么多事件,这不是随便能造假的。因此,恐怕也不是轻易能够否定的。不可能说不承认就不承认了,说没了就没了,不会那么轻易就否定了的。

在韩国民间,很多人对箕子这个祖先高度认同。淇水之滨是箕子的家乡,朝歌城经常接待来自韩国的朋友。韩国氏族总联合会、韩国殷氏大宗亲会、韩国林氏大宗亲会等都与朝歌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经常派出代表来朝歌的三仁祠、摘心台、纣王陵顶礼膜拜。朝歌的代表包括笔者也应邀到韩国参加过古朝歌与韩国姓氏源流研究的交流活动。

 

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文人诗

 

    历史文献记载,箕子做朝鲜国君两年后,曾经回国朝见周朝天子。在途经故都朝歌的时候,只见原来的宫室已经残破不堪,有些地方种上了庄稼。箕子非常伤感。《史记》这样描写箕子的心情: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箕子当时百感交集,想大哭一场又觉得不妥;想小声哭泣也不行,那样太像个女人的性格,怎么舒解胸中的郁闷呢?于是触景生情吟了一首诗《麦秀歌》:

    麦秀渐渐兮,

    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

    不与我好兮。

 

    麦秀渐渐兮,

    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

    不我好仇。

《麦秀》诗假借一个失恋的女子抱怨“狡童”(美少年),抒发了作者对殷纣王不听劝谏反而加害忠良的痛苦、愤懑心情。

《麦秀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文人诗。在此之前,据传夏启曾作有《九辩》、《九歌》,但其词早已失传;夏商之际有《刺奢篇》,但具体作者早已失考。所以,《麦秀》应为我国最早的文人诗。笔者曾写文章《中国最早的文人诗》,发表于在史学界颇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中州今古》1993年第三期。当期《中州今古》还讲该文题目印在封面上。从此,《麦秀歌》是中国最早的文人诗这一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

《麦秀歌》语言朴实生动,其艺术手法对后代诗歌具有相当的影响,比如以“兴”发端(麦秀渐渐,禾黍油油),重章叠字的运用等。这些艺术手法在《诗经》中得到了发展;而其假借男女私情而抒发政治怀抱,到战国时屈原的诗歌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光大。

千百年来,箕子作为谏臣贤士、爱国忠良,受到人们的敬仰。《麦秀歌》也倍受推崇,后人诗文中涉及箕子时,经常提及《麦秀歌》。比如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所作《箕子》诗中有狡童之歌,凄矣其悲。”宋代诗人王十朋咏箕子诗中有“千古有传箕子操,一时难悟狡童心”。元代大诗人王恽《箕子庙》诗中有“空咏芃芃麦秀吟”。明代淇县知县李尚实的《殷墟怀古》诗中有过客漫劳歌麦秀”。明诗人何士琦《箕子》诗中有“伤心歌麦秀,不比见奴时”。清代淇县知县柴望诗《朝阳山下吊殷故宫》中有:禾黍悲歌千古恨,更怜七窍老臣心”。清代诗人高遐昌有诗句禾黍悲歌千古恨”。宗绂《殷墟怀古》诗中有“麦秀歌传箕子句”等等。一首短短的诗,历代传诵不息,真可谓“千古绝唱”。

 

三仁祠与箕子馆

 

后人对箕子的敬仰和崇拜连绵不断。除了前面提过的朝歌城南关的“箕子庙”,原朝歌南门里还有一座“三仁祠”。三仁祠祭祀的是被孔子称作“殷有三仁焉”的箕子、微子和比干。“三仁”的塑像,箕子是居正中的。

重建在摘心台公园里的三仁祠西厢房,挂着一块横匾“箕子馆”。其三面墙壁上,有一副长二十米的工笔彩色壁画。壁画的画面撷取了箕子一生中的六个片段,分六个场景,表现了箕子波澜壮阔的人生。

    第一个画面是纣王早年,箕子进殿上奏的场景。当时纣王还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对箕子的慷慨陈词也是一幅洗耳恭听的模样。这个时期他们君臣一心,共同把国家治理得固若金汤。朝歌百姓有“商纣王的江山——铁桶一般”的歇后语,描述的就是这个时期。

第二幅画面,纣王已日渐骄奢淫逸,对箕子的劝谏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怀抱美人拂袖而去。

第三幅画面上,箕子披散着头发赤着双脚,装疯卖傻,操着一把古琴奔走在朝歌的大街小巷,弹奏的曲调时而悲愤时而激昂。纣王见箕子这样,感觉有损皇室的威严,把他囚禁了起来。周武王则开始暗中联合各路诸侯,准备讨伐纣王。

第四幅画面,牧野之战后,纣王感觉自己气数已尽,江山难保,于是来到了鹿台举火自焚,殷商王朝就此灭亡。

    第五幅画面,周武王建立西周王朝后,为安抚殷民,亲自去牢室里接出箕子,向其询问治国之道,并许以高官厚禄。箕子不愿当周朝的顺民,带领5000殷商余民飘洋过海,来到了平壤,建立了箕子王朝。

    第六幅画面,箕子思念故乡回到朝歌,看到昔日金壁辉煌的宫殿如今已成为了一片废墟,并长出了绿油油的麦苗,触景伤情,写下了千古绝唱《麦秀歌》。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站转载            站长:郑厚德             版权为淇县政协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栏目主持人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