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归元恭(1613--1673):清初文学家。即“归玄恭”,古“元”同“玄”,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以“元”代“玄”。又名归庄,一名祚明,字尔礼,号恒轩,昆山(今属江苏)人。明末为复社成员。清初,曾参加昆山抗清斗争,失败后一度改僧装亡命,皈依佛门,被称作“普明头陀”。善书画。能诗,其作品对清军南下时暴行有所反映。《万古愁》曲,相传为其所作。也能文。文集已佚。后人辑有《归玄恭遗著》、《归玄恭文续钞》,又有《归庄手写诗稿》影印本及辑本《归庄集》。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五:“昆山归元恭先生,狂士也。家贫甚,扉破至不可阖,椅几至不可坐,则俱以纬萧缚这,遂书其匾曰‘结绳而治’。又除夕署其门云:‘一枪戮出穷鬼去,双钩搭进富神’来”。
僧服:穿着僧人的衣服。
金粟山人:彭孙囗(1631--1700) 清初词人。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人。顺治进士,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第一,授编修,累官至吏部右侍郎。其词颇多纤艳之作。也能诗,所著有《松桂堂集》、《延露词》等。金粟,如来的简称。
劫灰:指遭刀兵水火等毁坏后的残余。
一曲开元:唱一首歌颂盛世的歌曲。开元,唐玄宗年号,史有“开元盛世”之说。
共道:都说。
异材:有特殊用途的木料或材料,此指竹子。
倩:qiàn,请,央求。
道人:此指佛教徒和尚。
维摩:维摩诘的省称。[梵语Vimalakīrti]意译为"净名"或"无垢称"。佛经中人名。《维摩诘经》中说他和释迦牟尼同时,是毘耶离城中的一位大乘居士。尝以称病为由,向释迦遣来问讯的舍利弗和文殊师利等宣扬教义。为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无碍的代表人物。后常用以泛指修大乘佛法的居士。
千尺苍龙:指高大的竹子。
讲台:也叫宣坛,僧、道为演说教义进行法事活动所设的台子。
【作者简介】
吴伟业(1609-1672),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四年(辛未1631)一甲二名进士,官左庶子。南明福王弘光时(1644),召拜少詹事。入清顺治时,授秘书院侍讲,擢国子监祭酒。其诗多以反映现实为主,早期作品风华绚丽,明亡后多激楚苍凉之音,尤擅歌行,既委婉含蓄,又沉着痛快。《圆圆曲》、《楚两生行》等篇较有名。又工词曲书画。有《梅村集》、《梅村家藏稿》等。
【资料】
关于《归玄恭僧服小像》
陇原佛学网站\佛学文摘\2003年第4期《爱国奇僧普明头陀》:
钱牧斋、吴梅村各有题《归玄恭僧服小像》七绝四首。梅村所作,初言头陀嗜饮,次言长于诗词,又次言善于画竹,终言工于书法。是为头陀另一写照也。录之于下:
岂是前身释道安,遇人不着鹿皮冠,接篱漉酒科头坐,只作先生醉里看。
金粟道人道者装,玉山秋尽草堂荒,劫灰重作江南梦,一曲伊州泪万行。
关道淇园长长材,风欺雪压倩谁栽,道人扫向维摩壁,千尺苍龙护讲台。
中山绝技妙空群,智永传家在右军,为写陀头新寺额,笔锋蒸出墨池云。
( 头陀:tóutuó,佛教苦行之一。僧人行头陀时,应持守十二项苦行,分衣、食、住三类,即穿粪扫衣(百衲衣)、常乞食、住空闲处等。依此修行的称“修头陀行者”。后也用以称呼行脚乞食的和尚。)
爱国奇僧普明头陀
朱 哲
普明头陀(1613—1673),明末清初义士归庄,初名祚明,字玄恭,一字元功,又曰圆功,号恒轩。性好奇,又自称归藏,归来乎、悬弓、园公、鏖鏊钜山人,逸群公子等。江苏昆山人。为太仆卿归有光曾孙,处士归世昌(字文休)之子。好学敦行,为诸生时已博涉群书,文诗书画,亦有众长。
17岁时,深恶阉党攘权误国,与顾炎武(号亭林)等同入复社。崇祯十三年(1640),以特榜被召,鉴于国事日非,辞不赴。归庄忧国伤时,昕思文筹,苦无良谋,尝题其斋柱:“人其室空空如也。”问其人嚣然曰:“人皆笑之。”庄立品端方,赋性耿介,不与世俗苟同,独与亭林友善,以学行相推许,时有“归奇顾怪”之称。甲申变起,庄忧心如焚,翘首云天,烽烟四起,山河残碎,故国不堪回首,在《除夕七十韵》一诗中,挥泪写下:“万古痛心事,崇祯之甲申。天地忽崩陷,日月并湮沦。当时哀愤切,情词难具陈。”
