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作者游历宋卫之地,过微子之墟,谒比干之墓,怀念 “三仁”之功德。那“淇之猗猗”之竹,岂不是说明君子们的贤德和文采仍然存活于天地之间。犹如“天生德予文王”,虽受欺凌,有天命在,其贤德和文采永存。可以看出作者无限崇拜景仰古宋卫之地的先贤们,但有相信天命的迷信思想。
【注释】
宋卫:古国名。即宋国和卫国。
三仁:即被孔子誉为“殷三仁”的微子、箕子和比干。
微子之墟:即宋国都城之遗址。 微子,西周宋国的始祖,名启(一作开),商纣的庶兄。商时曾被封于微(今山东梁山西北)。因见商代将亡,数谏纣王,王不听,遂出走,后被周武王封于宋(今河南商丘)。
兮:语助词,相当于“啊”。
殷祀绵绵:对殷的祭祀连续不断。
比干之墓:在今淇县南卫辉市比干村。比干,商代贵族,纣王的叔父,官少师。相传因屡次劝谏纣王,被纣王剖心而死。
箕子连连:箕子爱殷之心,思乡之情连绵不断。箕子,名胥余,商代贵族,纣王叔父。因封国于箕(今山西太谷县年北),爵为子,故称箕子。官太师。周灭殷商,不作周民,被周武王放逐,箕子至朝鲜半岛建立「箕子朝鲜」。《史记》载,箕子过殷(朝歌),见宫室毁坏荒凉,遍地野生麦黍,心甚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则近于妇人,乃作《麦秀歌》。朝歌殷民听见,皆动容流涕。
展转二句:反复来往游览于猗猗绿竹之间,君子们(武公、三仁)之贤德和文采仍然存于天地之间。展转,原义是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环节的地方,同“辗转”。淇之猗猗(yīyī),指淇河边上婀娜的绿竹。
君子: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这里指卫武公。斐然,有文采的样子。此句为,好象看到卫武公的文采。
噫:唉!感叹词。
予:给。
文王:即周文王。姬姓,名昌,商纣时为西伯,亦称西伯昌。曾被商纣囚禁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而演“周易”,即“易经”,又简称“易”,儒家经典之一。
凌:欺凌。指文王被拘于羑里 。
末句:《论语·子罕篇第九》: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在匡地被困,他说:“文王死了后,文化遗产不都由我继承吗?老天若要灭绝文化,我就不会掌握这些文化了;老天若不灭绝文化,匡人能把我怎样?”兹,此,这里。
【作者简介】
赵继顺,不详。
|