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是男人的历史、男人的世界,女人往往只是陪衬,甚至是“祸水”。但是在朝歌的历史上,却有那么几个性格鲜明、独领风骚的女性。其中一位,她曾经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八个才女”之首,她的美丽成为古代美女的“标准”,她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这个女人就是“美女庄姜”。
女人的美丽究竟有没有个标准?
庄姜是春秋时期卫国王后,卫庄公(前757至前735年在位)的正夫人。庄姜出名,两点,一,她是出了名的大美女,端庄标致,美丽绝伦,几千年来被人们称道,她是诗经时代的美女代表;二是,她很有才气,中国古代有“十八才女”之说,十八才女第一个就是庄姜。
《诗经·卫风》里面有一篇很有名的诗《硕人》,描写的是庄姜出嫁到卫国那一天的盛况,以及庄姜的美貌。
庄姜的出身很高贵。诗里面说她是“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硕人》)”。她是齐国齐庄公的千金,卫国卫庄公的王后,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邢国国君的小姨子,名门望族谭公是她的姐夫,看看这一连串的桂冠。一个女人能拥有这中间的一顶桂冠,就不得了了,就够尊贵了,何况庄姜坐拥了这么多桂冠!
庄姜的出身,她的美貌,决定了她是当时公众心目中最耀眼的明星,是最受关注的人物。《硕人》中这样写她出嫁时的盛况:
颀人敖敖, 好个高挑的女郎,
说于农郊。 车歇郊野农田旁。
四牡有骄, 看那四马多雄健,
朱幩镳镳, 红绸系在马嚼上,
翟茀以朝。 华车徐驶往朝堂。
齐国的豪华马车车队把公主庄姜送过来,停靠在淇水边的城郊休息,这一天人山人海,引起很大的轰动效应,人们都围过来看这美丽而奢华的场面。驾车的四匹雄马高大壮硕,红色的衔巾随风飘飘,轿车上插着野鸡的翎毛,装饰华丽……
迎亲队伍豪华,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美人,是庄姜。这个嫁到卫国的齐国公主,美丽得让在场人们都惊呼起来!
女人最大的资本是美貌。庄姜成为旷世名人,当然是因为她的高贵和才华,更有她近乎完美的美丽容颜。庄姜的出现,无形中确定了中国古代美女的标准。
女人的美有没有标准?据说西方人还真的定了一个标准。西方人喜欢量化,对美女也有量化的标准。希腊人就把女人的脸划为三个部分:从发际到眼睛是一部分,从眼睛到上嘴唇是一部分,从上嘴唇到下巴是一部分;他们定的美女标准是:面容的长和宽的比例是三比二,眼的宽度要占脸的二分之一,还有脖子要是脸长的多少多少比例,以及三围的比例等等。
这样数字化的标准,真的能测量出一个人容貌的美丑吗?其实,美是一种感觉,美女的标准是很难用数字来表达的,感觉的东西还是要用抽象的标准来表达更准确些。中国古人对“四大美女”的衡量,并没有具体的尺度,怎么衡量呢?形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用这些抽象的词语来形容。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再来看看庄姜是怎样一种美。《诗经·硕人》是这样描述的:
硕人其颀, (窈窕淑女好修长,)
衣锦褧jiong衣。(麻纱罩衫锦绣裳。)
首先是个子高,身材修长。这一点符合现今的国际标准。现在各国选美标准不是首先要求身材高挑吗?这首诗中反复强调了庄姜的特征——高挑身材,把她称作“硕人”,反复讲“硕人颀颀”,“硕人敖敖”,高大,修长,娴雅,矜持。东方女子一般比较小巧,高个子美女在中国古代美女中确实比较少见,难怪她的出现立即引起卫人的惊叫。
