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高适以此诗咏怀,回赠薛三据,兼寄赠郭微。此诗作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至天宝元年隐居淇上之间。向两位好友倾吐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满现实的忧愤。回顾10年来,漂泊求仕,屡遭坎坷,亲见民间疾苦和时俗浮薄,发誓哪怕获“鼎镬”刑罚,也要救民水火。一旦有机会,自己将按理政之道选贤任能,安抚民众,探访民众疾苦,经国济世,展志于天下。“淇水徒自流,浮云不堪托”,虽然淇水风光秀丽,但退隐是权宜之计。作者认识到,归隐山林就像小鸟鹪鹩无所作为,怎么实现鸿雁之志呢?寓隐居淇上不值得寄托一生之意。
【注释】
题注:本篇又见《全唐诗》卷140王昌龄集,题为《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微(一作高适诗)》,本诗分别以两位诗人的名义收录,题目稍有差异,诗的正文从第15句开始差异更大。 诸本王昌龄专集未收,明铜活字本《高常侍集》卷四收录。高适曾寓居淇上,有《淇上别业》诗。其《淇上别刘少府子英》诗云:“近来住淇上,萧条惟空林。”故本篇应为高适诗。《英华》卷二四二误作王昌龄诗。
京华:指京城长安。
风尘:比喻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
卫霍:汉将卫青、霍去病,出征匈奴皆有大功。
“天长”二句:意为走南闯北,饱览人情世故。
刍荛:chú ráo,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此指下层穷苦人民,《诗·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刘开《问说》:“刍荛之微
,先民询之。”灵奇:超脱世俗的气概、气度。
“孰云”句:哪怕遭鼎镬之刑。孰云,谁说。干鼎镬,犯刑法。鼎镬,古代烹刑器具。
“理道”二句:理政之道要选贤任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在于了解民间疾苦。理道,理政之道。求瘼,谓访求民间疾苦。
“故交”二句:老朋友们依恃着自己卓越优异的才能和超凡脱俗的气概,敢于仗义执言。负,依恃。灵奇,卓越优异。逸气,超脱世俗的气概、气度。抱,持。謇谔,jiǎnè,亦作“謇鄂”,正直敢言。
隐轸:yǐnzhěn,即殷赈,yǐnzhèn,众盛,富饶,富有。
经济具:指财力、物力具备。
“纵横”句:如果横行霸道,那么类似建安年间的祸事就会发生。纵横,亦作“
纵衡”,肆意横行,无所顾忌。《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一夫纵衡,则城池自夷,岂不危哉!”
李善注:“一夫谓董卓也。”建安,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196—219年)。
“才望”二句:才能声望(使得)忽然捷足先登,风度品格(决定)不会违背诺言。才望,才能声望。先鸣,比于鸡斗,胜者先鸣。先鸣即捷足先登之意。风期,风度品格。宿诺
,宿诺,远未实现的诺言。
“飘飖”句:飘泊跋涉,吃苦受累于州县间。飘飖,流落,飘泊。劳,劳苦、辛劳。
“迢递”句:路途遥远,绝少戏谑。迢递,tiáodì,亦作迢遰、迢逓、迢递,遥远貌。言谑,yánxuè,谈笑戏谑,开玩笑。
贝丘:古齐国地,在今山东博兴县南。
虢略:周代豫西镇名,今灵宝县有虢略镇。虢,guó。
浮云:喻居无定所的生活处境。
天路:指仕途,喻及第、出仕等的艰难。
耕凿:耕田凿井。泛指耕种,务农。语出古诗《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后常用以形容人民辛勤劳动,生活安定。
鹪鹩:此鸟形微处卑,比喻弱小者或易于自足者。
鸿鹤:鸿鹄与仙鹤。比喻志向远大。
【作者简介】
