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前言    后记   附录    编辑者简介

 

*光禄卿孔叔詹墓志铭

北宋·文彦博

 

阙里之胄,联华踵秀。

辉耀史册,如日之昼。

公之挺生,寔大其后。

位则正卿,年则上寿。

放志林泉,遗荣印授。

未始不进,既乐且久。

苏门之阳,淇园之薮。

其泉维深,厥土维厚。

公葬于斯,无穷不朽。

 

——见于台湾东吴大学网站

      

【题解】

     这首诗由衷地赞扬了墓主人家族和身世的不凡及其骄人的业绩,诗中饱含着作者对墓主人的深深的敬意和悼念,对墓主人的归葬地大加赞扬,并深表羡慕和欣慰。从充满感情的文辞中可以看出作者与墓主人交情匪浅。
【注释】

     题注:此为北宋文彦博为好友孔叔詹撰写的墓志铭。孔叔詹 辞去光禄卿官职后去世。题目为辑注者所加。

     阙里之胄:孔子的后人。阙里,孔子故里,在今山东曲阜城内阙里街,因有两石阙,故名。孔子曾在此讲学,后建有孔庙,几占全城之半。胄,帝王或贵族的子孙。

     联华踵秀:谓继承前人的功业、美德。联华,花开并蒂。踵,zhǒng,相继。秀,才德功业。

     如日之昼:像太阳那样明亮。

     公:敬称墓主人孔叔詹。

     挺生:挺拔生长,亦谓杰出。

     寔:同

     大其后:大大感召影响你的后人。

     正卿:上卿。春秋时诸侯国的最高执政大臣,权力仅次于国君。

     上寿:赞墓主人孔叔詹寿至83岁。古时对上寿说法不一。《左传.昭公三年》三老唐孔颖达疏: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唐沈千运《感怀弟妹》诗:中寿稀满百,近世多夭伤。《庄子.盗跖》:中寿八十。汉王充《论衡.正说》:上寿九十,中寿八十,下寿七十。《淮南子.原道训》:凡人中寿七十岁。《吕氏春秋.安死》:中寿不过六十。晋葛洪《抱朴子.至理》:张苍偶得小术,吮妇人乳汁,得一百八十岁。此盖道之薄者,而苍为之,犹得中寿之三倍。

     放志林泉:指孔叔詹在光禄卿任上致仕(辞官)直至去世。放志,放纵心志。林泉,山林与泉石。

     遗荣:谓抛弃荣华富贵,超脱尘世。指墓主致仕(辞官,即今所谓辞职)。

     印授:即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借指官爵。

     未始:未必,不一定。

     不进:不求上进。

     苏门之阳:苏门山的南面。苏门,山名。在河南省辉县西北。又名苏岭﹑百门山。阳,山南水北为阳。

     淇园之薮:竹子聚生的地方。淇园,周朝时卫国之竹园,竹子之盛,名满天下。此以其代竹。薮,sǒu,人或物聚集的地方。

     其泉维深厥土维厚:苏门之阳这个地方泉水深,土地肥沃。厥,其。维,语助词。

 

【作者简介】

     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天圣五年进士。累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潞国公。熙宁中为王安石所恶,力引去,拜司空,河东节度使,寻以太师致仕,居洛阳。元祐初命平章军国重事,居五年复致仕。绍圣四年卒,年九十二,谥忠烈。彦博逮事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夷。平居接物谦下,尊德乐善,如恐不及。在洛尝与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为洛阳耆英会,为一时盛事。有潞公集。

      
      