古代没有正式的选美比赛,所以对个子高低没标准。你看现在选美,好像身高成了第一标准了,把许多个子不够高的美女给埋没了。庄姜首先是身材高佻,其次是皮肤白皙。你看:
手如柔荑, 手像春荑好柔嫩,
肤如凝脂, 肤如凝脂多白润,
领如蝤蛴, 颈似蝤蛴真优美,
齿如瓠犀, 齿若瓠子最齐整。
螓首蛾眉。 额角丰满细长眉。
手指像细草般柔软灵活,雪白的皮肤像凝脂一样光洁平滑,脖子像天牛的幼虫那样既白且长。皮肤嫩白细腻,对东方美女太重要了,俗话说“一白遮百丑”。清文学家李渔在《闲情偶寄》“声容部”中说:“……妇人本质,惟白最难。多受精血而成胎者,其人生出必白……”可见,“白”是中国古代一贯千年的审美观。
然后,《硕人》诗中又写了庄姜的牙齿、额头、眉毛:牙齿像瓜子儿一样雪白匀称而整齐,螓首,广额而有文采,额头丰满;蛾眉,眉毛修长、漆黑而又弯曲。
绝代美人庄姜,身材、皮肤、额头、眉毛,连牙齿都是那么标致那么美,然而最让人叫绝的还不是这些。是什么呢?神态神韵。诗里面这么描写:
巧笑倩兮, (嫣然一笑动人心,)
美目盼兮。 (秋波一转摄人魂。)
浅笑盈盈,现出两个酒窝,眼睛黑白分明,顾盼生波。
神态神韵最重要。之所以美女的标准很难用数字来表述,就是因为美的灵魂----神态,它是无法用空间尺度来衡量的。一个女人的气质,两个地方最能现出来,一是她嘴角的笑,二是她的眼神。所以古今中外文人最爱描写美女的笑:微笑,娇笑,嗔笑,浅笑,而唯独描写庄姜是“巧笑”!这个“巧笑”写绝了!描写眼睛更传神了。
“美目盼兮”,一个“盼”字,把庄姜眉眼间的秀美、灵动、柔情、纯洁写活了。嘴角的巧笑和黑白分明的美目结合在一起,那灵气与聪慧呼之欲出。有人说庄姜“巧笑当是绽放在嘴角的花蕾,美目应是荡漾在眼眸中的涟漪”。清代学者方玉润说:“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语,绝唱也”。三千年了,没有哪句诗比“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八个字更传神了。
美女庄姜,绝代风华,太完美了,无可挑剔。
东方美女有一张性感的大嘴
真的完美无缺无可挑剔吗?非也。庄姜也有一个缺陷一个不足。
庄姜的美几乎符合中国古代美女的全部标准,个头,身材,皮肤,手指,脖颈,牙齿,额头,眉毛,眼睛,脸蛋儿,神韵,华丽雍容的服饰,彪壮威武的车马,甚至车马的装饰,都是那么美的无以复加。然而,细心的人们,还是发现,她的容貌仍然有一处不符合古代美人标准的地方,那么这个缺陷是什么呢?
仔细琢磨就会发现,《硕人》这首诗赞扬庄姜的身高、皮肤、眉毛甚至神态,却有一个地方没有提及,唯独没有提到的是庄姜的嘴巴。
古代以樱桃小口为美。古人写美女,很重视嘴巴的。据说庄姜的嘴巴有点不合古人审美标准,嘴巴有点大。这在古代不能说不是一点小小的遗憾。所以,《硕人》为了不影响庄姜完美的形象,没提她的嘴巴,替她掩盖了。
然而,庄姜的这点缺憾,搁到现在,又不是什么缺点了。现在西风东渐,国人早就接受了大嘴之美了,你看朱丽亚·罗伯兹,舒淇,姚晨,都有一张大嘴,人们反而觉得是她们的优点,称赞说她们的嘴巴性感。拿现代的标准套,庄姜的嘴巴就不是缺憾了,反而又多了一处古人没有认识到的现代美。
如果古今审美观念相结合的话,庄姜的美就更加完美无缺了。“巧笑倩兮,眉目盼兮”是古典美;个子高佻,嘴巴性感,是现代美。
论美丽,古代所谓的“四大美女”,她们只是环肥燕瘦各有千秋,但都谈不上标准,据说还都有缺陷:西施的耳朵小,得经常弄个大的耳环来衬托,她还脚大,要穿很长的裙子遮盖;王昭君肩膀太窄,经常要披着皮毛蓬松的斗篷来衬托;貂蝉走路不好看,身上要挂满铃铛转移人的注意力;杨玉环有狐臭,需要经常到温泉沐浴,用鲜花往身上揉搓等等。她们都没有庄姜的美这样标准这样完美!