高适(701-765) ,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人。郡望为渤海蓚(河北景县)人。少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远。后举有道,授封丘尉。未几,哥舒翰表掌书记。后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李辅国忌其才。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迁西川节度使。还,为左散骑常侍。永泰初卒。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年50,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中间唱和颇多。现传世的诗文等20卷。有《高常侍集》10卷。诗238首。
附: 淇上酬薛据兼寄郭微(一作高适诗)
王昌龄
自从别京华,我心乃萧索。
十年守章句,万里空寥落。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
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拂衣去燕赵,驱马怅不乐。
天长沧洲路,日暮邯郸郭。
酒肆或淹留,渔泽屡栖泊。
独行备艰难,孰辞干鼎镬。
皇情念淳古,时俗何浮薄。
理道须任贤,安人在求瘼。
故交负奇才,逸气包謇谔。
隐轸经济策,纵横建安作。
才望忽先鸣,风期无宿诺。
飘飖劳州县,迢递限言谑。
东驰眇贝丘,西顾弥虢略。
淇水徒自深,浮云不堪托。
吾谋适可用,天道岂辽廓。
不然买山田,一身与耕凿。
《全唐诗》卷140_36
【注释】
题注:本篇又见《全唐诗》卷211高适集,题为《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一作王昌龄诗)》,本诗分别以两位诗人的名义收录,题目稍有差异,诗的正文从第15句开始差异更大。诸本王昌龄专集未收,明铜活字本《高常侍集》卷四收录。高适曾寓居淇上,有《淇上别业》诗。其《淇上别刘少府子英》诗云:“近来住淇上,萧条惟空林。”故本篇应为高适诗。
飖:摇。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江宁人,世称王江宁,是我国盛唐时代的著名诗人。他在开元15年(727)登进士第,补校书朗。22年(734),中博学宏词科。后来外 调做汜水(今河南省荥阳县)尉,迁江宁丞。他的诗和高适、王之涣齐名,有“诗家夫子”的称誉。绝句的艺术成就尤高,洋溢着浓厚的民歌气息,以精炼的艺术语言反映了真实而丰富的社会生活画面。风格清丽,气魄雄浑,形象生动鲜明。明代王世贞曾把他的七言绝句和李白一同推为“神品”。他后来被贬为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世人又称他王龙标。集6卷,诗175首。
附:诗评 http://www.guoxue.com/yishiyici/tangshi/0022.htm
此诗借与薛据、郭微酬赠之机,叙述了自身的经历、情操及创作趣尚,可以视为高适前半生人生的自我总结,后半生行为的思想基础。开篇至“安人在求瘼”为第一部分,自述早年经历、思想及政治主张。卫霍,指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用以表明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鼎镬,是古代施行烹煮酷刑的容器,这里代指酷政。“故交负灵奇”以下为第二部分,由己及人,既扣合酬赠之题,又通过对薛、郭二人“飘飖”州县的叹惜,抒发出自身强烈的不平之鸣。贝丘、虢略,都是地名,分别在今山东博兴南、河南嵩县西北,这里代指东、西飘飖之地。全诗既有大笔勾勒,又有细致描述,语言质朴自然,却具有震撼人心的情感力度。
作品鉴赏
第一部分