报告者:张智玮 报告日期:92531 报告篇号/拓片号/篇名:1125671/北宋光禄卿致仕孔叔詹墓志并盖
   墓主:孔叔詹(字符卿)
   墓主生卒年:1、约宋太宗至道二年∣宋神宗元丰二年八月二十八日(公元9961079年)
   2、八十三岁
   撰者:文彦博/河东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司徒检校太师兼侍中行太原尹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事充大名府路安抚使兼充大名府路驻泊马步军都总管上柱国潞国公(有布衣之旧……以文学道义相切磨)
书者:刘沁/朝奉郎守太常少卿知相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
   篆盖者:楚建中/中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天章阁待制真定府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知成德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上柱国赐紫金鱼袋
刊刻年/葬年:?/元丰三年六月五日(公元1081年)葬
   卒地:孟州
   葬地:卫州共城县重门乡金张里之原(归葬)
   书体:行书
    1.
宋故朝散大夫守光禄卿致仕上轻车都尉仙源县开国子食邑六百户赐紫金鱼袋孔公墓志铭并序
    2.
河东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司徒检校太师兼侍中行太原尹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事充大
    3.
名府路安抚使兼充大名府路驻泊马步军都总管上柱国潞国公文彦博撰
    4
朝奉郎守太常少卿知相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刘沁书
    5.
中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天章阁待  制真定府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知成德军府事兼
    6.
管内劝农使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楚建中篆盖
    7.
元丰二年八月二十八日,光禄卿致仕孔公卒于孟州子之官舍,其孤扶护神柩以归卫州之共城县。越
明年春,以公与余有布衣之旧,状公行实,托为志铭,义不可辞,即以其状并余所闻所见,以而直书之,无愧词也。公讳叔詹,字符卿。其姓系世禄,灼光经史,兹用不书。闲以从官,舍鲁居陈留,又迁。及公累官河朔,乐卫墉土风山水之胜,遂居之。曾祖遇、祖光远,偕隐行志,垂裕后昆;父载,治春秋□□
   尤粹,屈于春官,俯就武爵,终右侍禁,以公之贵,累赠光禄少卿;母高氏,追封仙游县太君。公少而强于学,长而敏于行,及随乡赋,卓然有声。天圣八年春,擢进士第,授相州法掾,秩满调延州肤施尉,诸公交荐,改大理丞,知大名府大名县。时吕文靖公以旧镇魏,爱公文敏,又以尝官于延,方是时,党项屡扰边,询西事于公,悉以戎寇之情状,山川之险易,指陈利害语甚详。文靖适被旨,举陕西经略判官,以公塞诏,而公以迁奉祖祢之丧,日月有期,恳免而不行。是举也,一时之高选、大用之阶,人所愿也, 公以葬亲而辞,士之美行孰美于斯。公平生所履,从可知巳。例入远官,以巨公言状,就移知单州单父县,迁殿中丞通判淄州,逾月改保州。归朝除太常博士、通判真定府,未行,改恩州。保塞、甘陵,皆以兵寇之后,慎择守倅,式遏而拊辑之,然守皆武将,而贰车之选特精。公以才优,故数应选,二郡咸宁,公力居多。迁屯田员外郎, 朝廷念劳,特旨就除知齐州,改都官。逾年,以疾求闲郡,得金州,疾平还朝。由明堂泛恩,改职方,知嘉州。时侬蛮绎骚,其陬近蜀,蜀人轻怯,谓:「蛮利蜀饶,垂涎久矣,必大入为患。」恟然相惊,刺部者檄诸郡为备。公以为非,徒自扰耳,持檄不下。既而无是,独嘉民恬然,蜀人称之。还朝。累迁屯田都官郎中,监在京栽造院。英宗即位,迁职方,继迁太常少卿、知深州。栽造岁满,例当增秩。公耻自言,「赏亦弗及」,久就,赐金紫服。知怀州,未行。今上登极,改光禄卿,将赴所治,会有近臣,求怀而得之,乃移领涟水军。□□夏,上章告老。是秋,得请致仕于家。山阳旧坞在苏门,百泉之下,水竹之美,甲于淇澳。公退居十年,日与宾客觞咏其间,无所不适。文集十卷,尤工于诗,传诵众口,为时所称。性简易、寡喜怒。奉身以俭,治家有法,天伦终鲜,友爱至笃,弟亡,育其孤,过于己子。挂冠之初,得官一子,舍其荣孙,而与孤侄。洛有先畴旧宅,悉推与之。告终之年,八十有三。识者相与言曰:「年逾八十,可谓寿矣;官至三品,可谓达矣;立朝为名卿,治郡为循吏,斯可矣。」