仲兄归尔德,名昭,官至同知,贤明有政声。勤王时,参史可法幕府,顺治二年(1645)4月25日,扬州为清军所陷,尔德于西门浴血奋战,壮烈牺牲。叔史继登,亦在长兴遇害。归庄闻耗,不辞险阻,赴汤蹈火,往收两史之遗骨而归。5月,清军攻占南京。6月,昆山县丞摄县令闫茂才下令剃发,人情汹汹,士民鼓噪,拘执茂才,庄振臂一呼,率众杀之。15日,清兵围攻昆山,庄与亭林应前昆山县令杨永言(时为昆山知县,后祝发珠泾万寿庵为僧,法名嫩云,晚年卒于滇)檄,协同昆山前总兵王佐才,参将陈宏勋、游击孙志尹等,披肝沥胆,亲冒矢石,英勇抗击清兵,孤军作战,终以弹尽援绝,7月6日城破,死者四万余人,嫂陆氏、张氏俱殉节,其父亦相继卒。庄被指名搜捕,亡命他乡,未几,潜返乡里,削发为僧,自号普明头陀,结庵金潼里祖坟之侧,奉母以居,晨钟暮鼓,非素交不纳,从此佯狂终身。
庄虽遁入空门,仍念念不忘故国,对清军大肆屠戮,昆山惨遭浩劫,更是铭心刻骨,曾为文曰:“城陴一旦驰铁骑,街衢十日流膏血。白昼啾啾闻鬼哭,乌鸢蝇蚋争人肉。一二遗黎命如丝,又为伪官迫慑头半秃,悲昆山,昆山诚可悲!死为枯骨亦已矣,那堪生而俯首事逆夷。”
这时归庄家破人亡,穷愁潦倒,门破至不可关,椅破至不可坐,只得以草绳、芦苇缚之。然庄任缘委命,安贫乐道,怡然自得,书其门额曰:“结绳能治”,并撰一联自署于门:“两口寄安乐之窝,妻太聪明夫太怪。四邻接幽冥之地,人何寥落鬼何多。”
顾亭林哀怜旧雨,有赠庄诗云:
如君节行真古人,一门内外惟孤身。出营甘旨入奉母,崎岖州里良苦辛。
其时挣扎一隅的南明,危如累卵,头陀为国有心,回天无力,篙目时艰,拊心呕血,常借酒浇愁,饮辄醉、辄哭、辄歌,旁若无人。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头陀尝作《万苦愁》一曲,以血和泪谱写了肺腑深处的亡国哀思,驱除逆虏义无反顾的心声。作春秋以寓褒贬,陈正道以正人心,《万古愁》慷慨激昂,理明辞畅,语语透彻,字字惊心,为世所传诵,高士魏禧亦为之心折,谓足与《离骚》《天问》颉颃。煤山遗恨,千古悠悠!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万古愁》纵横翰墨,淹贯古今,怒目横眉痛诋当时所谓之圣主贤相,借以泄鼎祚迁移,沧桑之际一腔悲愤之挚意。
当是时,亭林尚奔走王事,远客四方。庄感伤离乱,追怀悲愤,北望故都,念及故友,更不胜唏嘘,每赋诗寄怀。亭林萍寄靡定,未遑置答,头陀思益甚,念益切,复裁书与之,言曰:“昔柳子厚之窜于南方,怀其祖先不若马医畦之鬼,无享岁时之祭,君独无邱墓之思乎?”惜郁参商两地,关山修阻,头陀终未能与肝胆至交的亭林再见一面。康熙十二年(1673),一代爱国奇僧郁郁以终,寂年61岁。亭林时在山东章丘,接讣大恸,特在桑家庄设祭追悼,含悲忍泪作《哭高士》诗四首:
弱冠始同游,文章相砥砺。中年共墨衰,出入三江内。
悲深宗国墟,勇画澄清计。不获骋良图,斯人竟云逝。
峻节冠吾侪,危言警世俗。常为扣角歌,不作穷途哭。
生耿一壶酒,殇无半间屋。惟存孤竹心,庶比黔娄躅。
太仆经铿铿,三吴推学者。安贫称诒待,清风播林野。
及君复多才,儒流嗣弓冶。已矣文献亡,萧条玉山下。
郦生虽酒狂,亦能下齐军。发愤吐忠义,下笔驱风云。
平生慕鲁连,一矢解世纷。碧鸡竞长呜,悲哉君不闻。
亭林之诗,实为归庄生平缩写也。
王德森在《归高土遗集序》中,盛赞头陀文章气节,不攘亭林。钱牧斋、吴梅村各有题《归玄恭僧服小像》七绝四首。梅村所作,初言头陀嗜饮,次言长于诗词,又次言善于画竹,终言工于书法。是为头陀另一写照也。录之于下:
岂是前身释道安,遇人不着鹿皮冠,接篱漉酒科头坐,只作先生醉里看。
金粟道人道者装,玉山秋尽草堂荒,劫灰重作江南梦,一曲伊州泪万行。
关道淇园长长材,风欺雪压倩谁栽,道人扫向维摩壁,千尺苍龙护讲台。
中山绝技妙空群,智永传家在右军,为写陀头新寺额,笔锋蒸出墨池云。
历代兴亡之际,忠臣义士,大都削发空门,不事新朝,以表示其孤忠亮节,坚贞不屈,明末尤著,如金堡、钱邦芑、熊开元辈,皆砥躬砺行,顶天立地,为民族之精英,显天地之正气,此即佛教可以加强民族性者也。
头陀著有《恒轩集》、《悬弓集》、《山游诗》等。没后其婿金侃尝辑其诗文遗著,惜无力刊行,且恐言出祸随,触犯清廷,至道光间,始由大仓季锡畴与常熟赵允怀编为《玄恭文钞》及诗一卷,未几版毁于兵燹。清末,朱绐成编成《归高士遗集》,归曾裔编成《归玄恭文钞录》,徐崇恩编成《归玄恭遗著》。解放后,中华书局以上述三书为基础并增补了若干篇,编为《归庄集》十卷。
摘自《世界宗教文化》2002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