《诗经·硕人》这首赞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描写美女的开山之作。
清人姚际恒说:“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诗经通论》)。后代描述美女的作品很多,但几乎都逃不出《硕人》定下的几个标准。文人描写美女,都摆脱不掉庄姜的影子。比如《洛神赋》中的甄妃,《长恨歌》中的杨玉环。
古人的确是以庄姜为模子,确立了三千年来的审美标准。
中国古代第一位女诗人
宋代大儒朱熹是研究《诗经》的集大成者。朱熹注释的《监本诗经》中考证,《诗经·邶风》中的《燕燕》、《终风》、《柏舟》、《绿衣》、《日月》这五首诗的作者是庄姜。朱熹提出:庄姜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女诗人。有学者罗列了从先秦至清代的“中国十八位才女”,居于首位的就是“庄姜”。庄姜是美女加才女,她的才华横溢主要表现在诗歌里面,收入《诗经》中的五首诗歌,奠定了她中国第一位女诗人的地位。
中国第一位爱国女诗人是许穆夫人,但是庄姜是中国第一位女诗人。算起来,许穆夫人是庄姜的重孙女,比庄姜晚六十多年。祖孙俩才女,庄姜是中国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则是中国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庄姜的诗歌写的很好,艺术性高,比如《燕燕》,《毛诗序》记载“《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写庄姜送戴妫回陈国,姐妹生离死别依依不舍的心情。全诗复沓质实,深切悲怀,写得感天动地。诗共四章,前两章是:
燕燕于飞, 轻盈燕子双双飞,
差池其羽。 一前一后紧相随。
之子于归, 我的妹子要出嫁,
远送于野, 迢遥相送难转回。
瞻望弗及, 抬首遥望不能见,
泣涕如雨。 涕泣如雨涟涟泪。
燕燕于飞, 轻盈燕子双双飞,
颉之颃之。 上下翻转影蹁跹。
之子于归, 我的妹子要出嫁,
远于将之, 送到天边路万千。
瞻望弗及, 抬首遥望不能见,
伫立以泣。 伫立良久泪涟涟。
《燕燕》在我国古代开创了送别诗的�����,是中国历�����第一部送别诗。《燕燕》之后,“瞻望弗及”、“伫立以泣”,就成了表现惜别情境的典型意象,经常出现在历代送别诗中。
还有《绿衣》、《终风》、《日月》,都写得哀哀怨怨,触物伤情,情真意切。《终风》写自己的悲惨命运,《毛诗序》说:“《终风》,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也。”也看其中两章:
终风且暴, 风既狂来雨又暴,
顾我则笑, 看见我来嘻嘻笑。
谑浪笑敖, 调戏放荡瞎胡闹,
中心是悼。 心里悲伤多烦恼。
终风且霾, 大风既起尘土扬,
惠然肯来, 又是心顺来我旁。
莫往莫来, 如今不来又不往,
悠悠我思。 思绪绵绵怎能忘?
而《柏舟》这首诗,给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等等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些诗句现在人们写文章的时候还经常引用。欣赏其中三章:
我心匪鉴, 我心并非青铜镜,
不可以茹。 不能一照都留影。
亦有兄弟, 也有长兄与小弟,
不可以据。 不料兄弟难依凭。
薄言往愬, 前去诉苦求安慰,
逢彼之怒。 竟遇发怒坏性情。
我心匪石, 我心并非卵石圆,
不可转也。 不能随便来滚转;
我心匪席, 我心并非草席软,
不可卷也。 不能任意来翻卷。
威仪棣棣, 雍容娴雅有威仪,
不可选也。 不能荏弱被欺瞒。
忧心悄悄, 忧愁重重难排除,
愠于群小。 小人恨我真可恶。
觏闵既多, 碰到患难已很多,
受侮不少。 遭受凌辱更无数。
静言思之, 静下心来仔细想,
寤辟有摽。 抚心拍胸猛醒悟。
(以上两诗今译来自“古诗文网”)
愤怒出诗人,哀怨和孤独也出诗人。庄姜的出身、美貌与她的命运的巨大落差,使得中国古代第一个女诗人出现了。
美丽的女人,不完美的人生
漂亮有才气的庄姜,按说她应该有一个幸福幸运的人生。但是,恰恰相反,庄姜的一生,充满了太多的不如意,伴随她一生的竟然是清寒深宫,遭受冷落,在一个个漫漫长夜里,孤灯相伴。她是在哀怨中度过的一生。