然未始徊翔要近,发纾素蕴,斯则用不究其才,位未充其量耳。公始娶夫人温氏,早卒;继室李氏,仁寿县君,亦先公卒。有子三人,长宗尧,举进士;次宗舜,太庙斋郎,皆早卒;季即,孟州观察支使。五女,长适进士吴休复;次适进士韩奭;次适进士李公纬;次适右侍禁张遵甫;季适真定府司录参军郑埙。逮公之殁,惟埙与奭之妻在。二孙:曰耆年,卫州司理参军;曰唐年,未仕。公累阶至朝散大夫,勋上轻车都尉,爵仙源县子、食邑六百户。天圣中,余始识  公于都下,以文学道义相切磨,蒙益既久,相得甚欢,莫逆于心,今逾四纪。熙宁六年,余得解枢柄,出守三城,公迓余于洛中,明年易守大名,公送我于淇上,大诧所居,林泉之美,欲余枉驾,时方甚暑,乃不克从。尝自窃计期于逾年,致政归洛。于其时当赴鸡黍之约,事与愿违,淹留五稔。及闻公讣,悔咎无及。今以元丰三年六月五日,葬公于共城县重门乡金张里之原,二夫人祔焉。贠础纳铭,尚克可意,方之挂剑,不犹愈乎。铭曰:
    阙里之冑 联华踵秀 辉耀史册 如日之昼 公之挺生 寔大其后
    位则正卿 年则上寿 放志林泉 遗荣印授 未始不进 既乐且久
    苏门之阳 淇园之薮 其泉维深 厥土维厚 公葬于斯 无穷不朽
注释
   1/1   朝散大夫:文散官名。北宋前期属文散官二十九阶之第十三阶。从五品下。(《宋代官制辞典》,页561。)
   2/1   守:北宋前期,文散官阶低于官,带字。神宗元丰改制,定以寄录官官品低于职事官一品者,职事官带字。(《宋代官制辞典》,页666。)
   3/1   上轻车都尉:勋级名。为北宋勋官十二转之第八转,正四品。(《宋代官制辞典》,页606。)
   4/1   开国子:爵位名。正五品。北宋十二等爵之第十一等、十等爵之第九等。宋沿唐制,开国子系以县名。侍从官以上、食邑五百户封开国子。(《宋代官制辞典》,页604。)
   5/1   赐紫金鱼袋:阶官未及三品(元丰元年后四品)以上,特许改服色,换紫、配金鱼袋,称赐紫金鱼袋。官衔中须带赐紫金鱼袋。(《宋代官制辞典》,页663。)
   6/2   河东节度使:未赐军额的节镇使名。河东路太原府,沿唐制为节镇,未赐军额,以河东节度为称。
   7/2   开府仪同三司:文散官名。北宋前期为二十九阶之首阶。从一品,系宰相官所带之阶。元丰三年九月改制由使相改名,为三十阶之首阶,从一品。(《宋代官制辞典》,页560568。)
   8/3  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子。天圣五年进士。累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潞国公。熙宁中为王安石所恶,力引去,拜司空,河东节度使,寻以太师致仕,居洛阳。元佑初命平章军国重事,居五年复致仕。绍圣四年卒,年九十二,谥忠烈。彦博逮事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夷。平居接物谦下,尊德乐善,如恐不及。在洛尝与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为洛阳耆英会,为一时盛事。有潞公集。(王德毅,《宋人传记数据索引》,台北市:鼎文书局,民63。)
   9/4   朝奉郎:文散官名、寄录官名。宋开宝九年十月改朝议郎为朝奉郎,属宋前期文散官二十九阶之第十四阶。元丰三年九月由后行员外郎、左、右司谏阶改。为文臣京朝官三十阶之第二十二阶。三朝郎之一,正七品。(《宋代官制辞典》,页560572。)
   10/5 中散大夫:文散官名,宋前期为文散官二十九阶之第十阶,正五品上。元丰改制后为寄录官名,为文臣京朝官三十阶之第十四阶,从五品。(《宋代官制辞典》,页560570。)
   11/5 右谏议大夫:宋前期为文臣迁转叙位禄阶官名,不亲掌言事,正四品下。元丰新制,任言职,为职事官名,从四品。(《宋代官制辞典》,页174。)
   12/5 天章阁待制:职名。诸阁待制,皆为宋朝创置。凡带待制以上职名,均为侍从官标志,本为侍从、献纳之臣,实无职守,但为文臣差遣贴职。宋前期,三司副使、知制诰任满即除之。元丰改制后,多为中书舍人、给事中补外贴职。天章阁待制,天圣八年十月二十二日始置。绍兴二十一年三月十九日后不复为带职。从四品,位龙图阁待制下。(《宋代官?拼堑洹罚?139141。)
   13/5 上柱国:勋级名。北宋勋级之第十二转,最高一等,正二品。(《宋代官制辞典》,页605。)
   14/6 楚建中:(1010-1090)宋洛阳人,字正叔。第进士,知荣河县,多善政。元昊归款,建中自府筑堡以控东道,夏人果来,以有备不敢入。累迁陕西都转运使,以正议大夫致仕。元佑五年卒,年八十一。(王德毅,《宋人传记数据索引》,台北市:鼎文书局,民63。)
   15/7 卫州:北周宣政元年置,治所在朝歌县(今河南淇县)。隋大业初改置汲郡,移治卫县(今淇县东)。唐武德初复为卫州,贞观元年移治汲县(今河南卫辉市),天宝初改为汲郡,干元初复为卫州。金大定二十六年移治共城县(后改河屏县,继改苏门县,即今河南辉县市),寻还治汲县,贞佑三年徙治胙城县(今河南封丘县北)。元宪宗元年还治汲县,中统元年升为卫辉路。(魏嵩山编,《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页84。)
