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热线

主页 中华姓氏起源 百家姓 淇县姓氏考证 朝歌姓氏研究 姓氏联谊活动 2018姓氏排名

戴氏

  周灭商后,封朝歌帝纣之庶兄子启在商丘南建
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死后被 谥为戴公。戴公
其子孙遂以谥号“戴”为氏。
  一、 姓氏起源
戴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
定 “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宋国
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 谥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前748年)其
子孙遂以谥号“戴”为氏,是为河南戴氏。
  2、 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左传》所载,春秋时有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在今河南民
权县东,一说在河南兰考县。隐公十年(前713年)亡于郑国,一说亡于宋国。其族人遂以国名“戴”为氏。
  3、 据《鼠璞》所载,殷氏有改为戴姓的。武王灭商后,有不少殷遗族以国为氏,称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
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二、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戴氏主要在其发祥地豫东一带发展繁衍。到了汉代,戴氏开始有迁居豫南、江浙、山东等地的。
三国至南北朝时,戴氏又有迁居安徽、湖北者。如西汉时的戴遵为慎阳(今河南正阳县北)人,戴崇为沛(今
江苏沛县)人。又如东汉时的戴就为上虞(今属浙江)人,戴宏、戴封均为刚(今山东宁阳县北)人。唐初,
戴氏开始入闽。据《元和姓纂》所列当时戴氏聚居点有济北(今山东长清县西南)、谯国(今安徽亳州)、吴
兴长城(今浙江长兴)、魏郡斥丘(近河北成安)河东桑泉(今山西临晋)等。清代初年时,广东焦岭县一支
戴氏后裔迁往台湾屏东,其后分布于高雄、桃园、新竹等地。清代以后,还有福建戴氏陆续迁往台湾,此后,
又有戴氏族人迁往海外。
  三、 郡望堂号
1、 堂号
   “独步堂”或曰“避贵堂”:都是源自后汉戴良的事迹。戴良有高才,议论与一般不同。他曾经说:“我
独步天下,谁能与我比?”举他为孝廉,他拒不接受。再请他做司空,他仍然不干。州官郡官强迫他出任,他
就跑到山里躲起来。另外还有“谯国”、  “广陵”、“清河”等堂号。
2、 郡望
    谯郡:东汉建安末分沛郡置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县),三国时相当今安徽、河南两省灵璧、蒙城、
太和、鹿邑、永城间地。
    广陵郡:西汉元狩三年(前120年)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今扬州)。东汉建武中改为郡。
相当今江苏、安徽交界的洪泽湖和六合以东,泗阳、宝应、灌南以南,,串场河以西,长江以北地区。
    清河郡:治所在清阳(今清河东南)。元帝以后相当今河北清河及枣强、南宫各一部分,山东临清、
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
  四、 历史名人
   戴名世:安徽桐城人,清代史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他刊行有《南山集》,其中有许多明朝正史以外的史
事,触怒了清王朝,以“大逆”罪被杀,为清朝四大文字狱之一。
   戴震:安徽休宁人,思想家,学者。他博闻强记,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都有研究。他精通古音,立
韵类正转旁转之例,创古音九类二十五部之说及阴、阳、入对转的理论,对经学、语言学有重大贡献,为一
代考据大师。后人编有《戴氏遗书》。
   戴进:著名画家,钱塘(今杭州)人,善画山水,境界深远妙处,多出己意。兼工人物、佛像,运笔顿挫
有力,设色纯熟有神采,人推明代院体中第一手,有“浙派”之称。
   戴复古: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他长期浪游江湖,曾向陆游学诗,也受
晚唐诗的影响,语言自然,是“江湖派”中较有成就的作家。部分作品指责当时统治者苟且偷安,表达了收
复中原的愿望。也能词,风格雄放。有《石屏诗集》、《石屏词》。
   戴逵:东晋学者、画家、雕塑家,谯郡銍县(今安徽宿县)人。他反对佛教的因果报应说,著有《释疑
论》。他曾为会稽山灵宝寺作木雕无量佛及胁侍菩萨,又为瓦棺寺塑《五世佛》,和顾恺之的壁画《维摩诘
像》、狮子国(斯里兰卡)送来的玉佛,在当时并称“三绝”。所画人物、山水也别具一格。
   戴德、戴圣:被称为今文礼学的“大戴学”和“小戴学”的开创者。戴圣是戴德之侄,西汉时梁(今河
南商丘)人,家族显赫。他们同学《礼》于后苍,选集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的论述,分别编成《大戴礼记》和
《小戴礼记》。

返回主页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本栏目由 本站和淇县史志办公室 联合主办     主持人:王之珩、闫玉生   

淇县史志办公室电话 0392-7222204    本网站电话 0392-722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