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作者在剑津西山,发现数顷丹如火齐的
朱竹林,非常高兴。回顾朱竹的繁衍迁徙的历史和人文故事,既感慨朱竹的坎坷遭遇,也赞叹所见朱竹的繁茂胜景。 【注释】 朱竹:竹子一品种,
今已绝种。 初:开始,当初,之前。
楮颖:
纸与笔。亦指文字、书画。清·周亮工《书<丙申入闽图>后》:“嗟夫!立三何所求于予,而昵予如是?予之抱愧于君不一事,感激于中,不能形之楮颖,輒因此图以识之。”
清·周亮工《书影》卷一:“朱竹,墨菊,余初亦但求之楮颖间,后亲见朱竹於延平山中。” 楮,chǔ,楮树,叶似桑,皮可以造纸
,因以代纸。颖,yǐng,毛笔头。
顷:①短时间,如:顷刻、有顷、少顷、俄顷(很短的时间)。②qǐng,一百亩为一顷,如“碧波万顷”。
剑津:即今天的福建省南平市,古称南平、延平、龙津、剑州、镡州、剑浦、南剑州。 琅
玕:lánggān,美石,竹的美称。 丹:红。 火齐:huǒjì,宝石名。 戏著绯:象嬉戏一样穿着红色服饰。 孙枝:树木旁枝所生的新枝。此指新生竹,也称“孙竹”,竹根末端生出的新枝。孙,根之未生者。
高情:高尚的情怀,高雅的情致。
赤城:位于河北张家口市。《水经注》:“并州刺史王霸,败于燕,退保赤城。县志载:‘城东二里,山石多赤,望之若雉堞,故以名城’。《读史方舆纪要》:“古赤城,相传蚩尤所居。”赤城县自古就有“宣府肩背、独石咽喉”之说,历代被称为卫护京都的“朔方屏障”、“三路咽喉”、“北方锁钥”、“塞北藩蓠”。 潇湘泪:据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葬于九嶷,两个夫人娥皇与女英,千里奔尸,她们噱啕大哭,泪水便化为竹竿上的点点竹斑。“潇湘野雨”、“潇湘泪”、“潇湘院”,毛主席的“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支千滴泪,红霞万朵白重衣”皆典于此。 爨:cuán灶火。 擗:pǐ,用手掰开,折断。 酡:tuó,醉酒红脸。此句中指朱竹颜色鲜红。 红八曲:古曲调。 赤帝:赤帝 即“炎帝”。一说古帝祝融,号赤帝。 酒酝:酝,yùn,酿酒。 冠裁薛县:指战国孟尝君受封于薛地,喜着红头巾,戴红帽。 桕:jiù,桕树,或叫“乌桕”,落叶乔木,种子外面包着一层白色蜡层称“桕脂”,可制蜡烛和肥皂,种子可榨油,叶可制黑色染料,树皮和叶均可入药。 【作者简介】 周亮工(1612—1672),明末清初人。字元亮,号栎园,学者称“栎下先生”。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明崇祯进士,授监察御史。入清,仕至户部右侍郎,曾被劾下狱。工古文词,善书。书法劲健酣畅,倔强生动,有古意。所著有《赖古堂集》及笔记《因树屋书影》等。
附:
周亮工与朱竹之劫
拜读冯先生《佛杖》一文,述杖之质料,以竹为最夥。其中方竹,配以实物照片,足以增广见闻。竹竿多圆,方则为变;竹色青翠,赤则为异。这又令我想起周亮工以朱竹为杖,导致朱竹绝种的轶事。 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卷四:“闽有朱竹,色如丹砂,余尝寄书门人李中丞质君、殷太学彦来,求一枝作杖,彦来云,旧惟古田县一僧舎有之,周栎园侍郎求以为杖,自后官闽者,竞取之,遂成故事,僧苦之,竟铲去,其种絶矣。” 周亮工《闽小记》记朱竹事云:
朱竹初但求之楮颖间,顷与伯宗过剑津西山,数顷琅玕,丹如火齐,乃知此君亦戏著绯,同伯宗各赋二首:“高情直与晚枫邻,差舞安知醉有辰。旧族传为绛县老,孙枝近作赤城人。潇湘泪尽终馀血,淇澳花繁不是春。曾在龙门柯畔立,支离更见爨中身。”“乱擗桃花映客酡,斜批鹤顶间青萝。翻新竟比红八曲,截笛留吹赤帝歌。酒醖宜城光未定,冠裁薛县色全讹。遥看岩下阑扁处,或是深秋桕叶多。”
《书影》亦记此事,大同小异,均未提及以朱竹为杖之事。王晫《今世说》卷二《言语》隐括此事云:“周栎园偕冯伯宗过剑津西山,有竹数顷,丹如火齐,笑曰:乃知此君亦戏着绯。”见周亮工风致,颇能颊上添毫。
朱竹见之楮颖,始于东坡。他在试院偶然兴到手痒,身边无墨,遂用朱笔。东坡论画重神似,自可五彩同施,不知人间真有朱竹。后来乾隆帝万机之余,亦以朱批余渖,写竹数枝,发其渭川淇澳之思(如果出在他人身上,就是热爱自然反礼教了),可谓东施效颦。现代画家潘主兰先生擅朱竹,他曾提及周亮工:“以朱写竹在宋有苏东坡,在元有管仲姬、孙克弘,皆见载于传记。晋时戴凯之谱中竹有名桃枝者,其皮赤,是竹有之有朱又一明证也。剑津为福建南平,抗战中予流寓于此,曾洵(询?)诸居民,无有知之者,其或已绝产欤。然周亮工之言属可信。”
其实梦想一根朱竹杖的王士祯之言,亦可信。成书于乾隆初年的《福建通志》卷十一《物产》建宁府条下云:“朱竹,红如掷火,延建间有之,大可为杖,小者以餙盘匜,今其种絶矣。”
周亮工曾说,“天下尤异之物,若举手便得,亦大不韵。”朱竹如果存在到今天,肯定会被园林、工艺者青睐,其族大兴,甚至能抬高福建的“鸡滴屁”,如果这样,至少在古人看来,不韵之甚。所以那位灭绝朱竹的僧人,也有些可爱,虽然嗔根未断。
读书社区 - 超星网 »
老论坛转移区 » 明清书坊主•抚州周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