   16/7 共城县:隋开皇六年置,治所即今河南辉县市。金大定二十九年改名河平县。(《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页373。)
   17/9 世禄:古代有世禄之制,贵族世代享有爵禄。《书华命》:世禄之家,鲜克由礼。孔传:世有禄位。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一:沆之子孙皆荣显,至今世禄不绝。(《汉语大词典》第一册,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页502。)
   18/10 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又指黄河下游南北一带。(《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页696。)
   19/10 卫墉:古国名。周武王灭商,分其京师之地为三国,及邶、墉、卫。故地在今河北省卫辉市境。汉郑玄《诗谱邶墉卫谱》:自纣城而北谓之邶,南谓之墉。(《汉语大词典》第十册,页681。)
   20/11 春官:唐光宅年间曾改礼部为春官,后春官遂为礼部的别称。(《汉语大词典》第五册,页644。)
   21/11 右侍禁:武阶名。属三班小使臣阶列,位次于左侍禁(北宋淳化二年正月十四日始置)、在左右班殿直之上。叙迁转左侍禁。政和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其阶名易为忠翊郎。(《宋代官制辞典》,页591。)
   22/11 光禄少卿:宋前期寄录官名,元丰改制后职事官名。宋前期无职事,为文臣迁转官阶,元丰五年正名,光禄少卿阶改为朝议大夫。宋初因唐制,唐官品为从四品上。元丰改制后为正六品。(《宋代官制辞典》,页298。)
   23/12 相州:北魏天兴四年分冀州置,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东魏天平元年改名司州。北周建德六年复名相州,大象二年移治安阳县(今河南安阳市南)。隋移治今安阳市,大业初州废。唐武德元年复置。金明昌三年改为彰德府。(《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页746。)
   24/12 法掾:司法参军事的简称。幕职官名、阶官名。唐开元初,州始置司法参军,两宋沿置。掌刑法、断刑。北宋时又充作选人阶官,属判司簿尉之等、第七阶,崇宁二年易为将仕郎,政和六年又改为迪功郎。(《宋代官制辞典》,页548。)
   25/12 延州:西魏废帝三年以东夏州改名,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市城东延河东岸。隋大业三年改为延安郡。唐武德元年复改为延州,天宝元年又改为延安郡,干元元年仍改为延州。北宋庆历七年移治今延安市,元佑四年升为延安府。(《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页411。)
   26/12 肤施:肤施县。隋大业三年置,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延河东岸。北宋庆历七年移治今延安市,1936年改名延安县。(《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页684。)
   27/13 大理丞:大理寺丞简称。阶官名、职事官名。宋初,大理寺丞由京官兼充,称详断官,参议断刑。咸平二年罢兼丞,径称详断官。元丰五年新制,寺丞按职务分治狱寺丞、断刑寺丞。治狱寺丞,职主推勘狱事;断刑寺丞,复议由大理司直、大理评事所决刑案,然后交大理正审决。宋初因唐制,唐为从六品上。元丰改制后正八品。(《宋代官制辞典》,页389。)
   28/13 大名府:五代汉干佑元年改广普府置,治所在元城、大名二县(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后一度移治今大名县南)。元升为路,明复为府,1913年废。(《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页42。)
   29/13 大名县:五代汉干佑初改贵乡县置,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北宋熙宁六年废,绍圣二年复置,政和六年移治南乐镇(今河北大名县南)。金复还故治。元至元九年又移治于南乐镇。明洪武初废,三十一年复置。清乾隆二十三年移治今址。(《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页42。)
