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热线

主页 中华姓氏起源 百家姓 淇县姓氏考证 朝歌姓氏研究 姓氏联谊活动 2018姓氏排名
id="table1">

源自古都朝歌的姓氏----殷姓研究

葛东升 司国顺 殷福春

   概 论

      殷氏是发祥于今河南省境内的一个历史悠久、宗族文化繁荣的姓氏,目前在中国各姓氏中,殷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姓氏,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0.16%,约210万人,列第104位。殷姓人士分布广泛,全国各省市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及海外华人中都有殷姓,殷姓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姓氏,在我国满、朝鲜、彝、回等少数民族中也有此姓。


      殷氏最早的一支出自子姓,是商祖殷契之后。契大约生活在舜和禹的时代,因辅助舜掌管教化和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商(今河南郑州),契的后裔商部落一直在以商为中心的区域生息繁衍。后来商族不断强大,至汤时推翻夏朝统治,建立商朝。定都郑亳,至盘庚迁殷(今淇县、滑县一带),遂又徙于沬(今淇县),国力也不断强盛。但是东南之夷不断侵扰,为讨伐东夷,因沫邑位黄河北岸用兵方便,又因安阳小屯多水灾为患不安全,最后定都朝歌。殷商名源也和郑州、安阳联系在一起。据《竹书统笺》注释:“商殷并指商山殷水而言”。契既封于安阳北部的商水(漳水)山地,而殷水则源于郑州登封,东流西华,周口等地,入颍与颍水合流,古人并颍为殷,故名为殷焉。因此,商又被称为殷商、或者殷。殷商之后有殷氏。另,《姓氏急就篇》的注解中说,古颍河支流殷水沿岸有以水为姓氏的,是殷姓的另一支系。但史书及殷氏宗谱中,尚未发现有源于此的殷姓支脉。殷商部族在上古时期就在颍河和殷水流域生活过,高宗武丁的陵墓就葬在古殷水近域的今河南西华县境内,因此即使有这样一支殷氏,也应是殷商部族有渊源。此外,清代满洲八旗音佳氏改为了单姓殷。