自古红颜多薄命,美丽而有才华的女子往往都有一个悲惨的命运。美丽而高贵的庄姜,她的命运与她的美丽和才华,形成了极大的落差,她的一生竟是跌宕起伏、曲折艰难。
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她---“无子”,终生没有生育。在出嫁的那天,谁会想到美若天仙的庄姜后半生会过得这样凄凉,她的出现仿佛只是上天给她开的一个玩笑,先给她尊贵的地位,繁华的生活,艳丽的娇貌,然后又统统收回。她的完美外表内隐藏着一个大的不完美。
庄姜身为王后却不能为国王传宗接代,在那个年代,那个旧的思想观念下,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她就因为这个,备受冷落,哀怨度日。
后来,卫庄公又娶了陈国的公主厉妫,厉妫还带来了妹妹戴妫。厉妫生下一个儿子姬完,不久就死了,姬完就是后来的卫桓公。戴妫后来也生了一儿子姬晋,即后来的卫宣公。庄姜自己没有儿子,但她对待历妫、戴妫的两个孩子像自己亲生的一样,十分疼爱,庄姜与戴妫相处得也亲如姐妹。
卫庄公死后,庄姜一手带大的姬完继位成为卫桓公,庄姜总算度过一段有尊严的时光。但是好景不长,州吁之乱发生了。州吁从小被卫庄公宠幸,养成残暴无道的品行。卫桓公去洛阳参加周平王的葬礼,州吁假借送行,设践行酒宴,发动政变杀死了卫桓公。
从这次宫廷政变,庄姜亲身体验到了政治斗争的血腥和残酷。卫桓公一死,戴妫就无法在卫国待下去了,因为卫桓公死去的亲生母亲历妫和戴妫是亲姐妹,又是一起嫁给卫庄公的。州吁杀死卫桓公,戴妫就不得不被迫离开卫国回娘家陈国去。庄姜和戴妫一直相依为命、情同姐妹,戴妫一走,在宫中庄姜就连一个可以说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了。庄姜拉着戴妫的手,送一程又一程,真是生离死别呀。庄姜再一次体验到人生无常的凄凉和无奈。
美女也可以有好心肠
美女要大家公认,“德”是必不可少的。美女容易失德。美女是社会的宠物。一个女人特别美丽,她就容易骄傲,目中无人;因为她美丽,也就容易遭受进攻,遭遇到的引诱也多;因为她美丽,往往可以不用努力,不劳而获。许多相貌漂亮的女人,在世人评价中难有口碑,就输在一个“德”字上。所以,很多美女都留下了奢糜淫荡和一身妖气的名声。比如胡妹喜、苏妲己和褒姒,都是著名的“狐狸精”,虽然容貌美丽,却因为“失德”而被人唾骂。
美丽的庄姜却留下好口碑。除了美女加才女外,她具有很好的品德。古代人们的心目中,从庄姜开始,美女也有了好心肠、好品德、好名声。
庄姜的好口碑,首先是她的宽厚、贤德,不指责、不抱怨,顾全大局,很有“国母”风范。庄姜没有生育,但她对厉妫的儿子“如同己出”,像自己亲生的一样照顾培养。对戴妫也是情同姐妹。但是对性情暴戾、心术不正的州吁,庄姜深恶痛绝;在“大义灭亲”的石碏和州吁的斗争中,庄姜坚决站在石碏一边,反对州吁的所作所为,《左传》里面写州吁的时候,就记载“庄姜恶之”。
庄姜最可贵的是:不干政。庄姜有自己的政治态度,但她的可贵之处反而在于她不干政,不以自己的地位和资格去直接干预朝政。卫庄公去世后,庄姜一手带大的姬完继位,卫桓公(姬完)在位16年。庄姜作为太后,按她的威望、她的影响力,对朝政她是有资格说话的,但她从来没有出面参政。
春秋初期,各个诸侯国中,王后干政并不少见,她们往往为了一己私利,在朝中指手画脚,常常给国家带来损失。和庄姜同时代的郑国郑武公的夫人武姜就是例子,武姜的儿子郑庄公本是她亲生的长子,但就因为郑庄公是“寤生”,出生时让她痛苦了些,她就一直讨厌这个长子,出面干政,后来搞得两个儿子之间生死不相容。
在古代,后宫干政,是最大的失德。显然,庄姜在这个大原则问题上,做得无可指责。就连孔子也曾经对庄姜大加赞美。孔老夫子一般不怎么评论女人,然而,《论语》的“八佾”篇中,有一次子夏问孔子说:古人写庄姜“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为什么那么美?孔子怎么回答呢?他说:“绘事后素”,就是说,绚烂的图画必须在白色没有瑕疵的绢子上才能画得出来。意思是内心美才是真正的美。庄姜看起来那样美,最重要的是因为她的品德,她的美是以她的品格为基础的。品德好,那个美才能是真正的美;如果没有好的品德,外表的美就显现不出来。
容貌是女人的躯壳,品德使美女有了灵魂,而才气使美女显得更加动人。
原载《淇水三千年》(崇文书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