   30/13 魏:北宋俗称大名县为魏府(《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页1288。)
   31/13 吕文靖公: 吕夷简(979-1044)字坦夫,寿州人,徙居京师,蒙亨子。第进士,多智数。真宗尝问蒙正曰:「卿诸子孰可用?对曰:诸子皆豚犬,有侄夷简,宰相才也」。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帝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间,天下晏然,夷简之力为多。而郭后之废,夷简实赞成之,以此颇为清义所非。封许国公,以太尉致仕。庆历四年卒,年六十六。谥文靖,赠太师中书令。有集二十卷。(王德毅,《宋人传记数据索引》,台北市:鼎文书局,民63。)
   32/14 经略判官:差遣名。北宋咸平五年七月初置经略使,即辟经略判官为高级幕僚。(《宋代官制辞典》,页459。)
   33/15 祖祢:先祖和先父。亦泛指祖先。汉蔡邕《鼎铭》:乃及忠文,克慎明德,以服享祖弥之遗风,悉心臣事,用媚天子。《旧唐书段文昌传》:以先人坟墓在荆州,别营居第以置祖弥影堂,岁时伏腊,良辰美景享荐之。宋文天祥〈告先太师墓文〉跋:余始至南安军,即绝粒为告墓文,遣人驰归,白之祖弥。(《汉语大词典》第七册,页855。)
   34/16 单州:五代唐同光二年以辉州改置,治所在单父县(今山东单县南)。明洪武二年降为县。(《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页711。)
   35/16 单父县:秦置,治所在今单县南。王莽改为利父县。东汉改为单父侯国,后复为县。北齐废。隋开皇六年复置。明洪武元年废县入单州。(《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页711。)
   36/17 殿中丞:文阶名。北宋前期京朝官本官阶。有出身转太常博士,无出身转国子博士。元丰三年九月新订《元丰寄录格》,以阶易官,其官易为奉议郎阶。(《宋代官制辞典》,页565。)
   37/17 通判:差遣官名。太祖初置时,既非副贰、又非属官,寓有监郡之意。干德四年,通判之权予以限制,凡本州岛公事,须与知州同签署。元丰新制后,明令通判为副贰,入则贰政,出则按县;凡本州岛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知州通签书施行;所辖官属有善、否,及职事修举、废弛,得按刺以闻。上州通判正七品,中、下州通判从七品。(《宋代官制辞典》,页535。)
   38/17 淄州:隋开皇十六年置,治所在贝丘县(后改淄川县,即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镇)。大业二年废。唐武德元年改为淄川郡,干元元年复为淄州。元中统升为淄州路。(《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页1069。)
   39/17 保州: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升保塞军置,治所在保塞县。(今河北保定市)。元太宗十一年升为顺天路。(《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页823。)
   40/17 太常博士:文阶名。北宋前期京朝官本官阶。转后行员外郎。特旨转左、右司谏,殿中侍御使。元丰三年九月新订《元丰寄录格》,以阶易官,其官易为承议郎阶。(《宋代官制辞典》,页565。)
   41/17 真定府:五代唐改镇州置,治所在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晋天福七年改为恒州,汉改为镇州,旋复为真定府,周又改镇州。北宋复为真定府。元改为真定路。明洪武初复为真定府。1913年废。(《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页892。)
   42/17 恩州:北宋庆历八年改贝州置,治所在清河县(今河北清河县西)。金移治历亭县(今山东武城现东北旧城)。元至元二年废历亭县入州。明洪武二年废州为县。(《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页892。)
   43/17 保塞:此应指保塞军(保州旧称)。北宋建隆元年置,治所在今河北保定市。太平兴国六年升为保州。(《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页824。)