从开始到“安人在求瘼”二十二句为第一部份,叙述早年之经历和自己的政治理想。一开篇诗人就截取“别京华”这一经历,将自己萧条冷落的悲凉心境倾吐出来。诗人二十岁时初到长安,踌躇满志,想在长安建功立业,但“布衣不得干明主”的现实打破了他的幻想。严酷的现实使他猛然醒悟,出生贫寒的诗人根本没有进身之机。第二句中用一“乃”字,不但表现出诗人由希望到失望的心理转折,而且巧妙地过渡到下文的叙述。在天真的诗人面前,“别京华”只是他仕途不幸的开始。紧接着“十年守章句,万事空寥落”十字,又叙写了自己以“章句”之学求仕的巨大挫折。文路不通,改走武路,诗人“单车入燕赵”(《酬裴员外以诗代诗》),欲从军边疆,沙场报国建功。他“登蓟门”而遥望,只见沙漠之茫茫,“风尘”(喻边患)之四起,痛悼时艰,“倚剑”感愤,但不料请缨无路,报国无门,不禁遥想汉代的卫青、霍去病得遇雄主,驰骋疆场,建不朽之功业,垂万古之英名,自己却空怀抱国志不免感慨万分。紧接着以“拂衣”、“驱马”两个动作描写,把他对权势压抑的睥睨之态,曲郁难伸的失意之情形象地展现出来。同时,他怀着一腔愤懑走向社会下层。“沧州”(水曲之地,此指隐居者所居的地方)路上留下了他的足迹,邯郸城廓闪动着他的身影,时而“淹留”于“酒肆”之中,时而“栖泊”于“渔潭”之上,孤独寂寞,尝尽“艰险”;人间“善恶”无不穷尽。然而,诗人“穷且益坚”,长期的挫折,更激励他昂扬奋发。“艰险”的生活,使他对人民的苦难有深刻的了解,更唤起他济世救民的壮志。因此文势至此,突起波澜,唱出了“永愿拯刍荛,孰云干鼎镬”的宏伟抱负。“刍荛”,本指割草打柴的人,此指广大穷苦人民,“鼎镬”,是古代施行烹煮酷刑的容器。两句意思是:我愿意拯救老百姓的苦难,谁还顾及由此而触怒当权者而遭到致命的酷刑呢?紧接着“皇情”二字,以纯朴敦厚的上古遗风,与当今“浮薄”的“时俗”相对比,证明了自己主张的合理性,并进而提出“任贤”“安人”“求瘼”(瘼,疾病,此指人民的疾苦)的具体措施。以上六句,言简意赅,可谓诗人一生政治理想的纲要。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故交”以下六句。先宕开一笔,以己及人,回应“酬薛三据”的题旨,继而以“灵奇”赞其不同凡俗的才气;以“謇谔”颂其耿直敢言的品格;以“隐轸”夸其经世济民才略的富盛,以“建安风骨”喻其诗作的慷慨激昂,至于才能声望的“先鸣”,风度信谊的超拔和真诚,那更是有口皆碑。薛据虽“自持才名”,但不过主簿县令而已,郭微亦不过一“少府”。这不但不能一展大志,而且为“州县”琐事所羁,为地域的阻隔所“限”,连“言谑”之机也没有,只能神“驰”“贝丘”,“西顾虢略”(贝丘,今山东博兴县南。虢略,今河南嵩县西北,可能是薛郭二人所在之地),遥寄相思罢了,这其实就是对他们极大的讽刺。所以,诗人的感情再度强烈地喷发出来。“淇水”东流,“浮云”飘逝,己之理想俱“不堪托”,一种时不我待的焦虑,一腔为国为民的热忱,使诗人不禁发出“吾谋适可用,天路岂寥廓”的强烈呼喊。最后四句,以“不然”二字再一转折,设想自己若不被赏识,决心“耕凿”一生,自食其力。如“鹪鹩”营巢,一枝足矣自况(见《庄子·逍遥游》),就不能效“鸿鹤”高飞,一举千里。这个结尾,从字面上看,似乎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潇洒出尘的恬静心情,其实是正话反说,他一生对政治十分热衷,决没有真正归隐的想法,诗人的愤懑之情是不难体会到的。
名家点评
殷璠说“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贯穿全诗的,是理想和客观环境的矛盾所迸发出的浓烈悲怆之情,是一股不为世人所理解的超前忧患意识。“永愿拯刍荛”二句,“吾谋适可用”二句等,都是直抒胸臆的,因此能于忧愤苦闷中给人以慷慨豪迈之感。前人评高适诗“悲壮”,由此亦可见一斑。
诗歌特点
与这种以情动人的特点相适应,是语言的质朴自然。全篇不以华丽的词藻或艰深的词语取胜,而是以质朴自然的语言道出万壑深情。既有粗线条的大笔勾勒,如“十年守章句,万事空寥落”十字,述自己的长期困顿,异常精炼,又有条分缕析的细致描绘,如“天长沧州路”以下六句写自己的磋跎岁月,历历在目。特别是“酒肆”以下四句,每句各用一“成”、“屡”,“备”、“穷”字,将诗人一生各种不同的遭遇充分显示出来,深刻反映出诗人怀才不遇的思想苦闷,言简意深,又不露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