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x  
卫都朝歌

先秦卫国石氏 
  作者:李乔




总目录


一、卫都朝歌

二、卫国人物

三、淇卫文化

四、历史评说

五、朝歌姓氏







   石姓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中原许多诸侯国,如卫、郑、齐、楚、宋、魏等国都已出现了石姓。根据有关史籍记载,石姓主要有四个来源,三个出自姬姓,分别为春秋卫国大夫石碏;晋国大臣杨食我及郑国公孙段之后;一个出自子姓,为宋国公子段之后。上述四个来源中,以卫国石氏影响最大,也最为当今汉族石姓子孙认可。卫国石氏为卫康叔之后。汉代王符《潜夫论·志氏姓》说:“卫之公族,石氏、世叔氏、孙氏、宁氏……皆卫姬姓也。”唐代林宝《元和姓纂》记载:“石,卫大夫石碏之后。”宋代郑樵《通志·氏族略》也说:“石氏,姬姓,靖伯之孙石碏,有大功于卫,世为卫大夫。”宋代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说得更清楚:“石,出自卫大夫石碏,其先以王父字为氏。”卫康叔,姓姬名封,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八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兄弟。周武王灭商后,把他封在康(今河南禹州市西北),史称康叔封.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由其叔周公旦辅政,引起武王胞弟管叔、蔡叔、霍叔的不满,殷纷的后裔武庚便联合他们以及夷族反叛。周公平叛后,把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分封给康叔统治,仍然以殷的旧都朝歌(今河南淇县)为都城,建立卫国,管理那里的殷室遗民。因此,康叔又称卫康叔。康叔受封之后,遵守周公教诲,以文王“明德慎罚的政策治理国家,卫国颇有起色而成为当时的大国,康叔也因此深受卫人敬仰。

   康叔五传至靖伯为卫国国君,他有个孙子叫石碏,为卫庄公上卿,是个著名的贤臣。卫庄公有个儿子名叫州吁,因为得到庄公的宠爱,常常胡作非为,庄公也不加约束。石碏多次劝庄公管教约束州吁,但庄公却听不进石的劝告。石猎的儿子石厚,与州吁交往密切。石碏怕自己儿子跟着州吁学坏,就禁止儿子与州吁来往,可是石厚不听劝阻。公元前719年,州吁杀掉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卫植公而自立为君。为了制服国人,立威邻国,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

   为了巩固自己的王位,州吁就与心腹大臣石厚商里办法。石厚就去问他的父亲石碏,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碏早想除掉祸根,为国为民除害。他趁机假意献计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碏答道:“陈桓公现在正受周天子宠信,陈国和卫国的关系又很和睦,如果去朝见陈植公,求他向周天子请命,就一定能办到。”州吁听从石碏的建议,备了许多礼物,就和石厚一起到了陈国,求陈向周王通融。石碏暗中派人给陈国大夫公子针送了一封血书,书中写道:“卫国地方狭小,我年纪老迈,没有什么作为了。来的那两个人正是杀害我们国君的凶手,敢请公子趁机设法把他们处置了。”陈国人接受了石碏的请求,将州吁和石厚抓住,并到卫国请人来处置。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由于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卫国的大臣们认为应该从宽处罚。可石碏并没有因为石厚是自己的儿子而放宽对他的惩罚,而是派自己的家臣孺羊肩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

   《左传》对石碏为国为民、不询私情的举动大加赞扬,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石碏不彻私情、大义灭亲的故事因此成为千古美谈。

   《通志·氏族略》和《古今姓氏书辨证》都把这位大义灭亲的石碏认做卫国石氏的得姓始祖。但此种说法存在着一些经不起推敲的地方。首先,如果说“石”是石碏的字,按照周王朝的宗法制度,诸侯国国君的儿子称公子,孙子称公孙,公孙的子孙不能再称公孙,而可以其王父(祖父)的字为氏,另外繁衍出一支宗族的支脉,也就是说,只有石碏的孙子才能以石为氏,然而《左传》怎么会称石碏的儿子厚为石厚呢?其次,关于石碏与石骀仲的关系,《礼记·檀弓第四》郑玄注说:“骀仲,卫大夫,石碏之族”,可是在过了近千年之后,宋代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却说“碏孙石骀仲”,另外,清人陈厚耀《春秋世族谱》又说:“石骀仲,石厚从弟。”可见说石骀仲为石碏孙子的根据是不够充分的。

   或许由于以字为氏之说存在不少漏洞,又有了石氏以邑为氏,得姓始祖为康叔五世孙靖伯的说法。宋代王之望撰《故左朝请郎石君(延庆)墓志铭》在叙述石氏起源时说:“卫康叔七世孙靖伯(注:靖伯应是卫康叔的五世孙)食采于石,后以为氏。猎书《春秋》。”(王之望《汉滨集》卷+五)宋代周必大所作《循吏石大夫(昼问)墓志铭》、陆游《朝奉大夫石公(继曾)墓志铭》等均采此说。

   以邑为氏之说虽然能解释以字为氏之说的疑问,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上引墓志铭或家谱均出自墓主或谱主家族提供的家世资料,其可靠性不足,证明力也不够强;其次说靖伯食采于石,不仅史无记载,而且不符合历史常识。众所周知,采邑是诸侯国国君分封给卿大夫的领地,靖伯作为卫国国君,整个卫国都是他的领地,怎么会自己再给自己封邑呢?

   尽管上述两种说法由于年代湮远、资料缺乏的原因都不能有力说明石氏的来源,但卫国石氏为卫康叔五世孙靖伯之后,是从姬姓中分离出来的,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石氏作为卫国公族,一直世袭卫国上卿,在西周至春秋末年卫国的政治、军事领域发挥着较大作用,《左传》有多处记载。石碏在大义灭亲的同时,另立了卫国的国君。鲁庄公十二年(前682年),石骀仲之子、卫国大夫石祁子把宋国叛臣猛获送回了本国。鲁成公二年(前589年),石樱(石碏四世孙)等为救鲁国率军伐齐,被齐军击败。石樱自告奋勇作为留守,顽强抵抗,确保了主帅的安全撤退。春秋晚期,石氏子孙石恶、石圃、石曼姑等多次参与卫国宫廷纷争。

   进人战国时期,卫国渐趋衰败,只能夹在赵国、魏国、齐国、楚国等强国之间荀延残喘,作为卫国公族的石氏也渐趋沉寂,并开始向周边地区迁徙。


原载:《寻根》
(2005年第04期,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站         站长:郑厚德          持人:老农(信箱qxzhd@126.com)    

电话  0392-7226249    QQ:1036847795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制作人:王涵怡、杨杨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