   44/17 甘陵:「甘陵,河朔要地,士气骄悍,常须得人弹制,则免意外生事。……乃以朝散大夫王孝忠知恩州。」可推知大概是指山东黄河下游一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三十九,神宗元丰六年九月条。)
   45/18 守倅:知州、府、军、监通称郡守,简称;倅、贰皆为通判别称。(《宋代官制辞典》,页539。)
   46/18 式遏:遏制;制止。《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臣等备位,不能匡救祸乱,式遏奸逆,奉令震悚,肝心悼栗。《梁书王茂传》:茂以式遏奸盗,自表解职,优诏不许。(《汉语大词典》第二册,页1583。)
   47/18 拊辑:抚慰辑安。宋程大昌《考古编夫子一》:不施敬养,而老者自尔安;不立要约,而朋友自尔信;无所拊辑,而血气方刚者自尔归慕。(《汉语大词典》第六册,页468。)
   48/18 贰车:通判的别称。贰车即副车,佐贰之意。(《宋代官制辞典》,页535。)
   49/19 屯田员外郎:阶官名、职事官名。全称应为尚书省工部屯田司员外郎。宋前期无职事,为文臣京朝官叙禄官阶,属后行员外郎,元丰寄录新格易为朝奉郎阶。元丰新制为职事官,归本司佐郎中掌屯田司事。宋前期因唐制,为从六品上。元丰新制后定为正七品。(《宋代官制辞典》,页235。)
   50/19 齐州:北魏皇兴三年改冀州置,治所在历城县(今山东济南市)。隋大业初改为齐郡。唐武德元年复为齐州。天宝初改为临淄郡,旋改齐郡,干元初复为齐州。北宋政和六年升为济南府。(《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页426。)
   51/19 金州:西魏废帝三年以东梁州改名,治所在西城县(今陕西安康市西北汉江北岸)。隋大业三年废。唐武德元年复改西城郡为金州,仍治西城县(今安康市),天宝元年改置安康郡,至德二年又改汉南郡,干元元年复为金州。明万历十一年改名兴安州。(《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页672。)
   52/20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此举行。《孟子梁惠王下》: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汉语大词典》第五册,页609。)
   53/20 泛恩:亦作泛恩。谓普遍地赐与恩泽。《续资治通鉴长编》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横行自右武大夫以至通侍为十三等,以待年劳及泛恩者,非有功效显著,不带遥郡,旧制也。(《汉语大词典》第五册,页929。)
   54/20 职方:官阶名、职事官名。宋前期无职事,为文臣迁转寄录官阶,属前行郎中或前行员外郎。元丰改制,其阶易为寄录官朝请大夫或朝请郎。(《宋代官制辞典》,页224。)
   55/20 嘉州:北周大成元年置,治所在平羌县(隋开皇十年改名龙游县,即今四川乐山市)隋大业二年废。唐武德元年复置,天宝元年改为犍为郡,干元元年复为嘉州。南宋庆元二年升为嘉定府。(《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页1216。)
   56/20 恟:恐惧、惊骇。《玉篇心部》:恟,恐也。(《汉语大词典》第七册,页527。)
   57/21 刺部:刺史别名。正任武官阶,无职事。刺史临州,但为武臣加官而已,即非职事官。亦用作知州别称。
   58/22 裁造院:监当局名。北宋隶少府监。在开封利仁坊,后徙延康坊。南宋拨归工部。掌裁制衣服,绣造卧房设施及仪銮司什物等,以供邦国之用。同时也制作供丁匠、军兵的时服,送新衣库(先为收纳衣服库)收储。(《宋代官制辞典》,页269363。)
   59/22 太常少卿:宋前期阶官名,无职事,宋初因唐制,唐为正四品上。元丰新制易阶官为朝议大夫,太常少卿为职事官,本寺副长官,佐正卿领太常寺事。元丰改制后从五品,太常寺少卿序位在其余九寺少卿之首。(《宋代官制辞典》,页273。)
   60/22 深州:隋开皇十六年置,治所在安平县(今河北安平县)。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复置,寻移治饶阳县(今河北饶阳县),贞观十七年废,先天二年复置,移治陆泽县(今河北深县西南),天宝初改为饶阳郡,干元初复为深州。北宋初移治静安县(今深县南)。明洪武初省静安县入州,移治今深县,1913年废州为县。(《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页1068。)