      周克殷后,周将原商都朝歌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以奉殷祀”。周武王死后,武庚利用周王室内部矛盾,与“三监”联合复国,被周公等镇压。殷商亡国以后,特别是武庚复国失败后,殷商部族开始了较大的迁徙分化。一部随微子、箕子分别到了别处;一部随鲁公伯禽与卫侯康叔受封于鲁、卫,后来成了两国的国人;一部被迁到成周洛邑,实行军管;一部分文化官员和技术人员被调往镐京(今西安)或派往其它诸侯国任以职事。迁往各地的殷商后裔中,有多少以殷为姓的,目前无法考证。《史记·殷本纪》中说“契之后有殷氏、北殷氏”,入齐殷氏因齐人读“殷”如“衣”而成为衣氏,由此推断殷商后裔中以殷为氏的人数不少。但秦代以前,殷氏主要居住于中原地区,晋、卫、宋三个诸侯国较为集中。秦初,河内野王(今河南沁阳县近域)殷氏是一个比较大的宗族。秦统一六国之后,徭役、从军、出仕等的范围扩大,殷姓也随之扩大了迁徙范围。殷通曾任会稽郡(今江苏苏州)假守,说明此时江南已有殷姓人士。西汉初河内野王人北地太守殷续一支徙居汝南(今属河南),后又移居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县),其后人东汉以后成为名门大族。西汉时期以殷嘉为代表的东海殷氏,东汉时期以殷谟为代表的雁门殷氏都具有较大影响。魏晋至隋唐,门阀制度影响深远,陈郡长平殷氏一支独秀,名人辈出,陈郡殷氏走的是以文化显名立身进入仕途的道路,十分强调家族教育,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学、家风。家族中文才相继,好学、博学之士不绝于书,尤以玄学、文学、书画、典章见长。长平殷氏向心力、凝聚力强,虽累世播迁,移居他乡数百载,仍坚称祖籍长平。560年,北方的殷姓因避北齐废帝高殷名讳,被迫改为汤姓;宋代建隆元年(960),因避赵匡胤父亲宣祖赵弘殷讳,殷姓再次改为汤姓、商姓、戴姓、池姓等,如陈州西华(今属河南)人汤悦本姓殷,名崇义,因避讳改为汤悦。南宋及宋亡以后,大江南北改为他姓的殷氏先后有一部分恢复了本姓。明清以来,殷姓分布到了全国各地,祖居地河南省以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了殷姓,并涌现出了不少名人。殷谱连于明代入琼落户,殷化行于清初出任台湾总兵,此后殷姓人士陆续又有渡海赴台及扬帆南洋的。近代以来,随着留学、经商、对外交流的增加,世界各地华侨华人中殷姓人士越来越多,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殷姓人士名人辈出,据统计仅陈郡长平殷氏一支正史中有传记的名人就有22位,在《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的殷氏名人有72人。影响较大的有晋代荥阳令殷褒,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官至光禄勋的殷羡,性格耿介正直,当他赴豫章太守之任时,京城许多人托他带书函于家人,当他走到石头城时,竟把一百多封书函扔进河中,并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后世称寄书遗失者为“付诸洪乔”或“洪乔之误”,就出自他的事典。东晋名臣殷浩,识度清远,好老易,为风流谈论者所宗,建元初征为建武将军,后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东晋将领殷仲堪,孝武帝时任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东晋文学家殷仲文,擅文辞,其诗开始改变东晋玄言诗的风尚。南朝宋殷景仁官至中书令,深受文帝信用,与王华、王昙首、刘湛被誉为“四贤”。南朝宋殷孝祖屡立战功,历任兖州刺史、抚军将军,战死疆场,被追封为建安县侯。南朝梁文学家殷芸,曾奉武帝命作《小说》,时称《殷芸小说》。南朝陈殷不害以孝闻天下。唐代名臣殷开山,历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封勋国公。明代大臣殷士儋,历任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后入阁拜相。明朝殷正茂,历任广西、云南、湖广兵备副使,江西按察使、兵部右侍郎,官至兵部尚书。清代大臣殷化行,曾任台湾总兵官,累官至广东提督。清朝殷元福是康熙年间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晚年主持杭州敷文书院。晚清殷兆镛,历任翰林院编修,兵部和礼部侍郎,多次疏请抵抗外敌。


      河南境内殷氏遗迹与名胜分布也很广泛,商丘有契的墓地阏伯台、有微子墓等,偃师有尸乡沟商城遗址,郑州有商都遗址,安阳有小屯殷墟遗址,西华有高宗武丁陵等,都是殷氏族人凭吊祖先之地。但淇县朝歌是商朝最后都城,殷纣王就葬在淇县东12里处淇河西岸,更是殷氏族人寻根与凭吊先人之所在。
近年来殷氏文化研究比较深入,特别是以甲骨文和殷墟考古为代表的研究成果,为研究殷氏早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殷氏寻根活动的要求和期望也比较热切。河南省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对殷氏联谊寻根活动一贯给予关心和支持。韩国殷氏曾多次组团到河南寻根访问,也有不少海外华人和国内殷姓人士借经商、旅游机会到河南来觅祖追踪。淇县是殷商王朝的最后一座都城,是殷姓的发祥地,淇县县委、县政府对殷氏联谊寻根活动十分重视和支持,多次组织召开姓氏研究会,开展姓氏联谊寻根活动,并取得了较大成果。

                                                     返回  ---  请看  --- 下页

(第一页)概论   ( 第二页)殷氏流源  ( 第三页)殷氏名人  ( 第四页)祖居地新貌   ( 第五页)联谊寻根  

此文根据淇县统战部2003年4月组织编写的书稿整理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本栏目由 本站和淇县史志办公室 联合主办     主持人:王之珩、闫玉生   

淇县史志办公室电话 0392-7222204    本网站电话 0392-722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