   61/23 弗及:(1)来不及。《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上方欲用文武?绺ゼ埃家云崖钟鞲付鞠ⅰ!保?2)比不上。《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传序》:太原闽仲叔者,世称节士,虽周党之洁清,自以为弗及也。(《汉语大词典》第十册,页101。)
   62/23 怀州:北魏天安二年置,治所在野王县(隋改名河内县,今河南沁阳市)。太和八年废。东魏天平初复置。隋大业初废。唐武德二年复置。金天会六年改名南怀州,天德三年复名怀州。元宪宗七年改为怀孟县。(《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页550。)
   63/24 涟水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置,治所在涟水县(今江苏涟水县)。熙宁五年废,元佑二年复置。南宋绍兴五年又废,三十二年又置,后又废,端平元年复置,景定元年升为安东州。(《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页954。)
   64/24 苏门:苏门县。金明昌三年改河平县置,治所即今河南辉县市。元至元三年废。(《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页504。)
   65/24 淇澳:亦作淇奥。此应指淇水弯曲处。《诗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汉语大词典》第五册,页1344。)
   66/24 淇水:在河南省北部。古为黄河支流,南流至今汲县东北淇门镇南入河。东汉建安中,曹操于淇口做堰,遏使东北流,注入白沟(今卫河),以通漕运。此后遂成为卫河支流。(《汉语大词典》第五册,页1344。)
   67/28 未始:未曾、从未。《庄子齐物论》:古之人,其知有所至以。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以尽矣,不可以加矣。成玄英疏:未始,犹未曾。(《汉语大词典》第四册,页689。)
   68/27 徊翔要近:迂回上下。比喻仕途升降。唐沈既济《枕中记》:两窜荒徼,再登台铉,出入中外,回翔台阁,五十余年。宋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持正曰:公回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汉语大词典》第三册,页946。)
   69/28 发纾:亦作发抒。表达、表现之意。明袁宗道《封知县刘公墓志》:比入闱条对,发抒胸臆,无避忌,遂弃弗收。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青莲工于乐府,盖其才思横溢,无所发抒,辄藉此以逞笔力。(《汉语大词典》第八册,页547。)
   70/28 素蕴:犹素养。宋欧阳修《与吴正献公书》:兹者遽叨误选,实出意外。任责已重而无素蕴,不败何待?见爱深者,但可吊也。宋曾巩《应举启》:伏以某官梁栋怀材,琮璜茂器。发文章之素蕴,当仁圣之盛期。(《汉语大词典》第九册,页744。)
   71/29 太庙斋郎:祭祀行事官名、荫补官名。非品官,隶太常寺。遇祠祭,或太庙行五大享礼等,斋郎为行事官,赴殿行应奉侍斋祭等。为朝官子弟荫补起家之官,在非品官荫补官中,为最低等,次于太庙室长。(《宋代官制辞典》,页278。)
   72/30 孟州:唐会昌三年置,治所在河阳县(今河南孟县南,金移治今孟县)。明洪武十年降为县。(《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页739。)
   73/30 观察支使:幕职官名、阶官名。为州属官,与观察判官、推官共掌观察使印,有关本州岛田赋文书,联署文状与用印,协助长吏分治本州公事。北宋时又为选人官阶,属两使职官之等、第二阶(资),崇宁二年易为儒林郎。元丰新制为从八品。(《宋代官制辞典》,页545。)
   74/31 司理参军:幕职官名、阶官名。掌讼狱勘鞫公事,主持司理院(或左、右司理院)。北宋前期又充作选人阶官,属判司簿尉之等、第七阶(资),崇宁二年易为将仕郎,政和六年又改为迪功郎。上州司理参军从八品。中、下州司理参军从九品。(《宋代官制辞典》,页547。)
   75/33 枢柄:中心的权柄,指军政大权。《?绿剖?后妃传上太宗皇后长孙氏》:妾家以恩泽进,无德而禄,易以取祸,无属枢柄,以外戚奉朝请足以。宋洪迈《夷坚甲志韩郡王荐士》:绍兴中韩郡王既解枢柄,逍遥家居。(《汉语大词典》第四册,页1259。)
   76/33 迓:迎接。《左传成公十三年》:迓晋侯于新楚。杜预注:迓,迎也。《宋史韩世忠传》:于是召梁氏入,封安国夫人,俾迓世忠,速其勤王。” (《汉语大词典》第十册,页728。)
   77/34 枉驾:屈驾。称人来访或走访的敬辞。《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三国志诸葛亮传》: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汉语大词典》第四册,页796。)
   78/34 逾年:谓时间超过一年;一年以后。《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君薨称子某,既葬称子,逾年称公。(《汉语大词典》第十册,页1042。)
   79/35 鸡黍之约:东汉范式在他乡与其至友张劭约定,两年后当负劭家相会。劭归告其母,请届时设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劭谓式信士,必不乖违。至其日,式果至。二人对饮,尽欢而别。事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式》。后以鸡黍约为友谊深长、聚会守信之典。(《汉语大词典》第十一册,页864。)
   80/35 淹留:(1)逗留、羁留。《楚辞离骚》: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三国魏曹丕《燕歌行》:谦谦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2)谓虚度光阴。宋欧阳修《哭圣俞》诗:欢犹可强闲屡偷,不觉岁月成淹留。(《汉语大词典》第五册,页1352。)
   81/36 挂剑:《史记吴太伯世家》载:春秋时,吴王寿梦少子季札封于延陵,号延陵季子。他出使路过徐国,徐国国君很爱他的剑。季札已心许,准备回来时再送给他。等到回来时,徐君已死,季札就把剑挂在徐君墓上,表示不能因徐君已死而违背自己许剑的心愿。后以挂剑为怀念亡友或对亡友信守的典故。亦以称讳朋友逝世。(《汉语大词典》第六册,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页546。)
   问题讨论
   一、在本文当中的墓主其相关的数据似乎非常的少,而撰者文彦博虽然提到墓主有留下文集十卷,但似乎也没有留下来。而即使根据墓志铭可知墓主与文彦博的交情匪浅,但是对于墓主的仕途升迁也没有太多助益,也是循着一般的途径,然而这样的途径从地方进入中央的机会似乎不是很多。
   二、在墓志铭中提到墓主通判淄州、保州及恩州的经历,可以看到仁宗时期对于沿边地区(陕西、河东、河北等路)仍可见多用武臣知州,因此对于通判的选派就十分的重要,也看到对于节制武臣知州的基本国策到宋仁宗时期依然没有改变,而墓主的政绩似乎也因此受到肯定。
   三、从本篇墓志铭上,可以看到孔叔詹一生任官经历,几乎都是在地方上度过,从幕职官开始一路迁转到县官、通判而到知州,他所游历的范围遍及华北各州,甚至更远到达四川。所以令人疑问的是北宋前期对于地方官员迁转的去处是否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范围规范,因为常可见到在中央任官的高级官员若遭贬官,通常都是一贬数千里,更甚者如苏轼被贬摘到海南岛等等,因此对于一般的地方官员而言,除了资序上的迁转资格以外,是不是有一个规范或共识来调动常驻地方的州县行政官员,例如里程上的规定、籍贯上的限制或者是依照官员自身的意愿等等?
   四、《续资治通鉴长编》仁宗嘉佑八年甲寅条记载:「赐太常少卿孔叔詹金紫。叔詹监裁造务,以劳当迁,上不欲以卿监赏管库之劳,故有是赐。自是以为例。」从这一条记载中可以看到孔叔詹迁太常少卿的时间与墓志铭上的时间上似乎有些出入。
附录
   一、墓主世系谱表
   女长∥吴休复
   女次∥韩奭
   女三∥李公纬
   女四∥张遵
   高氏  温氏  女季∥郑埙埭
   孔遇∣孔光远∣孔载∣孔叔詹∣ 孔宗尧
   李氏  孔宗舜
   孔即  孔耆年
      
孔唐年
   ※∥表示婚姻关系
   ※表示孔叔詹二孙不知为何子所出
   二、异体字及缺字
   行7829  国标码第3字面 CNS3-3B21(中文全字库  

      
另见资料:
      
叔詹    郑文公时相国。楚国令尹(宰相)率兵车六百乘围郑城,国人惊惶。叔詹设空城计退楚兵。晋国公子重耳过郑,叔詹劝文公礼遇,文公不听,又劝杀重耳,又不听。重耳回国果然与秦联合伐郑。叔詹自刎殉国。

  光禄卿孔叔詹墓志铭

  阙里之胄,联华踵秀。辉耀史册,如日之昼。公之挺生,寔大其后。位则正卿,年则上寿。 放志林泉,遗荣印授。未始不进,既乐且久。苏门之阳,淇园之薮。其泉维深,厥土维厚。公葬于斯,无穷不朽。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四回 叔詹据鼎抗晋侯 弦高假命犒秦军
   ——
《黄帝故里·中国新郑-公众论坛 » 郑韩春秋 » 郑国人物》
     

上一首<---本首--->下一首

 

返回主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